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角帆蚌疾病流行趋势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蚌病防治门诊部2004~2005年484个病例的诊治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育珠蚌几乎全年可以感染寄生虫,4~9月是细菌性蚌病高发阶段;外套膜疾病、车轮虫感染和附着生物危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NO2-N、NH3-N含量高、pH值偏低等水质不良问题是诱发蚌病的重要因子。建议预防蚌病应重视调节水质,及时防范附着生物蔓延,经常杀虫。  相似文献   

2.
引起插核育珠严重死亡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蚌瘟病、水体污染、水体理化性状恶化和中毒性蚌病。1 细菌性蚌病 在育珠过程中,育珠蚌发生细菌性病害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3.
一、外部检查1.将育珠蚌提出水面,病蚌的出水孔不喷水,而是从蚌体内滴水。而健康正常的蚌,水从出水孔射出,射得远而有力。2.手摸育珠蚌贝壳的腹缘,病蚌有发硬感觉,这是因为蚌体停止生长,而使腹缘变硬。健康正常的蚌生长较快,贝壳腹缘柔软。3.病蚌生长线紧密,年轮间距宽,壳缘有嫩黄色的软边。4.患病的蚌,用双手掰其双壳,有松弛现象。健康蚌双壳紧闭。二、内部检查1.查看蚌的鳃组织是否增生、发炎或变色。鳃瓣发炎、糜烂是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鳃组织红肿、增生,有时可见白点,是寄生虫侵袭致病。2.查看斧足的边缘。发炎、糜烂是病毒性或细菌性…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死亡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淡水珍珠生产大多是采用三角帆蚌育珠。作为育珠生产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常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广大蚌珠生产者及有关科研人员所关注。作者曾在1982年报道了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认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一新亚种一帆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hyriopsae)是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卞伟 《内陆水产》2002,27(1):19-20
随着养蚌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伴之而来的蚌病日益严重,危害极大。尤其是蚌瘟病,发病传播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三角帆蚌死亡率高达65%~90%,甚至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它能给养蚌育珠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蚌的病害防治,不可麻痹大意。1蚌病的预防蚌病的预防应贯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1改善生态环境所有蚌病都与生态环境有关,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育珠蚌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6.
蚌的人工繁育暨育珠操作技术规程(一)本规程适用于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采苗、培育和育珠生产,包括亲蚌选育、采苗、稚幼蚌培育、嫁接与育珠蚌养殖等系列生产工艺。一、术语1.亲蚌:专池培育的具有繁殖优势的雌雄成年蚌。2.钩介幼虫:雌亲蚌外鳃腔中受精卵胚胎发育孵...  相似文献   

7.
三角帆蚌疾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三角帆蚌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对试验池塘中的手术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池塘彻底清整消毒,蚌手术前后药物消毒,吊蚌前水体消毒,吊蚌后药物挂袋,加强日常管理,预防蚌病发生,历时一年半,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育珠三角贝蚌死亡率为2.8%,而对照组的育珠蚌死亡率达68.4%。  相似文献   

8.
育珠蚌发生疾病后,轻者会造成珍珠质量下降,重者会造成育珠蚌大量死亡。在此将育珠蚌常见疾病介绍如下,供参考。 1.细菌性烂鳃、烂足病鳃丝、斧足严重腐烂,并有重度水肿,闭壳肌松驰,两壳微开。防治方法:用0.25克1%盐酸四环素1支加50%葡萄糖注射液2支,每只病蚌注射1~2毫升。注射部位在蛙的斧  相似文献   

9.
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系统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三角帆蚌养殖群体和养殖系统的特征,以及系统控制、育珠生产模式与蚌病群体控制的关系。完全突破了现有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以个体为着眼点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围绕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蚌病群体诊断技术,建立了育珠蚌群体的健康评价指数(H)和育珠蚌日死亡率(Yi)的计算公式,并把0.01%的日死亡率作为养殖系统的预警值。阐述了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具体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蚌病的预防     
河蚌育珠,是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但蚌病严重影响珍珠产量,减少收入,甚至造成全军覆没,挫伤群众的养蚌积极性。育珠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蚌体瘦弱抗病力差、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这些都是致病的因素。蚌被吊养在袋内,肌体包被在双壳中,病蚌不易被发现,一旦得病,将很难控制,回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杠绝病源侵入。在选择亲蚌时,还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优生优育,增强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群众性养蚌育珠生产的日益普及,蚌病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01年春季以来,江、浙一带的养蚌区,蚌病呈泛滥之势。其中诸暨养蚌户更是深受其害。2002年湘、鄂等省的蚌病亦十分严重,控制蚌病成了育珠生产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大规模人工育珠生产的历史较短,研究蚌病的历史更为短暂,蚌病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未被广大水产科技人员所普遍掌握,养蚌户对蚌病的科学防治更是知之甚少。正因为如此,在养蚌育珠管理上产生了许多误区。本文结合多年来的蚌病防治工作经验,试图剖析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唤起珍珠蚌养殖户科学…  相似文献   

