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核基因ITS2片段研究四种鲇形目鱼类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鲇形目鱼鱼类通用引物扩增了鲇形目鱼类4种鱼,长吻(Leiocassi longirostris)、南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核DNA的ITS2片段,并构建UPMG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显示:根据遗传距离,斑点叉尾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最近(D=0.0661),接下来是黄颡鱼和南方大口鲇(D=0.1100),南方大口鲇和长吻(D=0.1184),斑点叉尾和南方大口鲇(D=0.1266),黄颡鱼和长吻(D=0.1490),斑点叉尾和长吻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D=0.1503)。结果表明:长吻最早分化,其次是南方南方大口鲇和黄颡鱼,而斑点叉尾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2.
云斑(鱼回)和斑点叉尾(鱼回)是同属不同种的叉尾(鱼回)科鱼类,该鱼原产于美国。它适温广、杂食性、生长快、易捕捞。为增加北方地区养殖品种,1987~1988年我所从武汉引进此鱼进行养殖与繁殖。为了进一步了解叉尾(鱼回)科(Ictaluridae)的云斑(鱼危)(Ictalurus nebwsus)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鲶科(Siluriclae)的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及(鱼回)科(Bagridae)的乌苏里(鱼危)(L.ussuriensis)  相似文献   

3.
<正>斑点叉尾(鱼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嫩滑爽口,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脂肪水平4.7%、蛋白质水平13.7%,是淡水鱼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满足市场需求、保供民众的“鱼兜子”,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健康养殖技术,将斑点叉尾(鱼回)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品质,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殖生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渡普镇和潘家湾镇,仅渡普镇水产养殖面积就达5.6万亩,其中精养池面积1.8万亩。渡普镇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黄颡鱼、鳜鱼、斑点叉尾、小龙虾、河蟹、青虾、青蛙等为主,素有"水产之乡"的美誉。下面就嘉鱼地区黄颡鱼养殖情况进行简单介绍。一、嘉鱼地区黄颡鱼养殖模式介绍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义称沟鲶、美洲鲶、河鲶.该鱼由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斑点叉尾(鱼回)有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问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斑点叉尾(鱼回)可池塘单养、混养、以及网箱等方式的养殖.随着出口加工(鱼回)鱼的项日实施,对生产环节无公害要求更加严格,现将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各地渔事     
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研讨会暨养殖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南昌圆满结束为了更好地促进和保障我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筹)广大会员要求,2005年4月13日-15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筹)承办的“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研讨会暨养殖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南昌举办。来自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站、鱼回鱼养殖、加工销售等企业的代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魏宝振站长介绍了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的筹备情况;美国PR…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目前美国饲养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类,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的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鱼回)吃食出现异常,部分网箱的鱼出现闭口现象.解剖5尾病情严重的病鱼,症状相似.外消内服是治疗肝胆综合症继发细菌性鱼病的最好方法,但最佳的方法仍是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药源性肝胆损伤,增强鱼的体质.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叉尾(鱼回)属.  相似文献   

10.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但柱形病引起黄颡鱼体表溃疡的病例鲜有报道。柱形病一般多见于斑点叉尾,其病原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一般危害鱼鳃。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一般发生在水温高于20℃的水环境中,虽然当水体温度为6~12℃时,淡水鱼也可感染发病,但报道不多。2014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  相似文献   

11.
斑鱼萑又蛋白质含量为16.89%,低于黄鳝,与斑点叉尾鱼回、乌鳢相当,高于黄颡鱼、鲫、鳙;其脂肪含量为2.70%,与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相当,明显高于黄鳝、乌鳢、鲫、鳙;其DHA和EPA含量较高;1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86 g/kg,较黄鳝、乌鳢、黄颡鱼略低,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5 g/kg。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鱼回)(Ictaurus punctatus)1984年由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价格适中等优点,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加强,以及一些地区水体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鱼病频繁发生,给不少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斑点叉尾(鱼回)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斑点叉尾(鱼回)几种主要疾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回)进行养殖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在南方池塘、网箱等养殖中已形成规模,但在北方寒地养殖报道较少,尚未得到推广。为探索在北方寒地养殖斑点叉尾(鱼回)的可行性,1997年6月14日我们从湖北省武汉引进斑点叉尾(鱼回)乌仔1万尾进行池塘试验养殖,取得成功。最大个体尾重3.2kg,最小个体尾重1.21kg,平均尾重约1.8kg,育成商品鱼5 000余公斤,现将这几年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鱼回)爱德华菌为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爱德华菌属,曾被称为爱德华氏菌"GA7752"群,有研究也将其称为(鱼回)爱德华氏菌或(鱼回)爱德华菌,是多种鱼致病的主要病原菌,1976年,在美国斑点叉尾中首次发现,可引起斑点叉尾肠道败血症和黄颡鱼"红头病"等。(鱼回)爱德华菌病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大面积暴发,流行水温24~28℃,主要感染(鱼回)科鱼类。为更好地防治该病,笔者开展了消毒剂对(鱼回)爱德华菌的杀菌实验,筛选出较好杀菌效果的消毒剂,以期为(鱼回)爱德华菌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1992—1994年利用1.93公顷池塘进行养殖大规格斑点叉尾(鱼回)鱼种对比试验。采取斑点叉尾(鱼回)夏花与鲢、鳙鱼混养,高密度二级轮养,科学配制饲料,改变其习性、人工驯化投饵,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经过118—134天饲养,平均每公顷产鱼10140公斤,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915公斤,个体达40克。成活率93%,饵料系数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洞庭水殖”投资4478万元兴建的水产种苗基地,具有年生产20亿尾鱼苗的能力。除生产常规鱼类种苗:青鱼、草鱼、鲢、鳙、鳊、鲂、野鲤、斑点叉尾(鱼回)等外,还生产独有品种洞庭青鲫;及特色品种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细鳞斜颌鲴等。基地设施一流。  相似文献   

18.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斑点叉尾(鱼回)品质,降低网箱制造成本,2005年4月6日~10月18日,江西省峡江县水产局和峡江县(鱼回)鱼养殖协会在桐林乡峡里水库进行了无公害简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性别分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克隆扩增了黄颡鱼AMH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MK310106),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MH基因的全长为3 588bp,其开放阅读序列为1 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19 371 164~19 374 761bp)。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已发布的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的相似性最高,可达99.6%;与低眼无齿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及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相似性也很高,分别达75.8%与74.8%,而与哺乳动物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颡鱼AMH可与斑点叉尾、低眼无齿等鲶形目物种聚集成簇。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AMH的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性极大,在性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脑;1龄精巢的表达量最高,2龄次之,而1、2龄雌鱼的表达量基本相近。AMH对黄颡鱼性腺的分化及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