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上海市崇明县渔政站和新民养鳗场1990年利用养鳗池暂养成活10尾中华鲟幼鱼,1991年又暂养成功中华  相似文献   

2.
9月19日上午10点,上海崇明县渔政站把56尾幼鲟顺利放归长江口205灯浮北侧海面,其中30尾挂有放流标志牌。参加放流的有东海区渔政局、长江中下游水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市渔政处等领导和专家30多人。 今年崇明渔政站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和浅水流网中共抢救误捕中华鲟幼鱼193尾,抢救人员把这批幼鲟集中到团结沙中华鲟幼鲟暂养基地集中暂养。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暂养,193尾中华鲟幼鱼体长从原来的20~25厘米,分别长到40~50厘米,最长达55厘米;体重从50~150克增加到400~450克,最重的超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6日~7月3日,崇明县新民养鳗场把在本岛东部滩涂插网误捕的12尾中华鲟幼鱼,通过抢救、抢运,分三次投入一只20平方米的养鳗小池中进行暂养试验,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4.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5.
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特别是东部滩涂水域是中华鲟的重要索饵场,但中华鲟每年在这里要遭到播网、深水网、挑网、丝门和滚构等作业网具的误捕,为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该县渔政站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开始就将误捕到的中华鲟,放在海岛东滩裕安捕捞站就地进行抢救、暂养、放流。1990年首次利用新民乡温室养鳗场进行暂养试验取得成功。从1992年起,该县成立了中华鲟抢救中心.配备了专职领导和高级科技人员,从而使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八年来,该县共放流1747尾中华鲟。今年将进一步加快保护中华鳄的步伐,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是国家一类保护野生动物,与大熊猫享有同样的声誉。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特别是东部滩涂水域是中华鲟的重要索饵场。但它每年在这里要遭到插网、深水网、挑网、丝网和滚钩等作业网具的误捕,为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该县渔政站做了大量的工作。1988年开始就将误捕到的中华鲟,放在海岛东滩裕安捕捞站就地进行抢救、暂养、放流。1990年首次利用新民乡温室养鳗场进行暂养试验取得成功。从1992年起,该县成立了中华鲟抢救中心,配备了专职领导和高级科技人员,从而使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八年来,该县共放流1747…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上海市中华鲟抢救中心”首批中华鲟放流活动于9月7日在长江口“灯浮”206号附近海面的“中国渔政”602号船上隆重举行。 经过7年来的实践和摸索,1994年崇明保护误捕中华鲟幼鱼工作终于摆脱了费用大、成活率低的困境,自7月中旬至8月28日,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及丝网中共抢救误捕幼鲟59尾,可望全部成活。幼鲟误捕时平均体长22公分、体重150克,经过1个多月的科学精心暂养,体长平均长到40公分,体重400克,最长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农业部等组织放流的10万尾中华鲟沿江而下,目前已陆续通过长江江阴段。据渔政部门的监测报告显示,江阴渔民严守“禁渔令”,目前无一捕杀现象发生。“拯救中华鲟,保护生命河”,是这次放流的主题。据了解,此次放流的10万尾长10厘米以上的中华鲟幼鱼,从2000年3月10日零时至4月15日24时陆续沿江游经江苏省江阴市。为确保这一名贵珍稀鱼类放流回归过程中平安无事,江阴市渔政部门加大禁渔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确保了万无一失10万中华鲟游经长江江阴段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 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人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徊游距离达到697 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迁曲的徊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7,标志放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在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连续两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的情况下,2015年6月在江苏溆浦段发现15尾疑似中华鲟幼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15尾幼鲟进行鉴定。形态学度量结果显示,除1尾个体外,新发现的14尾幼鲟与历史记载的中华鲟野生幼鱼生物学性状完全一致,但其体长和体重低于历史同期出现在该区域的中华鲟。同时采用11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15尾幼鲟样本和分布于我国的3种鲟鱼,包括30尾中华鲟(A.sinensis)、39尾达氏鲟(A.dabryanus)和33尾施氏鲟(A.dabryanus)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15尾幼鲟与中华鲟的遗传距离最近(F_(st)=0.039,P0.05),其次为达氏鲟(F_(st)=0.108,P0.05),最远为施氏鲟(F_(st)=0.209,P0.05),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判定该批幼鱼为中华鲟,该结果暗示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极有可能找到了新的产卵场,为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和幼鱼的种群监测提供了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该批鱼的遗传多样性(SW=1.998)略低于野生中华鲟(SW=1.886),暗示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野生亲本的数量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照组(淡水)。盐度驯养为将中华鲟子二代从暂养池转入盐度10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1、3、6、9、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将剩下的鱼再转入盐度15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24、48、72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结果显示,在淡水组中,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丝发达,细胞饱满,鳃小片宽且长。鳃丝上皮的泌氯细胞数量较少,通常靠近鳃小片基部,呈近椭圆状。与淡水组相比,盐度10组的幼鱼鳃丝主干部明显变窄,鳃小片基部区域及鳃小片上泌氯细胞的数量略有增加,胞体变大,且随驯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明显的细胞膜间隙。幼鱼在盐度15组中鳃丝主干明显变窄变短,鳃小片也显著缩短,鳃泌氯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有明显的分泌腔。中华鲟子二代幼鱼能够快速适应外界水体盐度的变化,这与鳃及鳃上皮中调节渗透压功能细胞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摘要: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E)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5.43%、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I分别为0.922、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33、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但从A/E值来看,4种饵料中均有个别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亮氨酸)不能完全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营养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均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人工饲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的添加Lys、Leu和n3PUFA来满足中华鲟幼鱼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4.
庄平  宋超  章龙珍  冯琳 《水产学报》2009,33(3):496-502
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0.57%、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l分别为0.938、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40、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 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 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 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饵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地添加其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满足其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8日上午,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宜昌地区江段将身长3公分左右的20万尾中华鲟幼鱼投放长江。至此,从1984年以来,这个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人工繁育的各种规格的中华鲟仔、幼鱼110万尾。其中人工培育的体重3克以上的幼鲟放入长江后比其自然繁殖的成活率要高得多。从而,开辟出一条人工增殖中华鲟幼鲟资源之路。  相似文献   