12.
混养就是利用共生关系提高水体的生产力。育珠蚌、鱼和小蚌混养在同一水体中,以青饲料喂鱼,鱼粪肥水,肥水养蚌鱼,可充分发挥“自体施肥”的优势,提高养殖效益。1池塘条件池塘是蚌、鱼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效益的高低。1.1水源与水质水源...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病原性蚌病的鉴别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细菌、藻类、病毒所引起的蚌病,称微生物病原性蚌病。治疗前必须通过认真的鉴别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鉴别诊断(一)细菌性和病毒性蚌病的鉴别诊断1、双抗试验选取3—5只始发病蚌,在斧足沟或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一次注射抗G~+细菌的青霉素1000单位和抗G~-细菌的链霉素20毫克。经10天左右观察,双抗试验明显(有疗效),可诊断为细菌性蚌病;如果双抗试验不明显(无疗效),则应诊断为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群众性养蚌育珠热的兴起,蚌病又呈肆虐之势。蚌病防治难,主要在于蚌病诊断难,而正确诊断蚌病的基础,则是要采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病蚌样品,送到专业部门进行化验。根据我公司门诊部和技术服务部近10年的生产实践、临床化验诊断及防治经验,我们把蚌病防治中有关样品采集和送检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发现病情珠蚌一般被吊养笼养,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在池岸上难以发现,有些群众只有到蚌池检查发现空壳时,才意识到珠蚌患病了。此时,养蚌池的病情状况可作如下划分:未感染的健康蚌;潜伏期…  相似文献   

15.
张元培 《内陆水产》1993,(12):28-30
育珠蚌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者它因素引起的蚌病。  相似文献   

16.
一、蚌病概述育珠蚌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者它因素引起的蚌病。 (一)传染性蚌病凡是由病毒、细菌和某些具藻毒素藻类所引起的蚌病,均属传染性蚌病。传染性蚌病有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两种形式。单纯感染指的是该种蚌病只被一种病原所感染;而混合感染则是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原体。传染性蛙病亦有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之分。  相似文献   

17.
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珠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蚌种近亲繁殖,养殖性能下降;水面重复养殖多年,育珠所需微量元素减少,抗病育珠能力减弱;水环境恶化,水源污染,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重、蚌体瘦弱、抗病力差等,这些都是导致蚌病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目繁自育可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蚌源培商供应基地质优量足的蚌源是搞好河蚌育珠生产、提高河蚌育珠经济效益的基砌。过去,金湖县由于蚌源不能自给,大部分的蚌从外地购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由于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造成体质下降;有的把病蚌带入,造成手术后蚌的大量死亡和蚌病流行;也有的则因为对蚌的长途运输缺乏经验,运回后又未能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02,320(7)
一、疾病流行情况5月份,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了监测,有33个养殖种类(其中鱼类22种、甲壳类4种、两栖/爬行类4种、贝类2种、藻类1种)发生了98种病害,其中病毒类疾病14种、细菌类疾病28种、真菌类疾病2种、寄生虫感染疾病13种、不明病因41种。5月份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性、寄生虫等疾病较上月严重,不明病因的病害和其他原因诱发的疾病仍相当严重。1、鱼类:草鱼本月共出现14种疾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感染,仍以细菌性疾…  相似文献   

20.
春季到来,大地回暖,但气候较不正常,温度忽高忽低,而鱼儿经过漫长的越冬生活,体质往往孱弱,水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开始蠢蠢欲动,寻找寄主。春季是一年中容易发.病的季节。对于这一时期最常见的水霉病,锚头鱼蚤、中华鱼蚤、鱼波豆虫及小瓜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以及春末开始出现的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等细菌性鱼病,要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