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永久  张敏 《海洋渔业》2007,29(4):289-295
2006年6~8月,对智利外海渔场的5个站点(31°00′~40°45′S、82°05′~91°52′W)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有5属5种,甲藻门1属3种,蓝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416 mg/m3,最高生物量为0.822 mg/m3,最低为0.13 mg/m3。浮游动物为33属40种,其中桡足类有14种,占总种类数的35%,其次为浮游幼虫、水螅水母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等;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0.656 mg/m3,最高丰度为211 ind/m3,最低为33.5 ind/m3。通过对智利竹筴鱼产量及CPUE(单位渔获量努力量)叠加分析,发现中心渔场区域主要集中于38~43°S、80~83°W范围内,与各采样站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趋势一致,中心渔场与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尚不存在相对应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宇  邹晓荣  张敏  谢峰  吴昔磊 《海洋渔业》2010,32(2):178-185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HSI0.9的区域;采用最大值法时,主要产量集中在0.8HSI1.0的区域;采用最小值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3HSI0.6的区域。通过4种模型的验证结果比较,本文认为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能较好地反映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中心渔场位置以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9年秋冬季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模型,分析各月适宜栖息的海表水温范围。以2003~2011年各月历史均温为基础,研究海表水温分别升高和降低0.5、1、2℃,适宜栖息地的经纬度偏移幅度与铺展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栖息地随着SST的升高,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5月、8月适宜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而6~7月份适宜栖息地面积则增加了;当SST下降时,智利竹筴鱼适宜栖息地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同时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研究结果可用于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以及渔场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智利外海渔场竹筴鱼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在智利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的渔场周年探捕调查 ,对智利竹鱼 (Trachurusmur phyi)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CPUE)的构成和季节变化及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竹鱼在智利外海分布广 ,30°~ 43°S ,78°~ 87°W海区均可形成拖网作业渔场。南半球冬季竹鱼密集分布区较偏南 (38°~43°S) ,8月密集分布区向北偏移至 35°~ 40°S,春季鱼群继续向北洄游至 30°~35°S ,并开始分散索饵 ,集群性较差 ,到翌年秋季再集群向南洄游 ,在 38°~ 43°S ,78°~ 85°W形成越冬场。CPUE以冬季最高 ,春、秋季次之 ,夏季最低。冬季以 6月份平均CPUE最高 ,达 1 5 .1 8t/h ,夏季以 3月份平均CPUE最低 ,仅 1 .1 2t/h。  相似文献   

6.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3~6月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获进行随机取样,对其胃含物的饵料组成、重量、摄食等级和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竹筴鱼主要以鱼类[IRI(%)=93.20]为食,其次为磷虾类[IRI(%)=6.76]和柔鱼类[IRI(%)=0.03],偶见水母和桡足类。从胃含物组成的重量百分比来看,鱼鳞比例最大(占79.83%),其次为磷虾类(16.59%),柔鱼类也占一定的比例。从出现频次来看,鱼鳞出现次数最多(占95.28%),其次为磷虾类(52.83%)和鱼鳍鳍条(40.09%),偶见未消化完的鱼卵、磷虾眼睛和柔鱼类等。平均饱满指数各月份波动不大,除4月稍有降低外,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摄食等级除了4月和5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叉长组为150~250 mm(幼鱼阶段)时,智利竹筴鱼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很高,均值为45%;而随着叉长的增大(301~500 mm叉长组,成鱼阶段),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显著下降,平均值为9.7%。在叉长组为150~250mm时,胃含物组成类别较少,仅发现鱼鳞、鱼卵和磷虾3类。在叉长组为301~500 mm时,胃含物的种类组成复杂和多样化。受到取样条件不易和胃含物部分或完全消化的鉴定困难,本研究今后在样品收集和种类鉴定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期更好地掌握智利竹筴鱼摄食生态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东南太平洋的探捕调查 ,对所渔获的智利竹鱼 (Trachurus murphyi)群体的构成、叉长与体重的关系 ,年龄与生长的关系和性腺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渔获智利竹鱼的叉长范围为 1 45~ 61 0 mm,体重范围为 42~ 1 95 0 g,年龄组成为 2~ 1 3龄 ,3~ 4龄鱼为优势群体 ,初次性成熟年龄为 3龄 ,不同年龄个体性腺成熟的节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9年3~6月和2012年3~5月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39°42'S~46°42'S;79°30'W~97°30'W)的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的月份和昼夜差异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鱼类13科20种和未定种鱼类1种,其中鲭科4种、乌鲂科3种、头足类3种,均隶属于柔鱼科。从数量分布来看,2009和2012年均是以智利竹鱼比例最高,分别为92.55%和92.38%;其次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分别为4.99%和0.15%;在头足类中,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数量比例最高,分别为1.17%和1.12%。从出现频次来看,智利竹鱼、日本鲭、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茎柔鱼出现频次较高,其它种类出现频次很低;约88%的种类幼鱼比例低于10%。2012年白天渔获种类有13种,低于夜间的17种;智利竹鱼白天的数量比例比夜晚要高约11%,日本乌鲂、灯笼鱼科、茎柔鱼等种类则是夜间的数量比例和出现频次高于白天。2009年智利竹鱼渔场拖网渔获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2.2~3.7,2012年为2.1~3.0;Pielous种类均匀度指数(J)在3~6月均很低,Shannon-weaver指数(H')在2009和2012年各个月份均低于0.8,反映了该渔业渔获物群落多样性较低。综合来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渔获的种类数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单一,该作业对当地海域幼鱼资源的影响很低。  相似文献   

10.
东南太平洋南部公海智利竹Jia鱼生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洋渔业》2001,23(2):64-68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2018 年4—8 月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 (Trachurus murphyi) 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 (GWR) 探究智利竹?鱼渔场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海面温度基于GWR 模型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54,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34,赤池信息准则 (Aka...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neuronal networks models in monthly landing forecasting of jack mackerel (Trachurus murphyi) in central‐southern Chile (32°S–42°S) was assessed. Thus, monthly estimations for 10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ishing effort (fe) and jack mackerel landings for the period 1973–2008 were use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was done in order to remove strongly correlated variable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fe are established as input variables, then, a non‐linear cros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lag between the input variables and jack mackerel landings. Two models were adjusted: model one includes both training and testing cases randomly selected using all data involved in the analysed period; for model 2, the data is divided into two time series: the first from 1973 to 2002 used for training and the second between 2003 and 2008 used for validation. The external validation process for model 1 showed an explained variance of 92%, with a standard forecasting error of 30%. The explained variance for model 2 was 81%, with a standard forecasting error of 38%. Finall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both models showed the fe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variable to jack mackerel landings, which presents functionality depending on anthropogenic effects rather th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2000年4月以来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专属经济区外公海水域连续4年的探捕结果,以及2003年以后商业开发的基本情况,并对商业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探捕区域气象、海况条件良好,能常年作业;竹鱼资源状况稳定,可进行持续开发;从2003年以来,参与开发的中国渔船已进入盈利状态,今后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但现有渔船设备条件较差,成为进一步提高效益的“瓶颈”。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应兼顾国际渔业合作和国际渔业竞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水产学报》2005,29(3):386-391
报道了2000年4月以来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专属经济区外公海水域连续4年的探捕结果,以及2003年以后商业开发的基本情况,并对商业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探捕区域气象、海况条件良好,能常年作业;竹笑鱼资源状况稳定,可进行持续开发;从2003年以来,参与开发的中国渔船已进入盈利状态,今后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但现有渔船设备条件较差,成为进一步提高效益的“瓶颈”。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应兼顾国际渔业合作和国际渔业竞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