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金敖  符锡金 《海洋渔业》1982,(6):F002-F002
<正> 在1980~1981年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场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转入东海渔场重点探捕调查,以求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在执行该调查的第1航次中,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调查船在东海深海渔场,探到较好鱼群映象时,当即进行试捕。第1网拖曳0.6小时,网产水珍鱼440盘(每盘10公斤),第2、3网各拖  相似文献   

2.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1991年春汛总产量突破4万吨,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该鱼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中发现的新资源。经初步评估,其原始资源量在9.12万吨以  相似文献   

3.
王复振  李志诚 《海洋渔业》1983,5(3):117-119
<正> 东海水产研究所在1980~1982年对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场进行调查时,采得不少石蟹类,这是比较大犁的甲壳动物,属于寄居蟹总科 Paguridea 石蟹科 Litho-didae。特征是头胸甲蟹形,腹部向下折,螯足很发达,第1~3对步足亚圆柱形,第4对步足细小,折向鳃间。雄性无腹肢,雌性渐减少,无尾肢。日本及苏联已大量采捕石  相似文献   

4.
<正>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相似文献   

5.
对马渔场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顾新根 《海洋渔业》1994,16(2):55-58
<正> 前 言 对马渔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多种经济鱼类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该渔场冬季的马面鲀渔汛,我国于80年代起逐步投入生产。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海北部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组自1985~1987年间,每年冬、春季在此渔场进行了资源和环境调查,其中作为渔场环境条件之一的浮游物植项目因,限于人力不足,仅于1985年12月17~28日调查期间,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正>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8,(5):27-27
日本水产厅作为200海里对策的一环,决定调查日本200海里内的水产资源。分别对日本海、太平洋、东海大陆坡200~1000米深度的范围内进行资源探索。调查使用的船是三艘北转船。调查期预定是1978年1月到1979年。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3,(12):18-23
日本为了改变恶化了的“以西底拖网渔业”现状和开辟新渔场,于1967年12月对过去几乎未开发过的东海东南部200米深度以下的大陆坡水域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其作为底拖网渔场的价值,并考察其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1995年对东海北部海域拖虾监测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东海北部虾类资源分布密度比前几年下降,以长江口、舟山渔场,舟外渔场下降较为明显。文章分析了虾类资源下降的原因,提高合理利用虾类资源,保持稳产高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0,(11):65-65
5月13日至9月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遥感信息实验室唐峰华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大洋渔场渔情信鼠应用技术系统开发”项目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北太平洋柔渔场资源与环境调查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场实测资料和历史鱿钓产量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3):132-132
<正> 每年5~7月是国营底拖机轮捕捞东海产卵带鱼的季节,俗称夏汛带鱼。这时带鱼一般个体都比较大,1龄以下性腺发育还未成熟的幼鱼比例较少,鱼群自南向北进入浙江近海产卵,容易集群,作业渔场自鱼山渔场逐渐北移到海礁渔场。由于渔轮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利用了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东海渔场的利用范围,目前主要在水深小于120米的近浅海域。且因捕捞船只的逐年增加,使某些经济鱼类资源趋向恶化。因此,国家水产总局一方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提出了合理利用的正确方针。另一方面于1979年又从国外引进渔业资源调查船。东方号”,以供勘探深海或远洋新渔场和新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在农业部渔业局、陕西省水利厅水产处的支持下,并在陕西省大荔县水产站和小坡渔场大力协助下,继1994年中国对虾养殖在西北盐池洼地初获成功之后,于1995年再次在黄河滩盐碱地试养罗氏沼虾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国际渔业     
<正> 东海大陆架斜面太平洋柔鱼的分布调查东海未利用资源的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查明了该海域的大陆架斜面区域,有相当数量的太平洋柔鱼可以捕捞。该所底鱼生态研究室长入江隆彦等的研究小组,由调查船阳光丸等的拖网调查表明,太平洋柔鱼广泛分布于北纬26度至32度  相似文献   

16.
渔业动态     
远东拟沙丁鱼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完成攻关任务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舟山、大连、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等生产单位参加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远东拟沙丁鱼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专题,三年来,经海上综合调查、探捕和生产验证,开发了东海外海渔场两个,黄海渔场两个,初步评估资源量为60万吨,并了解了中心渔场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其鱼发特点,较熟练地掌握了鱼群映象判别和灯光诱集技术及使用声纳探鱼仪进行瞄准捕捞的技术.1986~1988年三年投入东海外海进行探捕和生产的船只42组,总产4.57万吨,盈利1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新开发黄海两个拟沙丁鱼渔场也取得6000多吨产量的好成绩.本刊摘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区夏季历来为产鱼淡季,而此时则是深海虾的旺季。为了开发深海渔场,南海水产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在发现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深海虾场后,于1984年使用600马力单拖进行试捕。今年5月底,该所与广东省珠海市桂山区捕捞公司合作,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东海外海拟沙丁鱼资源是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攻关课题。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调查船《东力号》为了执行上述任务自1986年起每年春季都要前往东海外海进行海、渔况调查,经过三年来的试捕,已初步查明在济州岛南部海域有个立刻可以利用的同时可获得经济效益的拖网渔场。  相似文献   

19.
纬向垂直环流在东海渔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元 《水产学报》1982,6(3):273-286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1972年到1979年东海水产研究所及海洋局东海分局在东海区进行的水文调查资料,以及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同期的渔获资料,探讨东海纬向垂直环流在渔场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讨论了利用该环流系统的有关资料进行渔情预报和渔场安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沈惠民  倪勇 《海洋渔业》1983,5(5):195-199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