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鱼岁)仔稚幼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Gui仔、稚、幼鱼期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其中,仔、稚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6:00到20:00,00:00到04:00时有停食现象。幼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4:00到22:00,昼夜无明显的停食现象。仔鱼食谱中主要是轮虫,稚鱼食谱渐丰富,幼鱼期食谱更为扩大,且出现了一定量的底栖动物。仔、稚鱼体重、全长瞬时增长率要高于幼鱼期,而且,体重快速增长期要先于全长快速生长期。仔、稚和幼鱼阶段是匀速生长。  相似文献   

2.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而稚鱼和幼鱼除了在18:00左右出现1个显著的摄食高峰外,在10:00左右还有1个相对小的摄食高峰。仔、稚、幼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大黄鱼鱼苗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和饱食率,随着生长而迅速升高。仔、稚、幼鱼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日龄仔鱼生长较快,5~9日龄生长减慢,21~30日龄生长加快,31~40日龄生长减慢。这与鱼苗的食物转换和饵料生物的营养变化有关:5~9日龄生长减慢是由于鱼苗由混合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所致;31~40日龄生长减慢是因为冷藏桡足类的营养价值较低。鱼体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2552e0.0472x,R2=0.9710;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3205e0.0374x,R2=0.9777;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池养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作了较深入研究.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并处在开食期内,开口摄食率低.5日龄仔鱼全长4.31 mm,开口饵料主要为100~150 μm轮虫:稚鱼饵料为350~800 μm裸腹溞、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并逐渐转为枝角类为主:后期稚鱼可驯化摄食人工混合饲料.仔、稚、幼鱼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属晚间摄食为主的昏晨摄食型鱼类.体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其曲线回归方程为W=0.0112L3.1827,b=3.1827,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不同日龄生长情况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包括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最适pH的变化及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军曹鱼仔、稚鱼的全长、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相关;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力虽有波折,但整体不断增大;蛋白酶在7日龄出现1个低谷,应是一个饵料转换的关键时期.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显示其稚鱼和幼鱼白天的蛋白酶活力远大于夜间且出现多个峰值,与其摄食情况存在一致,稚鱼和幼鱼蛋白酶都在12:00前后出现最高峰.在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鱼苗的蛋白酶最适pH值从仔鱼期的6.4逐渐升高到幼鱼期的7.5.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洪滨 《水产学报》2006,30(3):329-334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工育苗条件下银鲳仔稚幼鱼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50d银鲳仔稚幼鱼的摄食行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0~24.0℃时,初孵仔鱼~12d为仔鱼期,13~40d为稚鱼期,41d起转为幼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89%、3.228%和5.371%。45d银鲳幼鱼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虽有差异,但不会造成相互间的残杀。鱼苗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4.6233-0.0352x-0.0088x2 0.0003x3,R2=0.996;全长与肛前长的关系式为y=1.6929 0.0927x 0.0018x2,R2=0.978;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8424 0.0168x 0.0053x2,R2=0.990。银鲳孵化后3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60%~88%。银鲳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延长。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9.
许氏平鲉仔、稚鱼的摄食特性及幼鱼胃排空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变化规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仔、稚鱼摄食特性及不同生长阶段幼鱼的胃排空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鱼已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前期仔鱼(2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于16:00;后期仔鱼(15日龄)与稚鱼(25日龄)的摄食高峰均出现在16:00—20:00,表现为白天摄食类型。许氏平鲉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2.26%(2日龄)、16.25%(15日龄)和13.07%(25日龄),可将其作为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在水温(22±0.5)°C条件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的不同规格许氏平鲉幼鱼(平均体质量1.78和8.52 g)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胃排空特征。采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和Logistic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实验幼鱼的胃排空数据。以R2、RSS、SDR为标准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体质量1.78和8.52 g幼鱼胃排空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和Logistic模型,其胃排空率分别为0.007和0.047 g/h,根据其胃排空特征以及投喂频率对幼鱼生长离散的影响等,建议将饱食投喂2~3次/d作为60~90日龄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10.
池养条件下黄河鲤仔稚鱼的生长及形态发育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生产试验过程,对黄河鲤仔稚鱼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描述,研究了仔稚鱼的生长以及全长、体长、体重的相互关系。从初孵仔鱼发育至稚鱼约需12天左右,全长达到13.4-21.7mm。仔鱼期体长的增长大于体重的增长;而进入稚鱼期后,体重的增长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1.
