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因子交互作用对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健  王永胜  韦玮 《水产科学》2006,25(5):222-226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从各因子的生长适宜区间内分别选取10个盐度梯度、10个光照梯度和10个温度梯度,以及10个NO3-N浓度梯度、10个NH4-N浓度梯度和10个PO4-P梯度,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温度、光照与NO3-N、NH4-N间存在着很明显的交互作用关系,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海藻对NO3-N、NH4-N的吸收速率;对PO4-P的吸收速率,仅受到温度及PO4-P共同作用的影响;而对TIN及PO4-P的吸收却都受到N×P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样中氮磷营养盐含量的稳定性及保存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淡水和海水水样4个氮磷营养盐参数(NH3-N、NO2-N、NO3-N、PO4-P)的6种保存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淡水水样的NH3-N、PO4-P和海水水样的NH3-N、NO3-N在各保存时间的变化幅度,6种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在10d内,4℃加5ml/L氯仿处理,在针对氮磷营养盐测定的水样的保存上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季节江蓠脱落物对大型海藻场上覆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野外环境,研究了不同季节温度下江蓠(Gracilaria confervoides)腐烂对上覆水溶解氧(DO)和营养盐浓度的影响。根据广东沿海气候特点设计春秋20℃、夏28℃、冬15℃3个对照组,海水平均流速为0.24 m·s-1。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DO逐渐下降,DO浓度与加入江蓠质量呈负相关关系;江蓠腐烂分解使上覆水总氮(TN)、总磷(TP)浓度先增后减,铵态氮(NH+4-N)与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浓度同步出现峰值,磷(P)元素的释放早于氮(N)元素;冬季(15℃)和春秋季(20℃)时,NO-2-N和NO-3-N浓度均随江蓠丰度的增加而增大,夏季(28℃)则相反,海藻加入的质量同时影响NH+4-N、NO-2-N、NO-3-N和活性磷(PO3-4-P)的峰值浓度,海藻质量与营养盐浓度呈正相关;低温条件下N、P元素营养盐浓度在上覆水中累积均超过高温条件。研究大型海藻脱落物在不同季节里水解后对上覆水的影响,可为大型海藻增殖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 ℃)和光照[90 000、180 000、270 000 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营养盐成分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强壮硬毛藻在5 ℃以上和90 000 μmol photons/(m2·s)光照强度以上对水体中的NH4+-N、NO2–-N和PO43–-P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吸收营养盐均有显著影响,在设定范围内,营养盐吸收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主效应都极显著,而且具有叠加效应,吸收率最高的条件为25 ℃/ 270 000 μmol photons/(m2·s)组合,该条件下,NH4+-N、NO2–-N和PO43–-P的营养盐吸收率最高,3 h吸收率分别为(99.70±0.52)%、(99.99±0.01)%和(91.31±0.32)%。该藻的广温性吸收能力对我国北方地区低温和高温季节育苗用水和养殖尾水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室内养殖条件下,以不换水作为对照组,设置2个石莼(Ulva lactuca)养殖密度梯度,研究了石莼对褐菖鲉养殖水体的生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石莼对褐菖鲉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清除效果明显。在褐菖鲉养殖水体中分别加入石莼534和801g·m13共9d不换水,与对照组相比,养殖密度为534g·m-3的石莼组对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无机磷(PO4-P)的清除率分别为83.7%、90.7%和86.5%;养殖密度为801g·m^-3的石莼组对NO3-N、NH4-N和PO4-P的清除率分别为90.1%、96.9%和92.7%。  相似文献   

6.
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在沙埕港湾口处网箱养殖区,研究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类群及其优势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小型浮游植物在10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微微型浮游植物在5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在各形态无机氮(N)、磷(P)营养盐存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会首先利用氨氮(NH4-N),但培养后期NH4-N加富组的浮游植物丰度低于亚硝酸盐(NO2-N)加富组和硝酸盐(NO3-N)加富组。营养盐加富在短期内引起浮游植物数量的快速增加,当营养盐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利,其抑制作用随浮游植物种类而异;随着营养盐消耗,浮游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均下降。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NO3-N、N/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0.521;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磷酸盐(PO4-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30。  相似文献   

7.
基于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斜生栅藻对硝氮和氨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斜生栅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0.12~1.00μmol/(g·min)]显著低于NO3--N作为唯一氮源的单一组[0.78~1.23μmol/(g·min)],表明NH4+-N的存在对藻类吸收NO3--N有抑制作用。在14NO3--N和15NO3--N同时存在时,斜生栅藻优先吸收14NO3--N,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但不同形态氮对藻类氮吸收的影响远远大于同位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  相似文献   

9.
大型海藻吸收氮磷营养盐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9%和82.0%、活性磷初始总量的90.8%和86.9%。  相似文献   

