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9年3~6月和2012年3~5月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39°42'S~46°42'S;79°30'W~97°30'W)的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的月份和昼夜差异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鱼类13科20种和未定种鱼类1种,其中鲭科4种、乌鲂科3种、头足类3种,均隶属于柔鱼科。从数量分布来看,2009和2012年均是以智利竹鱼比例最高,分别为92.55%和92.38%;其次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分别为4.99%和0.15%;在头足类中,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数量比例最高,分别为1.17%和1.12%。从出现频次来看,智利竹鱼、日本鲭、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茎柔鱼出现频次较高,其它种类出现频次很低;约88%的种类幼鱼比例低于10%。2012年白天渔获种类有13种,低于夜间的17种;智利竹鱼白天的数量比例比夜晚要高约11%,日本乌鲂、灯笼鱼科、茎柔鱼等种类则是夜间的数量比例和出现频次高于白天。2009年智利竹鱼渔场拖网渔获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2.2~3.7,2012年为2.1~3.0;Pielous种类均匀度指数(J)在3~6月均很低,Shannon-weaver指数(H')在2009和2012年各个月份均低于0.8,反映了该渔业渔获物群落多样性较低。综合来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渔获的种类数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单一,该作业对当地海域幼鱼资源的影响很低。  相似文献   

2.
竹荚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觞科,属中上层暖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太平洋的中部及南部,它生长快,生产力高,外海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智利竹荚鱼的捕捞量连年增长,已成为我国外海捕捞的主要经济鱼之一。由于该鱼脂肪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多,蛋白质丰富,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极易引起腐败变质。为了配合我国竹荚鱼渔业的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我们针对竹荚鱼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相继开发了冷冻调理制品和休闲食品两大系列产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1和2012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智利竹鱼资源的时空变动及其与捕捞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24.173%,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拖网时间,贡献率为13.758%。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作业渔场主要集中在35.5°~46°S、80°~91°W和25°~28.2°S、74°~76.5°W范围内;最佳捕捞时间为4月、8~11月;最佳拖网时间为8~10 h;最佳的网位为0~40 m;最佳的网口高度为72~95 m。逐步建模法结果显示,影响智利竹鱼CPUE的因子按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拖网时间、网位、网口高度、月份、纬度、经度、曳纲长度、网口水平扩张。  相似文献   

4.
东南太平洋南部公海智利竹荚鱼生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东南太平洋南部公海智利竹荚鱼的探捕、加工情况,并对不同时间、不同海区的探捕生产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南太平洋南部公海智利竹荚鱼6~7月份渔场主要集中于38°~41°S之间,其中以39°~40°S为最好,平均网产、日产、CPUE均为最高.6月份的平均CPUE和平均网产、日产呈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7月上旬,7月中旬开始回升,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同时对我国渔船今后生产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东南太平洋的探捕调查,对所渔获的智利竹荚鱼(Trachurus murphyi)群体的构成、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年龄与生长的关系和性腺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渔获智利竹荚鱼的叉长范围为145-610mm,体重范围为42-1950g,年龄组成为2-13龄,3-4龄鱼为优势群体,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龄,不同年龄个体性原成熟的节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毛里塔尼亚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里塔尼亚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近年来年均渔获量在60~80万t左右,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西北非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该海域作业渔船主要来自欧盟国家、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以及毛里塔尼亚当地,渔获种类主要为竹筴鱼类、沙丁鱼及小沙丁鱼类等。我国自2006年开始在毛里塔尼亚海域进行大型拖网作业,2007~2010年年渔获量在1.2×104t~1.9×104t之间,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也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毛塔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缺乏了解;渔具及渔捞设备依赖于进口;渔船性能有待提高;渔获抛弃量较大及毛里塔尼亚入渔政策限制等。因此,开展对毛里塔尼亚海域中上层渔业资源的开发研究,可拓展我国大中型拖网船在毛里塔尼亚海域乃至整个西北非海域的作业渔场,有利于促进我国大中型拖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竹荚鱼强化鱼松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智利竹荚鱼隶属于硬骨鱼纲 ,鲈形目 ,科 ,为中上层暖温性鱼类 ,主要分布于东太平洋的中部及南部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 ,智利竹荚鱼的捕捞量连年增长 ,已成为我国外海捕捞的主要经济鱼之一。其脂肪含量高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蛋白质丰富 ,因而加工、贮藏过程中极易引起腐败变质。该鱼腥味重 ,肉质纤维粗 ,原料鱼销售十分困难 ,若不进行深加工处理 ,不仅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渔业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竹荚鱼资源 ,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蛋白 ,提高竹荚鱼产品的附加值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笔者对竹荚鱼的加…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北非海域小型中上层渔业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非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在西非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沙丁鱼、圆小沙丁鱼、短体小沙丁鱼、竹荚鱼、短线竹荚鱼、鲐鱼、欧洲鲲和弯耙鲱等。目前从事中上层渔业的国家主要为欧盟、俄罗斯、波兰、乌克兰以及沿岸国家等,采用拖网、围网等作业方式,2007年西北非沿岸海域中上层鱼类的总渔获量分别为660000t、434000t、138000t、408000t、258000t、140000t和21000t。西非为我国远洋渔业重要基地之一,积极参与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拓展我国拖网渔船的作业结构,对我国在西非的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常文 《海洋渔业》1986,8(4):147-151
<正> 舟山渔场不仅是相对的密集成群的带鱼、大黄鱼、墨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其幼鱼的索饵育肥场,同时也是相对的不密集成群而稀疏散见的鲳鱼、鳓鱼、马鲛鱼、鳗鱼等常见经济鱼类,以及鲐鲹、竹荚鱼、舵鲣等中上层鱼类洄游经过的季节性渔场,也是各种小型经济鱼、虾类等繁殖、栖息、生长、聚集的优越场所,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杨吝 《水产科技》2001,(5):42-43
在虾拖网渔业的混合渔获中鱼的平均分布率高达81%,不仅鱼类资源有巨大浪费,而且对鱼类资源的繁殖也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减少幼鱼副渔获,经常采用网囊的网目选择性。但是,早期的研究证明,许多变量影响拖网和其他移动性渔具中鱼类的尺寸选择。要克服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网囊渔获增加后有效网目张开减小。  相似文献   

