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自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以来,凡纳滨对虾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4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主套养面积达2万多公顷,超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造成凡纳滨对虾养殖形势日益严峻,本实验以期能够了解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变化特征,为科学管理养殖池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两年,天津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因苗种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问题,养殖产量和效益均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2015年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10%,有的养殖池塘几乎绝产,养殖单位损失巨大。为了解决本地区凡纳滨对虾种质退化、抗病能力弱、疾病暴发等问题,急需引进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从源头上保证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正>2014-2017年,在辽宁省营口地区利用主养商品鲤、草鱼池塘开展套养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现将主养鲤、草鱼池塘套养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池和食用鱼饲养池套养凡纳滨对虾、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总结如下。一、环境条件池塘长方形,面积5~20亩为宜,池深≥2.0米,坡比以1∶(1.5~2.0)为宜,淤泥深度≤20厘米;池塘配备功率不低于1.5千瓦/亩的增氧机;每口池塘设置投饵机一台。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源水质、养殖池水质、产地环境符合  相似文献   

4.
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与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健康种苗的供给和虾病的预防。池塘培育凡纳对虾全人工繁育和连续传代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种苗的可持续供给,减少对我国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土对虾种类野生亲虾的捕捞。目前,我国每年生产30万吨以上的凡纳对虾,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但是,病害仍是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尤其是病毒病原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我国凡纳对虾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本报道了我国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和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的最新进展。SPF种苗工程技术可以使繁育系统排除WSSV、TSV和IHHNV等严重病毒病原的侵害,提高凡纳对虾亲本和种苗的质量。改进的集约化防病养虾系统则是一种生物安全性更高防病更有效果和环境更友好的集约化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陈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病害防控与抗性育种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对虾卵巢发育调控与营养积累模式;2)对虾优质、抗病、抗逆良种选育;3)对虾病害监测与防控。水产新品种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选育科技团队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三种对虾病毒在浙江省凡纳滨对虾中的流行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桃拉综合症病毒及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是目前威胁对虾养殖业较为严重的3种病毒.分别从浙江省6个凡纳滨对虾的主养殖区随机采样对虾699尾,通过PCR检测对虾的病毒携带情况.检测结果显示,6个养殖地区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总阳性率达100%;萧山、舟山、象山养殖场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结果有阳性,总阳性率为5.58%;6个养殖场均未检测出桃拉综合症病毒.表明浙江省凡纳滨对虾养殖区域的桃拉综合症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和对虾白班综合症病毒有较高的感染率,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二、2004年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态势剖析1.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的原因2004年上海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病害暴发流行的病原较为复杂,有可能是原来所发现的病毒,也可能是变异株和新的病原体,还可能是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虽然我们从症状和发病时间上的初步调查结果与TS的流行基本相  相似文献   

8.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85fg(8.83×103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 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养殖价值的对虾,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被引进后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主导品种,到2016年,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67万吨,居世界首位。在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链中,种虾环节处于最上游,而良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概况1.国外种质资源凡纳滨对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地为美洲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法,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5株细菌分别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嗜胺甲基杆菌、放射根瘤菌、施氏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对其净化效果进行验证可知,门多萨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5%,分别为88.83%和91.73%;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5.08%和97.39%;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0.49%和91.22%。以上两种菌株有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的覆盖率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7.5%。10月样品中克隆子为8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和弧菌属Vibrio spp.为主要优势菌属,其次为Photobacterium spp.和Neptunomonas spp.;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0.8%。应用DGGE分析8月和10月对虾肠道样品,菌群以不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属为主,其次为Streptomyces spp.、Ruegeria spp.、Enterococcus spp.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相似文献   

13.
中肋骨条藻是海水富营养化的标志性微藻和常见赤潮生物之一。在陆源低盐水中养殖南美白对虾期间,池塘里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其对池塘生态的影响,本文做了初步的描述。相应的低盐度盐水高密度养虾模式的生态也做了初浅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Plankton community establishment and shrimp production in a prototype biosecure pond were compared to three control ponds. The biosecure pond was enclosed and intake water was disinfected, while control ponds were neither enclosed nor disinfected. All ponds were managed with no water exchange and stocked with 100 postlarvae/m2, Litopenaeus vannamei . Residual oxida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biosecure pond dropped rapidly after cessation of chlorinated water addition. This was followed by a sharp increase in water column bacterial abundance, after which the pond was fertilized and inoculated with cultured Chaetocerous gracilis . After crash of the initial C. gracilis bloom in the biosecure pond, this species was not observed again. Following initial large fluctuations in biosecure pond bacterial abundance, phytoplankton biomass, oxygen consumption and nitrification rates, these parameters appeared to stabilize at level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ponds. Early season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observed. No differences were seen in late-season phytoplankton and bacteria; however, zooplankton biomass tended to be lower in the biosecure pond than in the control ponds throughout the season. Shrimp production in all ponds was greater than 9,000 kg/ha. Production in the single biosecure pond was not a significant outlier compared to production in the triplicate control ponds.  相似文献   

15.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综合分析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过程中,适当加水、增加池塘水位、在养殖前清塘、消毒七日内及时放苗、选择上游水域进行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量最低;2)4种消毒剂组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漂白粉组最低;3)甲醛组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消毒剂改变了育苗水体和幼体的菌群结构和优势菌丰度,育苗水体菌群组成比幼体更为复杂,且早期阶段比后期复杂。其中,无节幼体(N6)—溞状幼体(Z1)阶段水体优势菌属主要为OM43_clade、食烷菌属(Alcanivorax)、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交替赤杆菌属(Altererythrobacter)、黄杆菌属(Tenacibaculum)、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泥滩微菌属(Gilvibacter)等,糠虾幼体(M1)—仔虾(P1)阶段水体中优势菌属有东吉科拉属(Donghicola)、黏着杆菌属(Cohaesibacter)、Phaeodactylibacter、念珠菌属(Candidatus-Cquiluna)和鲁杰氏菌属(Ruegeria),而幼体中的优势菌属有弧菌属(Vibrio)、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微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甲基菌属(Methylophaga)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内源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实验采用了细菌分离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内源腐败菌菌株进行分解蛋白质对比实验,筛选出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采用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法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的内源优势腐败菌是短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控制短杆菌属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虾内源保鲜技术。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8.8%,16S rRNA序列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9.065%。  相似文献   

19.
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养殖体系中筛选得到具有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 QQ)活性的潜在功能菌,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安全性评估及发酵条件优化。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液体X-gal法进行活性菌株筛选,发现2株细菌(BDZ5和W1B)的发酵液对信号分子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但经沸水浴处理后均丧失降解活性。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BDZ5和W1B分别被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科贝特氏菌属(Cobetia)。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菌株BDZ5和W1B均无溶血性,且对多数抗生素具有敏感性,注射2株活性菌未提高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且对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在起始pH为7.0、盐度为20、0.0005%的MnCl2条件下培养48 h后,菌株BDZ5达到最大生长量;在起始pH为6.0、盐度为40、0.05%的CaCl2条件下培养48 h,菌株W1B达到最大生长量。2株菌的最适信号分子C6-HSL降解条件与其生长条件有所不同,在起始pH为7.5、盐度为30、0.0005%的MnCl2条件下培养48 h,2株活性菌对信号分子C6-HSL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菌株BDZ5和W1B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为基于QQ角度防治对虾细菌性病害提供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20.
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从斑点叉尾鮰的鳃、肠和肝等器官共分离到16株可疑病原菌(编号为WJ01~WJ16),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出约600bp大小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相比,16株细菌中有9株同源性在98%以上,5株在95%以上,2株为9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6株细菌明显的聚为3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