10.
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并与室外土池对虾养殖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的基本特征为:水温、盐度和DO完全可以人为控制;pH和Chla在短时间内可以被人工调控,但无法在长时间尺度内控制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而氮、磷营养盐的浓度和变动则无法人工控制。与对虾室外土池养殖相比,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水温、盐度和DO的变动较小,其平均值的差异非常显著;pH的变动较大,其平均值显著高于室外养殖池水体;Chla含量较高,与室外养殖相比无显著差异;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均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波动,而且其平均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差异均不显著。其中,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占DIN的平均比率为62.17%。另外,与室外养殖相似,对虾工厂化模式下NH4-N、NO2-N、NO3-N以及PO4-P浓度并不受养殖密度或DO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溶解无机氮加富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海带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NO-3-N和NH+4-N)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体系各组分的变化趋势与无机氮添加浓度和无机氮形态有关。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在(4.73~52.78)μmol/L和(2.56~34.66)μmol/L时,DIC、HCO-3和pCO2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以NO-3-3和NH+4-3组变化最为明显,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054、2 112μmol/L,1 776、1 869μmol/L,86、114μatm;而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为(52.78~427.29)μmol/L、(34.66~268.33)μmol/L时,DIC、HCO-3和pCO2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其下降幅度逐渐减弱,但实验结束时DIC、HCO-3和pCO2仍低于对照组。NO-3-N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较NH+4-N明显,加NO-3-N组对水体的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加NH+4-N组。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为52.78μmol/L、34.66μmol/L时,海带的光合固碳能力达到最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降低海带对水体无机碳的吸收固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 和NH4-N为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 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g±0.02g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60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g±0.62g,0.82%±0.34%/d)增长显著(P<0.05),鲜角叉菜次之,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g±0.31g和1.22%±0.22%/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投喂鲜孔石莼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的生长和成活效果最好。因此,在刺参海上网箱养殖阶段添加鲜孔石莼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体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养殖水体沉积物中的氮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以有机态氮为主(70%~90%)。无机态氮主要有NO3--N、NO2--N和NH4 -N,其中以NH4 -N为主。各形态的氮含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随距污染源的远近而有小到大变化;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则是:NH4 -N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含量增大,NO3--N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含量减小,而NO2--N随沉积深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10.1℃,将初始体质量为(0.55±0.16)g的马粪海胆幼胆,随机放入0.3 m×0.4 m×0.5 m的白色塑料桶中,每桶100个,过量投喂新鲜孔石莼、粘膜藻、肠浒苔、裙带菜和珠状硬毛藻,计算各种藻类的摄食量(以干质量计),研究马粪海胆对藻类的摄食选择性。再将初始体质量为(0.67±0.32)g的马粪海胆置于水温为10.1、15.6、20.3℃的容器中,投喂相同的5种藻类2 d后,挑选10个规格相似个体放入1 L锥形瓶中,适应0.5 h后密封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不同温度和藻类饵料下马粪海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选择率依次为裙带菜>粘膜藻>孔石莼>肠浒苔>珠状硬毛藻,马粪海胆明显偏好裙带菜;马粪海胆摄食量受温度及藻类种类影响显著(P<0.05),在15.6℃时,日相对摄食率最大,摄食裙带菜的组别显著大于其他组别(P<0.05),摄食珠状硬毛藻的组日相对摄食率最低;各组别马粪海胆耗氧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条件下,孔石莼组耗氧率最大;各组排氨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15.6℃时最大。研究结果将为开展马粪海胆生态增养殖、构建刺参池塘绿色综合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中不同浓度氮盐的保存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6种保存方法对不同浓度水样中3种氮盐(NH3-N、NO2-N、NO3-N)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7 d的保存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认为:(1)NH3-N:以5‰氯仿4℃条件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5 d内;(2)NO2-N:以5‰甲醛4℃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7 d内;(3)NO3-N:以5‰氯仿4℃条件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2 d内;(4)NO3-N的保存稳定性相对较差,受NH3-N初始浓度及降解速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协迫对其生长及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和吸收氨氮速率均有显著影响。龙须菜在20℃条件下生长较其在10℃和30℃条件下生长快速(P〈0.01);营养盐含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龙须菜的生长;营养盐水平越...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015μmol/(g.h)和0.018μmol/(g.h),蜈蚣藻在0.7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016μmol/(g.h)。结合去除速率常数来看,脆江蓠对硝酸盐和磷酸盐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营养盐的起始浓度对脆江蓠、真江蓠和蜈蚣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所有的实验浓度下,8 d后的湿重均为脆江蓠增加最大,蜈蚣藻增加最小;并且改变硝酸盐的浓度比改变磷酸盐的浓度更能刺激蜈蚣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