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高密度趋势日益上升,但同时养殖病害也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就是主要危害之一。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引起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如下。(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养殖水质的好坏,主要看以下几个水质指标: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pH值、化学耗氧量、硫化氢等七个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如何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以确保养殖水质维持良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从氨态氮到亚硝酸盐的时间较短,但亚硝酸盐的转化时间比较长,这是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养殖库区水域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福建省水口水库范围内主要养殖库区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每月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养殖库区、不同时期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库区水体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8~2.15、0.24~0.53,0.03~0.06 mg/L。不同养殖库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因季节更替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氮浓度冬季较高;除太平养殖库区外,其他养殖库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春季较高,浓度范围为0.466~0.596 mg/L;亚硝态氮浓度变化幅度不大,范围为0.009~0.031 mg/L。不同养殖区域水体中各态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雄江和太平养殖库区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黄田库区和湾口库区养殖区水体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呈现负相关;尤溪口养殖库区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5,(9):79-79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一、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亚硝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氮肥根据氮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氨态与铵态氮(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硝态氮(硝酸钙、硝酸钠等)以及酰胺态氮,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一般来说,养殖水体的藻类都能直接吸收利用氨态与铵态氮和硝态氮,虽然许多藻类也能吸收利用尿素,但是据研究,当水体中氨态与铵态氮的浓度在7微克/升时,藻类利用尿素的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养殖水体内这样浓度的氨态与铵态氮通常都可以遇见,特别是在现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氨氮和亚硝态氮等有毒物质浓度随之升高,严重危害了养殖对象的生长。因此,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针对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水处理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站进行了生物膜法和生态浮床净化法处理池塘养殖用水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和生态浮床净化法都能有效去除池塘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如果不使用水生植物,则每生产1t鱼需设置6.76m2的生物包。  相似文献   

7.
2019-2020年,通过在内陆海水养殖中心利用养殖尾水培植红花美人蕉,研究其在6 h滞留期内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在pH值为8.1~8.3、盐度为2.9%~3.0%的海水中能够存活,并且对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浅析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综述了淡水养殖中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水体氨氮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微电解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其核心是微电池,微电池是由铁、碳、二氧化硅、二氧化锰、锌等材料复合改性而成,利用原电池的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水体中低价位的氨态氮、亚硝态氮氧化为高价位的硝酸态氮,为浮游植物所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幅度降低,碳、氮达到一定平衡,从而加快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累积,促使水体成为有益于微生物、鱼类生长和繁殖的"活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硝化细菌与水产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亚硝酸盐1.养硝池中亚硝酸盐是如何产生的?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蛋自质及核酸会慢慢地分解,产幸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而有毒的氨在过亚硝化t]l菌或光合细菌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台后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又口J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2.为什么水产动物的养殖中后期池塘的亚消酸古配普遍偏高了因为在养殖的前期池塘的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其所产生的亚硝酸款,一谴着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增加,亚硝酸盐的量也不断加大,但是分解亚俏酸盐的俏化细菌产生速度很慢,犬约需要20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加上养殖者大量投放几分钟最多十分钟就繁殖一代的光合细菌芽抱杆菌等  相似文献   

11.
硝化细菌对海参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和亚硝酸盐对海洋生物有强烈的毒害作用,是海水养殖系统的主要污染物。本文研究硝化细菌制剂对海参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对养殖系统水质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投加菌剂的实验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出现峰值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表明投加硝化细菌制剂后,养殖系统内的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促进了氨和亚硝酸盐的进一步转化。对照组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形成优势,从而导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观察实验过程中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实验组海参生长状况良好,而对照组中海参在19d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微生物具有将水中有机物转化成碳酸气,使氨转化成硝态氮等生物特性,所以利用生物过滤装置不仅能进行各种水处理,而且装置也较简单经济。但以往设计装置主要凭经验,设汁上的误差常造成耗能增加,甚至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因此影响了室内养殖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是衡量养殖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以及鱼、虾代谢产物的积累,往往导致氮在养殖水体中大量积累,而不同形态的氮又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类呼吸作用从鳃部进入血液,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养殖水体环境中,氮元素以-3至+5多种不同价态存在,在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无机氮和有机氮之间相互转化。无机氮形式主要有溶解分子态氮(N_2)、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以及一些中间产物等;有机氮形式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和腐植酸等。亚硝态氮即常说的亚硝酸盐,可以被水体中的藻类作为氮肥吸收同  相似文献   

15.
正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及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引起亚硝酸盐积累主要有如下影响因子。(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积累。(2)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引起亚硝酸盐积累。自然界的亚硝化细菌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  相似文献   

16.
滨海型盐碱地封闭循环水养鱼池塘水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站开展了滨海型盐碱地封闭循环水养鱼池塘水质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逐渐升高,在养殖后期达到了4mg/L左右;亚硝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在0.04~0.20mg/L之间波动变化;活性磷含量在养殖中期高于养殖前期和后期,最高值为0.55mg/L,最低值为0.10mg/L;pH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又升高,最高值为9.34,最低值为7.65。研究还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覆膜池塘的氨氮、亚硝态氮、活性磷含量和浮游植物种类及生物量都高于不覆膜池塘。  相似文献   

17.
正测量循环水养殖水体中氮含量水平的一个全自动传感器可提高欧洲水产养殖的生产率和安全性。该款传感器是特别为水产养殖而设计的。项目团队开发的此传感器特别针对测量氮化合物亚硝酸盐做了校准。这是因为所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都有将硝基废物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生物滤器。亚硝酸盐和氨浓度高,表明生物滤器没有运行在最佳状态,这可导致养殖水体中出现可能的有毒氮化合物。该创新型传感器有能力同时测量8项参数,使养殖人员不仅可以实时连续接收到亚硝酸盐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有机和常规养殖池塘底泥氮磷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有机和常规养殖底泥中氮、磷的溶出规律。结果显示:有机组氨态氮溶出总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覆水前期,底泥厚度是决定氨态氮溶出总量的主要因子,中后期底泥类型成为主要因素。相同厚度底泥中有机组硝态氮的污染负荷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较有机组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溶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5 cm和10 cm底泥厚度下有机组溶出总磷量分别高于常规组60.5%和56.5%,但在前4 d有机组的溶出速率低于常规组,应提早换水以有效控制总磷浓度。  相似文献   

19.
预培养生物膜法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缩短新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时间,通过预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获得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2.5 m3过滤材料,将其置于新建系统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硝化细菌接种,系统放养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 innaeus)。结果表明:经12 d系统的硝化功能成熟,养殖池氨态氮维持在0.50 mg/L左右,亚硝态氮维持在0.10 mg/L以下,系统运行34 d,硝态氮上升至63.58 mg/L。18~48 d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养殖池出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44 mg/L,进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05 mg/L,一次性平均去除率88.64%。系统的日换水量1%。养殖1个月,美国红鱼成活率90.91%,养殖密度达28.65 kg/m3水体。预培养生物膜法有效缩短了海水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的时间,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系统运行稳定的特点,将使内陆地区开展海水鱼养殖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活性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小球在养殖废水中极易溶解,不仅造成水体浑浊,且原生动物等可能以海藻酸钠为营养基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质量浓度不降反升,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则难以显现。由此可见,以海藻酸钠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不适用于淡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