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群众性养蚌育珠生产的日益普及,蚌病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01年春季以来,江、浙一带的养蚌区,蚌病呈泛滥之势。其中诸暨养蚌户更是深受其害。2002年湘、鄂等省的蚌病亦十分严重,控制蚌病成了育珠生产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大规模人工育珠生产的历史较短,研究蚌病的历史更为短暂,蚌病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未被广大水产科技人员所普遍掌握,养蚌户对蚌病的科学防治更是知之甚少。正因为如此,在养蚌育珠管理上产生了许多误区。本文结合多年来的蚌病防治工作经验,试图剖析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唤起珍珠蚌养殖户科学…  相似文献   

2.
卞伟 《内陆水产》2002,27(1):19-20
随着养蚌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伴之而来的蚌病日益严重,危害极大。尤其是蚌瘟病,发病传播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三角帆蚌死亡率高达65%~90%,甚至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它能给养蚌育珠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蚌的病害防治,不可麻痹大意。1蚌病的预防蚌病的预防应贯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1改善生态环境所有蚌病都与生态环境有关,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育珠蚌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群众性养蚌育珠热的兴起,蚌病又呈肆虐之势。蚌病防治难,主要在于蚌病诊断难,而正确诊断蚌病的基础,则是要采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病蚌样品,送到专业部门进行化验。根据我公司门诊部和技术服务部近10年的生产实践、临床化验诊断及防治经验,我们把蚌病防治中有关样品采集和送检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发现病情珠蚌一般被吊养笼养,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在池岸上难以发现,有些群众只有到蚌池检查发现空壳时,才意识到珠蚌患病了。此时,养蚌池的病情状况可作如下划分:未感染的健康蚌;潜伏期…  相似文献   

4.
蚌病的预防     
河蚌育珠,是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但蚌病严重影响珍珠产量,减少收入,甚至造成全军覆没,挫伤群众的养蚌积极性。育珠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蚌体瘦弱抗病力差、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这些都是致病的因素。蚌被吊养在袋内,肌体包被在双壳中,病蚌不易被发现,一旦得病,将很难控制,回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杠绝病源侵入。在选择亲蚌时,还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优生优育,增强后…  相似文献   

5.
一、蚌病概述育珠蚌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者它因素引起的蚌病。 (一)传染性蚌病凡是由病毒、细菌和某些具藻毒素藻类所引起的蚌病,均属传染性蚌病。传染性蚌病有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两种形式。单纯感染指的是该种蚌病只被一种病原所感染;而混合感染则是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原体。传染性蛙病亦有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之分。  相似文献   

6.
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珠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蚌种近亲繁殖,养殖性能下降;水面重复养殖多年,育珠所需微量元素减少,抗病育珠能力减弱;水环境恶化,水源污染,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重、蚌体瘦弱、抗病力差等,这些都是导致蚌病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目繁自育可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系统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三角帆蚌养殖群体和养殖系统的特征,以及系统控制、育珠生产模式与蚌病群体控制的关系。完全突破了现有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以个体为着眼点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围绕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蚌病群体诊断技术,建立了育珠蚌群体的健康评价指数(H)和育珠蚌日死亡率(Yi)的计算公式,并把0.01%的日死亡率作为养殖系统的预警值。阐述了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具体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淡水育珠蚌疾病临床诊断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蚌病防治难,首先是蚌病临床诊断难。几年来,我们从浙江省12个县市及赣、鄂等省300多病例2000多样品蚌的诊断、治疗和跟踪调查的实践中,逐渐探明了多种病原、病症和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一些简便易行的临床诊断方法,从而使蚌病的有效防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是一种小型的杂食性淡水鱼类,在全国各个水系皆有分布。在养蚌水域里,不仅与珠蚌争食,消耗水体溶氧,而且它的这种必须通过受精卵寄生于贝类鳃瓣上繁衍后代的繁殖习性,大大影响了蚌体的呼吸,导致蚌体体质下降,极易间接引发或加重蚌病,甚至直接造成珠蚌死亡,严重影响育珠生产。2001年4~9月份,对来自金华、兰溪等区市蚌病门诊病例257个,其中对14个有鱼卵寄生的100多只病蚌样品进行解剖化验。从病例统计结果显示:4~9月是的繁殖季节。因此,珍珠蚌的整个生长期几乎都会受鱼卵寄生,其中5~7月为高峰期。通过解剖…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三角帆蚌疾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三角帆蚌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对试验池塘中的手术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池塘彻底清整消毒,蚌手术前后药物消毒,吊蚌前水体消毒,吊蚌后药物挂袋,加强日常管理,预防蚌病发生,历时一年半,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育珠三角贝蚌死亡率为2.8%,而对照组的育珠蚌死亡率达68.4%。  相似文献   

12.
蚌病防治应本着“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发现蚌病,尽早医治,不仅疗程短、用药少,更重要的是疗效高、损失少,治愈率可望达 80%,对于非细菌病,治愈率可达 95%以上 .  若延误治疗时机,发病时期较长,病情日益恶化,治愈率就低,甚至难以治疗,不仅医疗费用增加,且收不到好的效果。   一、细菌性疾病   1.病原菌   为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它气单胞菌,发病初期,病蚌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排粪减少,两壳微开,呼吸缓慢,斧足有时残缺或糜烂,腹缘停止生长。随着病情加重,病蚌体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  相似文献   

14.
蚌病防治重在消毒与管理育珠专业户谈起蚌病不免谈虎色变。我县有蚌病损失几万至十几万元的,有两个育珠面很大的邻县,一个1994年发病率达60%多,一个发病率达50%多,经济损失惨重。但是也有的育珠蚌在病区不发病,其经验是四个字“严消、细管”。现把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5.
育珠蚌和寄养蚌最容易得病的季节在4—9月分,一旦发生蚌病很快蔓延,给育珠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蚌病了一般在外表上有症状表现出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对症施治。平时也应注意水质,采取预防措施,警惕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蚌源培商供应基地质优量足的蚌源是搞好河蚌育珠生产、提高河蚌育珠经济效益的基砌。过去,金湖县由于蚌源不能自给,大部分的蚌从外地购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由于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造成体质下降;有的把病蚌带入,造成手术后蚌的大量死亡和蚌病流行;也有的则因为对蚌的长途运输缺乏经验,运回后又未能及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病原性蚌病的鉴别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细菌、藻类、病毒所引起的蚌病,称微生物病原性蚌病。治疗前必须通过认真的鉴别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鉴别诊断(一)细菌性和病毒性蚌病的鉴别诊断1、双抗试验选取3—5只始发病蚌,在斧足沟或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一次注射抗G~+细菌的青霉素1000单位和抗G~-细菌的链霉素20毫克。经10天左右观察,双抗试验明显(有疗效),可诊断为细菌性蚌病;如果双抗试验不明显(无疗效),则应诊断为病  相似文献   

18.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9.
引起插核育珠严重死亡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蚌瘟病、水体污染、水体理化性状恶化和中毒性蚌病。1 细菌性蚌病 在育珠过程中,育珠蚌发生细菌性病害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20.
余干县水科所,利用三角帆蚌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历史。1983年因感染疾病使蚌成批死亡,二个月内死亡达60%以上,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育珠生产的发展。在水科所的要求下,余干县防疫站检验科与水科所共同配合,对病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