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鱼类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且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腺体,能分泌出大量的粘液,使皮肤富有粘滑性,同时也能保护鱼体表面形成有效的物理保护屏障,保护鱼体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若鱼体的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是满足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需要的物质缺乏,则可能会导致鱼类因皮肤损伤而引发溃疡病。  相似文献   

2.
一、鱼类疾病诊断依据1.判断是否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与病原性疾病明显不同的症状:①因为饲养在同一水体中的鱼类受到来自环境的应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鱼体对相同应激性因子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因此,患病鱼体表现出的症状比较相似,病理发展进程也比较一致。②除某些有毒物质引起鱼类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类疾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失常甚至死亡。③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长  相似文献   

3.
鱼病是当病原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类生命活动的现象。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与致病生物侵入鱼体的种类、数量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鱼体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关,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下面介绍影响鱼类发病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供养殖生产者参考。一、影响鱼病发生的因素1、环境因素(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体温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水温突然变化,鱼类难以适应,就会产生死亡。如1龄鲤鱼水温若相差12℃~15℃,就会出现假死状  相似文献   

4.
正受到外界病原入侵时,大多数生物的防御系统合成并分泌抵抗病原的重要功能物质——抗菌肽。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均有明显的抵御作用。它通常由20~60个带正电或负电的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成,分子量为2~10ku。当前抗菌肽数据库(http:∥aps.unmc.edu/AP/main.php)收录的已知的编码抗菌肽  相似文献   

5.
2 鱼类的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指鱼体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鱼体后,可引起感染,同时也能够诱导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防御性应答。根据形成和作用特点的不同.鱼类的抗感染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发生得较早,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抗原针对性。特异性免疫作用发生得较晚,具有抗原特异性。同哺乳动物相似,鱼类的特异性免疫也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2.1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  相似文献   

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损伤,所以鱼类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所侵袭感染而致病。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赤皮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养殖中各种病害频繁发生,大量甚至提前使用抗生素进行病害预防相当普遍,抗生素的残留及耐药性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纷纷寻求抗生素替代物的背景下,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较抗生素而言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养殖过程中使用抗菌肽不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又具有提高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产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正逐渐成为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药物而用于水产养殖中。目前有关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等水生动物自身产生的抗菌肽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外源性抗菌肽。外源抗菌肽经摄食途径进入肠道,改善鱼类肠道的肠绒毛、肠皱襞高度及肌层厚层等组织形态结构,促进消化吸收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杀灭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同时增加益生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环境;在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保障鱼类的肠道健康,同时提高鱼类生产性能、改善其品质、增强鱼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1-3]。笔者着重从水产养殖中抗菌肽饲料添加剂的来源及其与肠道菌群、肠道组织结构、肠道消化功能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特别是保护鱼类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的链球菌病已然成为养殖鱼类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在不少的国家和地区的鱼类养殖业都有链球菌病害爆发的案例。一、鱼类链球菌病受到链球菌感染的鱼类,出现明显症状的部位首先是头部,致病菌能破坏鱼体的脑神经,继而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肝、肾、脾等器官引发全身性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细菌性疾病,而且疾病一旦发生,患病鱼体的死亡率比较高,而且水温越高病情就越重。由海豚链球菌引起敏感鱼类感染死亡率可以达到20%~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鱼类的病害日趋加重。绦虫作为一种大型寄生虫对于鱼类的危害较大,其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将鱼类绦虫病的防治要点归纳如下:│发病情况│1.病原。感染鱼类的绦虫对寄主有较为严格的选择性,如九江头槽绦虫可以感染草鱼、鳊鱼;舌型绦虫可以感染鲫鱼、黄金鲫;鲤蠢绦虫可以感染鲤鱼等,寄生的部位主要位于前肠。2.危害。虽然绦虫会吸食鱼体体液,但少量寄生时对鱼体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则会造成鱼体消瘦,寄生的前肠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的关系(一)刺网的选择曲线:刺网网目能剌挂鱼类,这是由于鱼碰到刺网时,往往会力图穿过网目,太多数鱼体具有纺锤形和可压缩性,当鱼向前冲游时,刺网网目会沿鱼体表面滑动并紧缩鱼体,直到它无法再前进时,就被刺挂在网上;另一种情况是鱼类未察觉网片(在夜间或光照度低),鱼体的游动惯性使之刺挂网目。鱼体刺挂网目的部位,一般是鳃盖后缘至第一背鳍前缘之间;对于体长过小的鱼,其最大体周小于或等于网目周长,能够穿过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鱼体背部弯曲潜能算法的四种主养鱼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主养淡水鱼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Cyprinus carpio)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鱼种类自动识别方法。首先通过鱼体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待识别鱼体图像,并对其进行灰度化与二值化,得到鱼体轮廓信息;然后采用邻域边界算法对鱼体的轮廓进行提取,根据轮廓曲线建立鱼体背部轮廓数学模型;最后根据轮廓模型,采用鱼体背部弯曲潜能算法对不同种类鱼体样本的背部弯曲潜能值进行计算和聚类统计,得到不同鱼类样本的背部弯曲潜能值分布区间,从而通过比对待识别鱼体背部弯曲潜能值的区间实现对不同鱼类的自动识别。对四种主养鱼类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团头鲂的识别精度可以达到100%,对鲫、鲤和草鱼的识别精度达到96%,基本上能准确实现四种鱼体的分类识别,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度保守的多肽,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肽最早在两栖动物中发现,随后在兔和人类中发现~([1])。鱼类中发现的最早的抗菌肽是1980年从美洲鲽中发现的,但直到1996年后才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鱼类抗菌肽研究已取得与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相同的进展,发现了piscidin家族(鱼类特有的抗  相似文献   