16.
项目完成了30航次、92站次的调查,获取了17758个样本数据资料,初步查明了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的关键环境生态因子、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主要饵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保护区内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资源状况及其与中华鲟幼鱼生存栖息地和食物竞争的种类;查明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聚集期限与高峰期的时间节点;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以及对不同盐度水域的选择性,成功地进行了对误捕受伤中华鲟幼鱼的抢救。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趋光行为及其对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 、(7.17%±13.5%)和 (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信号适应”机制假说。中华鲟幼鱼猎食活体子陵吻虾虎鱼的摄食量(Fc)、摄食强度(Fi)、摄食率(Fr),在光照(206 lx)条件下,分别为(9.67±2.08) (尾/10尾·4 h)、(0.97±0.21)(尾/尾·4 h)、 (0.24±0.05)(尾/尾·h);黑暗条件下(0 lx),分别为(10.67±2.31)(尾/10尾·4 h)、(1.07±0.23)(尾/尾·4 h)、(0.27±0.06)(尾/尾·h)。处理间(光照和黑暗之间),3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的猎食效率与光照强度无关,即幼鱼不依靠视觉捕食,属非视觉摄食类型鱼类,因此,认为中华鲟幼鱼趋光行为中,光线的信号意义大于利用视觉捕食的意义,幼鱼以光线作为信号来寻找食物丰富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19日,农业部渔业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和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在上海长江口共同举办了主题为“珍爱身边国宝,营造都市生态”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蒲海清,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农业部渔业局局长、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主任李健华,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袁以星,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富荣,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彦亮以及有关教学研究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现场放流大规格的中华鲟幼鱼1500多尾,其中救护的误捕受伤  相似文献   

19.
1984年以来,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仔幼中华鲟77万多尾,增殖了中华鲟资源。1988年3月中旬,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听阅了5万多字的技术论文,观看了人工繁殖、放流中华鲟的电视片、图片和培育的幼鱼,实地察看了各种设施以后,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7,(2):74-74
13日下午,在宜昌市渔政处的现场监督和宜昌市公证处的公证下,3.2万尾中华鲟幼鱼在宜昌市点军区樱桃园码头放流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