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暂养2006年5月渔民在崇明东滩误捕受伤的中华鲟野生幼鲟,分析研究了其6—8月的生长特点。结果显示,抢救存活的中华鲟幼鲟在人工环境下,体长和体重分别从(15.40±0.64)cm和(26.00±1.34)g增加到(29.20±0.75)cm和(108.00±3.87)g,日均增长1.54 mm,日平均增重0.90 g。拟合中华鲟幼鲟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121 5 L2.031 3(R2=0.945 7),其中b小于3,为异速生长,说明其体长增长快于体重增长。与同期野生环境下的中华鲟幼鲟比较,幂指数系数b人工=2.0313相似文献   

2.
9月19日上午10点,上海崇明县渔政站把56尾幼鲟顺利放归长江口205灯浮北侧海面,其中30尾挂有放流标志牌。参加放流的有东海区渔政局、长江中下游水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市渔政处等领导和专家30多人。 今年崇明渔政站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和浅水流网中共抢救误捕中华鲟幼鱼193尾,抢救人员把这批幼鲟集中到团结沙中华鲟幼鲟暂养基地集中暂养。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暂养,193尾中华鲟幼鱼体长从原来的20~25厘米,分别长到40~50厘米,最长达55厘米;体重从50~150克增加到400~450克,最重的超  相似文献   

3.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8日上午,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宜昌地区江段将身长3公分左右的20万尾中华鲟幼鱼投放长江。至此,从1984年以来,这个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人工繁育的各种规格的中华鲟仔、幼鱼110万尾。其中人工培育的体重3克以上的幼鲟放入长江后比其自然繁殖的成活率要高得多。从而,开辟出一条人工增殖中华鲟幼鲟资源之路。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1日,江苏靖江市斜桥镇一渔民误捕到1尾标志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号为“长江所NO:299”,靖江渔政站随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测量、记录等技术处理,然后放回长江,并请靖江电视台对整个处理过程作了现场录像。这尾靖江渔民误捕的中华鲟(幼鲟)经权威部门认?..  相似文献   

6.
信息走廊     
《中国水产》2001,303(2)
“中华鲟世纪放流”在荆州举行许洪善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00年中华鲟世纪放流活动于2000年12月21日上午在荆州市沙市渡口举办,5万尾2月龄中华鲟鱼苗和100尾14月龄中华鲟放流长江。这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平均体重9.3克,其中有2万尾采用美国西北海洋技术公司提供的微型数码标志,14月龄中华鲟平均体重3340克,均携带银质标志牌。专家透露,1999年12月28日宜昌放流的10万尾中华鲟已于2000年3月至8月在长江口及东海海区陆续回捕,并首次回捕到放流的2月龄鲟鱼苗,这表明目前采取的增殖放流形式是有…  相似文献   

7.
吴铠 《中国水产》2010,(4):22-22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吴铠)2010年3月6日08:12,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接到崇明渔民的中华鲟抢救热线,称在佘山岛附近水域进行鳗苗捕捞作业时,误捕到一尾巨型中华鲟,该中华鲟受伤严重,急需救援。鉴于崇明基地  相似文献   

8.
在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连续两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的情况下,2015年6月在江苏溆浦段发现15尾疑似中华鲟幼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15尾幼鲟进行鉴定。形态学度量结果显示,除1尾个体外,新发现的14尾幼鲟与历史记载的中华鲟野生幼鱼生物学性状完全一致,但其体长和体重低于历史同期出现在该区域的中华鲟。同时采用11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15尾幼鲟样本和分布于我国的3种鲟鱼,包括30尾中华鲟(A.sinensis)、39尾达氏鲟(A.dabryanus)和33尾施氏鲟(A.dabryanus)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15尾幼鲟与中华鲟的遗传距离最近(F_(st)=0.039,P0.05),其次为达氏鲟(F_(st)=0.108,P0.05),最远为施氏鲟(F_(st)=0.209,P0.05),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判定该批幼鱼为中华鲟,该结果暗示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极有可能找到了新的产卵场,为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和幼鱼的种群监测提供了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该批鱼的遗传多样性(SW=1.998)略低于野生中华鲟(SW=1.886),暗示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野生亲本的数量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为了拯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崇明县渔政站和新民养鳗场在1990年利用养鳗池暂养成功10尾中华鲟幼鱼的基础上,今年又暂养成功中华鲟幼鱼60尾。于9月6日上午,有关科技人员给幼鲟(40cm左右)系上放流标志,在“中国渔政”602号船的护送下,顺利放归东海。  相似文献   