14.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昆虫的“趋光性”是受到敏感的紫外光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趋向行为,利用昆虫的这个特性,用黑光灯诱捕昆虫来为鱼类提供优质动物性饲料、节约商品性饲料、促进鱼类迅速生长、降低养龟成本、增强鱼体抗病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又称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症等。 病原病因 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林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淡水养殖鱼类败血症。主要致病原因是防病工作未能及时跟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鱼体抵抗能力下降;长期近亲繁殖,鱼体体质下降;饲料品种的单一和霉变变质,导致鱼体中毒,营养缺乏不全面,鱼的抗病力下降;水体受到病原的污染;鱼种未采取检疫制度,造成了运输过程中的传染;最后就是病原菌的生长温度及 pH值范围较宽广,导致了流行时间长、流行面广等。 流行…  相似文献   

17.
鱼类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及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极易在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如水温、水质、氧气、底质)和疾病侵袭下大批死亡。 越冬安为一种鱼类越冬前使用的营养补剂、专为鱼类越冬而准备,越冬安能调整鱼类越冬前体质,调节鱼体微循环,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提高越冬鱼的体质,减少越冬期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18.
鱼类病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鱼类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环境的恶化,鱼类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但是人们在鱼病的防治上,存在许多误区,防治措施不力,加重了疾病造成的危害。本文就鱼类养殖中病害防治的误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鱼病的防治效果。 一、误区 1.缺乏防病意识,管理失当 (1)消毒不严: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是水生的,有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带入并长期潜伏在水体或鱼体中,但并不引起疾病,只有当环境突变,鱼体抵抗力下降,则可迅速致病。一些养殖者认为,既然水中长期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2019年3期六、鱼类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抗菌肽是水生动物先天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带来的危害,提高养殖动物产品品质。(一)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海洋渔业》1986,8(6):282-283
(一)刺网的选择曲线。刺网网目能刺挂鱼类,这是由于鱼碰到刺网时,往往会力图穿过网目,大多数鱼体具有纺锤形和可压缩性,当鱼向前冲游时,刺网网曰会沿鱼体表面滑动并紧缩鱼体,直到它无法再前进时,就被刺挂在网上,另一种情况是鱼类未察觉网片(在夜间或光照度低),鱼休的游动惯性使之刺挂网目。鱼体刺挂网目的部位,一般是鳐盖后缘至第一背鳍前缘之间;对于体长过小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