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李磊报道) 6月29日,第三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陕西汉中举行。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渔业渔政管理局资环处调研员姜波、汉中市副市长程腮仙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副会长林祥明主持会议。养殖大鲵产业由于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和养殖条件的简易化,已经使得全国大鲵养殖和加工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15,(1):48
<正>最近,从张家界市大鲵保护与发展科了解到,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大鲵养殖规模将首次突破100万尾大关,全市大鲵养殖量到达103.4万尾。据统计,2014年张家界市完成商品鲵加工销售9.86万尾,人工繁殖大鲵幼苗30.7万尾,培育能繁亲本1.73万尾,全市开发大鲵深加工产品95个。配套饵料鱼养殖基地3241.5亩山塘水库和79口网箱,已经提供饵料鱼600吨。大鲵养殖重点乡镇53个,千尾以  相似文献   

3.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其肉质鲜嫩、味道独特,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和食用价值。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推广,大鲵的人工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养殖业。目前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原生态、仿生态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各种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时常暴发,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研究中心成功治疗的一例大鲵感染点状产气单胞菌病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一、流行情况及病症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2015年4月中旬,在重庆开县某大鲵养殖场的1万多尾大鲵,1000尾左右突现病状,并陆续死亡,平均发病率高达10%,平均死亡率达50%,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文 《内陆水产》2007,32(3):37-39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人工养殖受到国家重视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实践,就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鲵学名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o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大鲵人工养殖的健康发展。作者于1999年~2003年先后在湖南省衡阳市白鹭湖农场和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从事大鲵的人工繁养工作,从亲鲵饲养、人工繁殖、幼鲵培育到大鲵病害防治,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综合报道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大鲵 (Andriasdivianus)在食用、药用及及观赏等方面价值很高 ,为水产珍品。自然界大鲵繁殖率低 ,我国将其定为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在广州地区进行了常温常态下大鲵人工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饲养对象为广州市渔政野生动物保护站送至我单位救护的大鲵 37尾 ,产地不详 ,尾重 0 1 2~1 2 3kg ,平均 0 37kg/尾。试验时间为 1 997年 7月 1 8日~ 1 998年 7月 1 8日 ,地点在番禺市钟村镇石壁西江河边。大鲵养殖利用室内 4个水泥池 ,规格均为 1 5m× 2 5m× 0 8m ,遮光及通风良好 ,池内用石块及水泥瓦搭置洞穴。按照…  相似文献   

8.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珍稀的特种经济动物。近年来由于人工大量工厂化养殖,大鲵暴发了各种疾病。2014年6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出现"大脚病"、腹部和背上出现"打印"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9.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2~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27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尾/m2组、18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当养殖密度为17尾/m2时,3龄大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且与低密度5尾/m2组差异显著(P<0.05),确定3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7尾/m2;4龄大鲵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密度为10尾/m2,显著高于16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4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0尾/m2;5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尾/m2,特定生长率与高密度组9尾/m2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最低。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与体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式为y=-0.016 4x+25.34(r2=0.839 9)。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顾赛麒等在低温4℃条件下,采用酸法(0.5摩尔/升乙酸)和酶法(胃蛋白酶)对人工养殖大鲵皮中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提取,对提取纯化后经过测定为Ⅰ型胶原蛋白。李华在低温4℃条件下使用酶解工艺提取养殖大鲵皮中的胶原蛋白紫外  相似文献   

11.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有很高的营养、药用、观赏及科研价值,因此大鲵人工养殖日益兴起。但大鲵人工养殖条件终究异于自然栖息环境,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病害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重要原因。目前,大鲵病害繁多,在养殖各时期都会出现疾病,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通常轻度的感染表现为体表皮肤的溃烂,烂尾、烂肢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贵州省黔南州就是主产地之一。黔南州现有大鲵养殖面积1万米2,大鲵存池数52万尾,全州共有10个县(市、区)、46个乡(镇)、103个村发展大鲵养殖。我州从2004年发掘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资源,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大胆探索大鲵散户养殖模式,至2013年全州散养户达1732户,获取了较好的效益。以都匀市杨柳华坤特种养殖场仿生态繁殖模式为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4.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的简称,因其叫声类似于婴儿哭啼声,故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1973年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CITES)附录Ⅰ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科研单位着手进行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育研究,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大鲵  相似文献   

15.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 尾,获得了从养殖设施到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濒危两栖动物,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野生大鲵几近灭绝,其人工养殖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大鲵仿生态与工厂化繁殖和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饲料与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尚未成功,虹彩病毒病无法有效防治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鲵品质、养殖成活率,文章从大鲵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饲料研发等方面综述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为大鲵人工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洛阳市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截止2016年底该市共有大鲵养殖企业公司及养殖场30余个,养殖大鲵30余万尾,年繁殖幼苗6万~8万尾,20kg以上的亲鱼1万~2万余尾。2016年的经济效益4亿~4.5亿元。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关键是通过生态模拟建造大鲵繁育池,辅以相应的管理技术,为大鲵自然繁殖提供所需温度、水、营养等生态因子,使性成熟大鲵顺利实现性周期的变化,并成功地自然繁殖,具有建设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大鲵(Andrias divianus)是我国稀有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大鲵资源量日趋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大鲵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大鲵人工养殖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已有报道,但在广西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我们从1987年3月起至1995年7月止,在本站试验场进行大鲵的池塘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20.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