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高压静电场结合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对罗非鱼鱼片的保鲜效果,通过罗非鱼片贮藏过程中肉汁渗出率、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差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质氧化(TBA)、p 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3.8 kV、1.8 kV、0 V高压静电下罗非鱼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能够显著改善鱼肉的品质,贮藏至第30天,样品无异味,感官品质良好,可显著抑制肉汁渗出;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鱼肉内脂肪氧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总体上3.8 kV高压静电对鱼肉的保鲜效果优于1.8 kV高压静电,可延长肉片的保质期至30 d。  相似文献   

2.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9)
正辽宁医学院马明妍(2012)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组、阴性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前三组小鼠经腹腔分别接种0.5m L的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猪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样、生理盐水。小鼠接种后分别于第1d、3d、5d、7d、9d采取小鼠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红细胞表面CD35及血浆中CD35、CD58、CD59水平变化,并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红  相似文献   

4.
养殖密度对宝石鲈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宝石鲈(50,100,150,220尾/m3)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0尾/m3组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其特定生长率(1.61%/d)和存活率(89%)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1.70);密度对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影响显著(P<0.05),随养殖密度增加其浓度呈上升趋势,均在220尾/m3密度组上升最多;密度对血清无机离子(钾、钠、氯、镁、磷)也有影响.综合认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150尾/m3养殖密度组宝石鲈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将初始体重为(580.9±44.65)g的大菱鲆成鱼按照低密度A组14.30 kg/m2、中密度B组20.49 kg/m2、高密度C组31.32 kg/m2的标准分为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并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20 d,同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重差异、饵料系数、溶菌酶水平及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实验结束时A、B、C三组大菱鲆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0.09、41.30、60.07 kg/m2,各实验组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大菱鲆养殖密度对增重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前期,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A、B、C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0.73、0.75、0.82,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研究开始第5天,高密度组大菱鲆溶菌酶水平升高,20 d后血液溶菌酶水平逐渐降低,40 d之后显著低于低密度组。研究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不同密度对系统各项水质指标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各项水质指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组各项水质指标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将初始体重为(580.9±44.65)g的大菱鲆成鱼按照低密度A组14.30 kg/m2、中密度B组20.49 kg/m2、高密度C组31.32 kg/m2的标准分为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并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20 d,同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重差异、饵料系数、溶菌酶水平及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实验结束时A、B、C三组大菱鲆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0.09、41.30、60.07 kg/m2,各实验组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大菱鲆养殖密度对增重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前期,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A、B、C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0.73、0.75、0.82,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研究开始第5天,高密度组大菱鲆溶菌酶水平升高,20 d后血液溶菌酶水平逐渐降低,40 d之后显著低于低密度组。研究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不同密度对系统各项水质指标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各项水质指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组各项水质指标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雌性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分别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地欧酮(DOM)以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后,催乳素、皮质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混合注射组的皮质醇水平波动较大,8 h时达到峰值(881.56±11.85)ng/m...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血液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研究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对碱度驯化的生理适应性变化,选择体重为(13.66±1.26) g的大鳞鲃幼鱼开展NaHCO3碱度适应性驯化实验,空白组一直处于淡水中养殖,驯化组经20 mmol/L的碱度适应性驯养7 d后再放入40 mmol/L的碱度水体中,未驯化组直接放入40 mmol/L的碱度水体中,测定并比较了鱼体放入40 mmol/L碱度水体中第0 h、6 h、12 h、24 h、48 h、96 h、7 d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驯化组和未驯化组鱼体的血液渗透压、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尿素、白蛋白含量和血小板压积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在0 h~7 d的碱度胁迫过程中,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且驯化组峰值大小均显著性低于未驯化组(P<0.05),空白组在此期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变化(P>0.05)。驯化组鱼的血常规指标参数和肝脏组织的SOD、CAT出现峰值的时间均晚于未驯化组。驯化组鱼体在高碱度胁迫第7天时,其血液中的尿素浓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中的SOD、CAT、GSH-Px、MDA参数均显著性低于未驯化组(P<0.05)。研究表明,大鳞鲃幼鱼经过一定程度的碱度驯化后,在遭受更高碱度的水环境胁迫时,从生理层面反映出机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3种壳型的菲律宾蛤仔,即壳宽型(H)、中间型(M)和壳扁型(P),采取双列杂交方式,成功建立3种杂交组合(PH、HM和MP),每个杂交组合由4个杂交家系组成,共12个杂交家系。结果表明,不同壳型亲本形态差异显著(P〈0.05,n=4);各杂交组合的D形幼虫、附着规格、变态规格和单水管稚贝的大小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n=120)。幼虫浮游期间,3种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存活优势。PH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与HM、MP组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0.05,n=120),生长速度分别为(10.21±0.42)、(9.96±0.52)和(9.29±0.52)μm/d;从存活率上看,9日龄时,PH杂交组合存活率最高,与HM、MP组合差异极显著(P〈0.05,n=12)。变态期间,幼虫生长缓慢,PH、HM和MP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72±0.48)、(1.93±0.53)和(2.08±0.39)μm/d,差异显著(P〈0.05,n=120);变态率分别为(83.20±8.47)%、(6.45±3.06)%和(10.75±3.70)%,差异极显著(P〈0.01,n=12)。稚贝培育期间,3组稚贝的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n=120),生长速度分别为(16.74±3.06)、(13.08±2.24)和(15.20±2.55)μm/d;本阶段3组存活率均较高,分别为(93.25±2.99)%、(90.75±2.22)%和(87.25±4.86)%,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n=12)。  相似文献   

10.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约为336g的褐鳟Salmo trutta 20尾,雌雄各半,在常规环境中暂养观察10d,禁食12h后,尾静脉采血,利用BT-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6项血液生理值,利用DXC800型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1项血清生化值,以建立2龄褐鳟的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雌雄褐鳟血液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液中M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及白球比(A/G)显著差异(P0.05),说明褐鳟生理指标不受性别影响,而某些生化指标却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