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序言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万里巨川,以多沙、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二千五百多年间,黄河在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而发生在河南境内的大改道就有20次,决口竟达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09,(3)
<正>从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部分省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  相似文献   

3.
我县属皖南山区。历年来,水产养殖受到秋旱的影响,养殖常规品种往往没有达到商品规格就被迫上市,损失较大。为了避免干旱的影响,在每年秋旱之前把鱼养成商品鱼。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生长快、周期短的淡水白绍进行试养,试养结果表明,淡水白用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但淡水白因在饲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死亡率高,现就近年来的养殖经验,对影响淡水自留成活率的因素总结分析如下:一、温差过大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因素淡水白娼,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2℃会引起死亡,若温差过大,也会导致大批死亡。温差包…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水产畜牧生产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水产畜牧业生产关系主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水产业生产关系(一)海洋渔业广西沿海渔村大体上存在渔工、贫苦渔民、一般渔民、渔业资本家和渔霸几个社会阶级。渔工,是渔村中的无产者,不占有生产工具,依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钱为生,生活艰难,1921年北海的米、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比1917年上涨41.38%~6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水下捕鱼 据《辽史》载,辽圣宗太平二年 (1022)辽实行春捺钵。”正月如纳水(嫩江)钩鱼”据史料记载,这次水下钧鱼的具休地点就在三江口(今茂兴湖三岔河),开创了茂兴湖水域的冰下捕鱼,据个已有973年的历史,这是茂兴湖水域最早的冰下捕鱼。捕获一尾2.5米长的乡感条鱼,重达70多公斤,这是茂兴湖水域捕获的最大一尾淡水鱼。 放养场内捕鱼最多的一网 1982年12月13日,茂兴湖在靠山放养场冬渔生产中,一网捕鱼4t9,只00斤(号称42万斤)这是茂兴湖企业万史上捕鱼最多的一网。最早的传说最长的冰下大拉网 松嫩江自三贫河汇合后,江道主流即形成南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产设计院(福建海峡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75年11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农业行业(渔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现持有三甲、二乙、一丙、两资格的资质,即农林行业(渔港/渔业工程)专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工程咨询甲级;海域使用论证乙级;工程勘察乙级;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白便肠炎现象(也叫空肠白便病),且逐年呈蔓延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现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白便肠炎的流行情况及与普通肠炎的区别2010年部分土池已开始出现白便现象,但危害较轻。2011年土池养殖的虾塘"白便"肆虐,从广西到广东、福建,均不同程度出现且继续呈蔓延之势,而且危害比较严重。多数虾塘发生白便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游塘,继续恶化者出现趴边  相似文献   

8.
浅谈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重庆和四川遭受历史最大夏旱以来,干旱就成了政府极其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严重的干旱更是一种自然灾害,对渔业生产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渔业生产要可持续发展,充足的水源是渔业生产的基本保证,是渔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干旱是制约渔业  相似文献   

9.
<正>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河蟹养殖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养殖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从年前的苗种损伤率高,到一壳、二壳河蟹顶壳、拉脚现象严重,然后暴雨肆虐导致洪涝灾害、塘口被淹、大量河蟹流入外河,又因长时间阴天下雨,导致池塘环境崩溃(水草死亡、缺氧、水浑等),使得2016年高温期的病害伤亡特别大(水瘪子蟹比例较往年更高)。纵观全年,除了出现常见的水质、底质及病害问题外,  相似文献   