12.
秘鲁外海夏季渔业资源与水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秘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渔场的探捕调查,对该海域夏季的渔业资源和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南半球夏季调查海域(13°~22°S,78°~90°W)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存在一大范围的低温水舌,表层水温分布范围为19·37~23·26℃,由南向北递升。北部温跃层顶界较浅,厚度较小,强度较大;而南部温跃层顶界较深,厚度较大,强度较弱。拖网的平均CPUE为38·4kg/h,渔获物以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主,占总渔获量85·2%;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仅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秘鲁专属经济区外缘水域,资源密度指数为3·7kg/h。秘鲁外海除茎柔鱼外,其他中上层鱼类的资源少,集群性差,不适合作为大型拖网加工船的作业渔场来开发。建议我国的东南太平洋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拖网渔业向智利外海南部(45°~50°S)和西部(95~110°W)海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7,(10):18-22
竹荚鱼属分布于太平洋北纬40°以北和大西洋北纬50°;鲹属分布于温带水域。据最近的调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水域曾观察到竹荚鱼的高度集群;有人认为,在新西兰周围,包括许多鲹科鱼种在内的中上层鱼的年产量可高达100万吨。在鲹科鱼类中,竹荚鱼所占的比重最大,1975年鲬科的总渔获量为257.24万吨(见表8),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海岸线长达1万4千多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海渔场面积达44万平方海里,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底拖网渔场之一。辽阔的海洋,并非到处都有可供捕捞的密集鱼群,海洋中的鱼类也不是均匀地分布的。由于鱼类具有自身的生活特性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我们通常所说的渔场,是捐经济鱼类或其他海产动物比较集中,并具有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鱿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允聪  邱盛尧 《海洋渔业》1990,12(3):102-106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 1880)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历年来,在东黄海的底拖网、流网和围网渔获物中经常出现鱿鱼,由于50~70年代渔业资源较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随着我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禁渔线和禁渔期的划定,传统的底拖网渔场上每年第三季度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烟渔公司率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orodes pacicus Steenstrup),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面广。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捕捞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开富号"2014年和2015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智利竹筴鱼的渔场主要位于26°S~28°S、74°W~76°W和37°S~47°S、78°W~93°W的海域内,其中最佳捕捞海域为38°S~47°S、87°W~93°W;最佳捕捞时间为4~6月;(2)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网位、放网位置的经纬度及拖网速度对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显著,而曳纲长度、网口水平扩张与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间的相关性则较弱;(3)影响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因子按影响程度高低的顺序依次为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放网经度、放网纬度、拖网速度、网位。  相似文献   

18.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拖网渔获的主要经济鱼类有一定的数量密集水深范围和密集的水域,且经济鱼类主要种群的密集水域有春秋季节性移动现象,规律性明显。据此,划分出3处主要渔场。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月间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2011年中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ArcGIS 10.0绘制渔场产量重心时空分布图,用最短距离法对中心渔场进行聚类,对智利竹筴鱼渔场月间重心变动规律及其与SST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变化,中心渔场从3月开始由南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到10月之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3月~6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40°S~45°S,最适宜SST为12~14℃;7月~8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35°S~40°S,SST为13~14℃;9月~10月渔场分布为85°W~95°W、30°S~35°S,SST这15~16℃;11月~12月渔场分布在90°W~95°W、30°S~40°S,SST为16~17℃;而1月~2月渔场分布在85°W~95°W、35°S~45°S,最适宜SST为16~17℃。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少脂经济鱼类委员会和苏格兰农业与水产部在过去两年里,开展了新设计的大型底拖网——现正式命名为巴尔塔拖网——的工程试验。基本的工程试验是在远洋研究船“斯科舍”号上进行的,在生产船上作了长期的渔获鉴定,从而确认了该拖网渔具的试验模式。目前英国尾滑道拖网船上的发动机动力高达4,800制动马力,故英国少脂经济鱼类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发展一种更能适应这种动力的大型底拖网,并希望以此证明这种底拖网具有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