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留全  程云生 《水产学报》1990,14(2):105-113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00~22:00时摄食强度最大。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革胡子鲶仔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和全长对体重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黑鲪早期发育与摄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早期发育及摄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5.4~16.0℃、盐度30~32、pH8.4的培养条件下,黑鲪初产仔鱼全长为6.07±0.25mm,腹部有残存的卵黄囊;1日龄仔鱼全长为6.21±0.31mm,大部分仔鱼进入摄食期,开口饵料为经小球藻强化过的褶皱臂尾轮虫;20日龄仔鱼全长为8.81±0.40mm,开始增投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仔鱼进入快速生长期。依照TL=aD3+bD2+cD+d方程式,对仔鱼个体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得到其生长模型为:TL(mm)=0.0096D2-0.0415D+6.7503(R2=0.9877)。仔鱼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PNR)发生在产出后第4天(3日龄),不可逆转饥饿期的时间为2d。黑鲪仔稚鱼在2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1日龄仔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8:00,5日龄仔鱼摄食高峰则出现在16:00,12日龄仔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相应的摄食率高峰出现在16:00,19日龄仔鱼在12:00~0:00出现摄食率高峰,24日龄稚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30日龄稚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16:00,且16:00的峰值明显高于12:00,24h内摄食率达到100%。结果表明,黑鲪仔稚鱼无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全天摄食型,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人工育苗条件下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杂交石斑鱼)仔、稚鱼阶段的摄食与生长变化状况,采用随机取样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7.5~31°C条件下,对人工培育的杂交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仔、稚鱼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摄食发生率为40%,之后的仔、稚鱼摄食发生率均为100%。仔、稚鱼摄食量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可用二项方程式表达。消化道饱满系数为0.95%~11.26%。仔、稚鱼在1.5 h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0.5~1 h和1~2 h,稚鱼对桡足类成体的消化时间为1.5~3.5 h。杂交石斑鱼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9.85%(5日龄)、22.55%(10日龄)和15.72%(24日龄),可将其作为杂交石斑鱼仔、稚鱼日投喂量参考依据。杂交石斑鱼仔、稚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5日龄和10日龄仔鱼均出现2个摄食高峰,分别为9:00和18:00;24日龄稚鱼仅在中午12:00出现摄食高峰。3~30日龄的仔、稚鱼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7.96%,平均体质量日增重率为28.73%。全长、体质量分别与日龄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表达,体质量(y)与全长(x)的回归方程为y=0.037 3x2.537 8,b值接近3,表明杂交石斑鱼仔、稚鱼为等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4.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近岸水域小黄鱼仔稚鱼时空分布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年4-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岸水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小黄鱼仔稚鱼的时空分布和生长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仔稚鱼的平均出现率为51.85%,以6月中旬最高,4月中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的平均出现率明显大于N断面;站位总平均丰度为3.27尾·100-1·m~(-3),以5月中旬最高,5月上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小于N断面。S断面的出现率较高,N断面的高丰度站位随时间的推移向外海转移。总体来看,30 m以浅水域的丰度先升高后降低,5月中旬达到峰值;30 m以深水域的丰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丰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根据仔稚鱼不同发育期在各时间段所占的百分比,把其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仔鱼期、仔稚鱼期和稚幼鱼期等3个阶段,相对应的时间段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末夏初,河口水域快速上升的水温以及由冲淡水增强形成的低盐环境有利于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暗纹东方鲀仔幼鱼的形态、摄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5、1997年对暗红东方鲀(Takifuguobscurus)仔幼鱼的形态发育、摄食特征以及生长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尾鳍条和体部斑纹的形成可用来区分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2当稚鱼出现叨食食物碎片行为时,预示消化器官发育已趋完备.开始进入幼鱼期,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同类相残;3.河鲀度生长方程为L=3.58e~(0.0519t),在8日龄和30日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明显增大,其生长与消化器官的机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暗纹东方Tun仔幼鱼的形态,摄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5,1997年暗纹东方Tun(Takifuguobscurus)仔幼鱼的形态发育,摄食特征以及生长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尾鳍条和体部斑纹的形成可用来区分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2.当稚鱼出现叼食食物碎片行为时,预示消化器官发育已趋于完备,开始进入幼鱼期,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同类相残;3.河Tun仔幼鱼长度生长方程为L=3.58e^0.0519t。在8日龄和30日龄生长速度和加速  相似文献   

20.
仔稚鱼的极性脂——磷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饲料磷脂对仔稚鱼在成活率、生长、抗御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以及畸形鱼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比对幼鱼的影响更明显 ,仔稚鱼饲料中的磷脂含量应高于幼鱼饲料中磷脂的含量。仔稚鱼对饲料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的需要量占饲料的 1%~ 3% (干重 )。用磷脂作为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来源在仔稚鱼中的消化率高于中性脂的消化率。饲料磷脂可以增强仔稚鱼体内的脂类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