10.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喂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4周的生长试验来确定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喂率。试验饲料是一种半湿性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分别为鱼体重的2%,4%,6%,8%,根据最大增重率和最小饲料系数这一标准,在水温14℃的条件下,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率应是体重的2%。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4,(8):F002-F002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于1973年秋至1974年春进行了中华鲟幼鱼培育试验,现已初获成功。幼鲟生长已达380——400毫米,体重达120——225克。现已进入水库成鱼试养和江河放流增殖鲟鱼资源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81~2004年间捕获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亲鲟样本为研究材料,研究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繁殖季节中坝下30km范围内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与统计结果显示,中华鲟雌雄性比由1981~1983年的1.10:1降低到1987~1989年的0.63:1,而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5.86:1。雌鲟平均体长由1990~1992年的263.1cm增加到1999~2001年的276.7cm,升幅为5.2%(差异极显著);平均体重由1990~1992年的202.4kg增加到2003~2004年的237.4kg,升幅为17.3%(差异显著)。雌鲟年龄的平均值在24年中的前9年里(1981~1989年)波动于19.0~20.7龄,在后15年(1990~2004年)里,雌鲟年龄平均值在21.1~22.7龄之间波动,普遍高于前9年中的年龄平均值。雄鲟群体变化比雌鲟群体变化大。雄鲟平均体长、体重分别由1981~1983年的205.1锄、89.8kg下降到1987~1989年的197.5cm、72.7kg(降幅分别为3.7%、19.0%),然后上升到2003~2004年的229.4锄、121.1kg(升幅分别为16.4%、65.2%);平均年龄由1981~1983年的15.4龄下降到1987~1989年的13.3龄(降幅为13.6%),然后上升到1996~1998年的17.6龄(升幅32.3%)。在1993~2004年中华鲟产卵场采集并鉴定了年龄的中华鲟亲鲟中,共发现28尾1981~1989年出生的个体即葛洲坝截流后出生的个体,这证明了在洄游路径缩短622~1166km后,中华鲟的回归本能尚未丧失,同时,由于在葛洲坝截流后的初期并没有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这佐证了葛洲坝截流后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 1987年11月3日,我们在长江湖北宜昌江段进行中华鲟生物学测定时,解剖到一尾雌雄同体的中华鲟,鱼体外形似雄鲟,全长278厘米,体长236厘米,胸围103厘米,体重115公斤,年龄17龄左右。性腺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连江县晓沃镇晓峰街渔民陈仁光,於1996年3月13日下午4点在我县目屿南海区、退潮时误捕到一尾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Acipellser sinensis Gray),该鱼体长3.25m,体重约250kg以上,该鱼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全国尚剩近百尾,在我省被发  相似文献   

16.
《淡水渔业》1978,(2):46-46
1977年4月30日,我场从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引进一批体长8-10厘米、体重约10克的中华鲟,放入四亩大的鲢亲鱼池中饲养。5月23日催产鲢鱼时顺便进行了检查,中华鲟体长22厘米,体重50-60克。11月5日干池时又做了检查,最大个体2斤,小个体1.5斤,体长50-60厘米。  相似文献   

17.
中华鲟幼鲟蛋白质营养最适需要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中华鲟 (Acipensersinensis)幼鲟最佳生长的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 ,按单因子梯度设计原理 ,设计 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配方的饲料 ,分别投喂中华鲟幼鲟 ,测定中华鲟幼鲟体重、体成分 ,同时用外源性指示剂 (Cr2 O3)测定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 ,比较其测定结果。结果表明 ,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 4 4 .18%时 ,中华鲟的生长效果最好 ;以增重率为指标 ,通过直线回归和抛物线回归推算出中华鲟蛋白质需要的适宜质量分数为4 0 .0 0 %~ 4 3 .0 1%。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幼鲟以底栖生物为食,寻找食物和摄食时需要与底质经常接触,因此,可以设想在人工饲养特别是在高密度培育时,给饵面积大小对形成幼鲟摄食的适宜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弄清在有限的空间饲养条件下,给饵面积大小(及饲料分布随之改变)对幼鲟行为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是当前重要任务。材料与方法实验分为二个系列。1.用4月龄闪光鲟,平均体长165cm,体重12.5g,试验期为3个月,分二组每组各10尾,分别放入体积相同,底面积相差2倍的水族箱中(200L)。2.用15日龄俄国鲟,平均体长30mm,体重0.2g,每组25尾,两个水族箱体积相同,其中一个放入  相似文献   

19.
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特别是东部滩涂水域是中华鲟的重要索饵场,但中华鲟每年在这里要遭到播网、深水网、挑网、丝门和滚构等作业网具的误捕,为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该县渔政站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开始就将误捕到的中华鲟,放在海岛东滩裕安捕捞站就地进行抢救、暂养、放流。1990年首次利用新民乡温室养鳗场进行暂养试验取得成功。从1992年起,该县成立了中华鲟抢救中心.配备了专职领导和高级科技人员,从而使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八年来,该县共放流1747尾中华鲟。今年将进一步加快保护中华鳄的步伐,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鲟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和家系标准化培育技术构建了30个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父系全同胞家系(包含6个母系半同胞组),培育至150日龄和410日龄时,分别从每个家系中随机测量50尾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利用ASReml软件进行方差组分的估计,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进行俄罗斯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150日龄俄罗斯鲟体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6±0.055、0.18±0.058,410日龄俄罗斯鲟体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8±0.070、0.094±0.049,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为低遗传力,表明俄罗斯鲟更适合大规模家系的育种方法;150日龄和410日龄俄罗斯鲟体长和体重2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高度正相关,其中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5,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7,说明对体重或体长进行选育,均能实现改良生长性状的目标;不同日龄俄罗斯鲟家系平均体重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平均体长,前者为29.09%、29.46%,后者为10.16%、8.43%,表明俄罗斯鲟体重性状更具选育潜力。本研究估测了俄罗斯鲟不同时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旨在为下一步合理制定该物种育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