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敏  张泗光 《水利渔业》2000,20(1):37-39
进行了泥鳅和副泥鳅的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水泥池中培育鳅苗,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投饵技术,鳅苗下池前要肥水,下池后早期要多点,分散,均匀投喂,发现较多泥鳅在水上层游动或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2.
<正>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Bleeker),又称花鳅、薄鳅,属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是长江特有鱼类,1998年,长薄鳅正式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了提高野生长薄鳅在人工驯养中的成活率,本试验针对长薄鳅热耐受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确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养殖基地,鱼类家族中又有6000余尾特殊的“新成员”在这里安然栖息、落户,它们就是科研人员精心培育出来的长薄鳅的后代。长薄鳅属鳅科,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达3kg。说起长薄鳅,一个鲜为人知的经历赋予了它传...  相似文献   

4.
长薄鳅又称花鳅,是一种淡水观赏经济鱼类,其抗病能力强,养殖过程中病原性疾病很少发生。在这几年的养殖和推广过程中发现,水花阶段危害长薄鳅的最主要病害是气泡病,往往给生产者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就笔者遇到的长薄鳅水花培育阶段气泡病的发生情况和防  相似文献   

5.
长薄鳅的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薄鳅野生亲鱼的收集、驯养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测定、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长薄鳅生物学特性及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长薄鳅属鲤形目、鳅科,俗称花鱼、花鳅等,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苗种生产量偏小及培育阶段发病率较高,严重制约其养殖的规模,并且对于该鱼疾病的报道非常少,疾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较大损失。一、基本情况我单位郫县试验基地今年繁殖的长薄鳅鱼苗,体  相似文献   

7.
正长薄鳅属鳅科、薄鳅属,是最大鳅科鱼类,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由于环境的变化,其野生种群的数量日益减少,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均被列为保护物种。近年来,长薄鳅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围绕长薄鳅的驯养繁殖、病害、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都相继展开,为长薄鳅的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基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直从事于长薄鳅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在长薄鳅人工繁殖和驯养方面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泥鳅生长,泥鳅品种有许多,其中主要包括粗鳞扁鳅、须鳅、长薄鳅、沙鳅等。宝坻地区的品种主要是大黄板鳅,这个品种由于颜色金黄,体大圆润、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泥鳅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苗种供应严重不足,仔鱼培育阶段成活率低,大规模死亡的问题尚未解决。鸿腾水产公司借鉴台湾先进技术,根据宝坻地区环境特征和公司养殖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很好的解决了泥鳅水花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长薄鳅稚鱼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分别为1、2、4、8尾/L,经过28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在1-4尾/L之间,长薄鳅稚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进一步增加养殖密度(8尾/L),稚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却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组(4、8尾/L)长薄鳅稚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稚鱼的成活率也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12年6-7月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昼夜24 h连续采样情况,对该江段鱼卵漂流密度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7个昼夜共采集银( Squalidus argentatus)、宜昌鳅( Gobiobotia filifer)、鳜( Siniperca chuatsi)、寡鳞飘鱼( Pseudolaubuca engraulis)、犁头鳅( Lepturichthys fimbriata)、四川华吸鳅(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长薄鳅( Leptobotia elongata)、中华沙鳅( Botia superciliaris)、紫薄鳅( Leptobotia taeniops)和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10种鱼类的卵粒9099枚。结果显示,这些鱼卵漂流密度的昼夜变化特征不尽一致,其中银、四川华吸鳅、紫薄鳅和花斑副沙鳅夜间的漂流密度显著大于白天(Mann-Whitney U-tests, P<0.05),宜昌鳅和犁头鳅白天的漂流密度显著大于夜间(Mann-Whitney U-tests, P<0.05),而中华沙鳅和长薄鳅的漂流密度昼夜差异不显著( Mann-Whitney U-tests, P>0.05)。根据采集鱼卵所处发育期和孵化水温推算可知,银、宜昌鳅、长薄鳅、紫薄鳅、中华沙鳅和花斑副沙鳅的繁殖活动集中在白天时段,而犁头鳅和四川华吸鳅的繁殖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时段。繁殖时间的昼夜分化可能是导致鱼卵漂流密度昼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薄鳅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水域获取的长薄鳅进行消化器官的解剖和食性分析。长薄鳅以摄食小鱼虾为主,在其食物组成中,小虾类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小鱼类、腹足类。长薄鳅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食谱较广  相似文献   

12.
野生长薄鳅驯化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长薄鳅生长迅速,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长薄鳅栖息繁殖场所不断丧失,其自然资源急速下降,国家已经将长薄鳅列为急需保护和开发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现将一些长薄鳅驯化注意事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薄鳅一般在晚上摄食,仔稚鱼期沿池壁四周分布,以后有钻洞行为,苗种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日粮平均为5.08%,铒产系数14.18,不同阶段的体重日增重率分别为9.147%,2.006%,1.337%,苗种培育总成活率30.9%。  相似文献   

14.
长薄鳅是我国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中.长薄鳅的全人工繁殖及人工养殖均未突破.据此,本文分析了长薄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于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体重0.2kg~0.4kg,最大个体体重3.0kg,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为了拯救濒危物种,近10余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长薄  相似文献   

16.
伦峰  李峥 《河南水产》2009,(4):31-31,33
长薄鳅Leptobatia elongate(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名优经济鱼类.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43.40千克.最大个体达3.0千克。长薄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很低。通常长薄鳅采用人工静水饲养.其间会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长薄鳅开口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适的长薄鳅仔鱼开口饵料,分别以卤虫、枝角类、蛋黄、卤虫+蛋黄、枝角类+蛋黄、卤虫+光合细菌、枝角类+光合细菌等7种不同的饵料对刚脱膜4d的仔鱼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长薄鳅仔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枝角类+光合细菌组生长最快,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分别为4.63±0.075 mg/d和19.02±0.404 %/d;蛋黄组生长最慢,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2)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组合的饵料,仔鱼的成活率最高,为96%;蛋黄组的最终成活率最低,只有34%,且该组仔鱼个体发育较为缓慢,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水泥池育苗的条件下,对刚脱膜4d的长薄鳅仔鱼,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后期投喂枝角类+光合细菌,以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和成长率.  相似文献   

18.
高坝泄洪过程中,高速水流造成下游水体的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极易使得水体中的鱼类患上气泡病,进而对下游水体的鱼类生存造成威胁。为了探究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幼鱼对TDG过饱和水体的探知回避能力,本实验以2月龄的长薄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在不同TDG饱和度水体中的反应和趋向。结果表明,在120%TDG过饱和水体中,长薄鳅回避率为-20%,其对该饱和度下的水体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向性;TDG饱和度为130%时,长薄鳅回避率为-2%,无明显回避能力;TDG饱和度为140%时,长薄鳅展现出微弱的回避特征,其在清水与过饱和水体之间往复游动,最终回避率为12%;150%TDG过饱和水体中,长薄鳅体现出敏锐的探知能力,1~2 min后开始频繁游动,同时具有一定的回避能力,回避率为34%。长薄鳅的回避率与过饱和水体浓度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水体TDG饱和度越高,实验鱼回避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泥鳅大规模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至6月间进行了泥鳅的大规模苗种培育试验。5月初首先在土池中进行培育,1000平方米共放鳅苗130万尾,经半个月培育仅收鳅种5000余尾,鳅种平均全长4.3厘米。6月初继续在水泥池中进行鳅种培育试验,水泥池面积450平方米,放鳅苗95万尾,经过20天的培育收鳅种29.45万尾,成活率31%,鳅种平均全长3.4。本文总结了水泥池培育鳅种成功的经验并分析了土池培育鳅种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土地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6±0.5℃下,研究以20~100mg/L之间5个浓度梯度的MS-222(tricaine methane sulfonate)对体质量255.87±30.31g野生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20mg/L的MS-222下,长薄鳅的活动量明显下降,保持镇静,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3h后,在清水中几分钟内便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40~80mg/L的MS-222对长薄鳅的麻醉作用较强,适合于短时间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体外标记、形态学测量等;当MS-222的浓度达到100mg/L时,短时间内长薄鳅便进入深度麻醉甚至休克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复苏,鱼易死亡。实验证明,用MS-222麻醉长薄鳅较快、复苏时间短、安全性能高,是较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