10.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天气变化无常,是鱼类一年中生长的旺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生长代谢旺盛,各种病原体大量繁殖,极易造成鱼病的流行。如果遇闷热天、雷雨天,特别是晴天转下雨或下雨转晴天时,鱼类通常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浮头,严重时就可能出现泛池,造成大批养殖鱼类死亡。因此,夏季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和加强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重庆和四川遭受历史最大夏旱以来,干旱就成了政府极其重视和趋待解决的问题。渔业生产要可持续发展,充足的水源是渔业生产的基本保证,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渔业生产用水得不到保证,渔业正常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干旱是制约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使干旱对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一直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豚史考     
河豚,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记载。大约距今2200~2300年的战国时期,《山海经·北山经》曰:“(少阳之山)敦水出焉,东流注于厦门之水,其中多(鱼市)(鱼市)之鱼,食之杀人。”后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提及“人食鲑肝死人”,可见我国那时候就已经食用河豚鱼,并有中毒发生。这些可认为是世界上记载河豚最早的文献,比日本要早1.000多年。以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朝唐渊林《吴都赋》、宋朝祝(?)《事文类聚》等文献中对河豚也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明代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他对河豚的形态、习性、名称,尤其是对河豚的毒性和防治食用河豚中毒的种种措施记叙得更为详细,对渔业生物学和医学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拟水龟又称石金钱龟、南种石龟,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近年来广西庭院养殖广西拟水龟势头猛,对种苗需求量大,许多养殖户开展人工繁殖,但产量低,常见的年均产苗只有5只~6只。笔者从2008年开始就开展广西拟水龟人工繁殖高产技术研究,现将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一、繁殖方法1.材料(1)亲龟。试验亲龟从本地在室内水泥池养殖的4冬龄成龟选购。亲龟雌雄鉴别:雌龟个体较小,躯干较短厚,腹甲中央平坦,泄殖腔距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云南发展罗氏沼虾养殖情况1.云南省罗氏沼虾养殖简况云南省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产量等没有详细文献记录。根据部分文献记载,云南试养罗氏沼虾最早于1996年,当时昆明市宜良县水产发展服务中心在昆明市水利局水产处及水产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的支持下,于1996年5月27日从广西水产研究所引进罗氏沼虾苗7万尾,投放于南羊镇1.6亩试验塘内混养,经过5个多月养殖并测产,  相似文献   

15.
1980年我县从广西水产研究所引进尼岁罗非鱼鱼苗。当年就开始了海水繁殖尼罗罗非鱼鱼苗的试验工作,初步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数量少,不能满足生产需要。1982和1983二年海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鱼苗主要还是从淡水中繁殖培育的。由于运输和没有进行完善的海水驯化工作,加上鱼苗个体小,鱼塘面积大,敌害多等原因,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我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鲤鱼,虽然采用了比较科学的养殖技术,产量不断上升。但由于鲤鱼市场价格逐年下降,这就出现了养殖比较效益下降,甚至亏损。为了探索更好、更有效的生产途径,1998年我采取选择80亩条件好的池塘以放养大规格(二龄鱼)花白鲢为主,少量搭配鲫鱼的生产模式,经过一年经心饲养,取得亩产花白鲢260kg,尾重在1kg以上,亩盈利500元的好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抢前抓早、延长鱼类生长期 针对我市气候特征来看,早春季节气候干燥、雨量少、日照时间长,可以充分挖掘自然热力资源潜力,提高鱼池生产能力。我重点抓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鱼是广西淡水渔业的主体。尽管近代淡水养殖方式朝多元化发展,如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开发的兴起及网箱养鱼、稻田养鱼技术的迅猛发展,鱼产量比例逐年提高,但池塘养鱼产量近五年来仍占全区内陆养殖产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论稻鱼共生生态系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我国利用稻田养鱼(Fish Culture in Rice Field)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无确实的记载可稽。有人将魏武《四时食制》所载的“陴县(四川成都附近)子鱼黄鳞未尾,出稻田,可以为酱”作为稻田养鱼的最早文献。其实那不是有意识的稻田养鱼,而是因河道涨水,随水闯入稻田的小鲤鱼而已。毫无疑问,自发地在稻田中养一些鲤鱼是很早就流行了。  相似文献   

19.
瓣体虫病(因虫体内有瓣状体而得名,习称海水斜管虫)对石斑鱼危害较大,流行于夏末秋初,发病的季节性较强,水温20~25℃,气候发生变化,如下雨或台风后,容易暴发,流行范围广泛,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省区水泥池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池塘养殖的石斑鱼常见病发,容易大面积暴发,感染率高达八九成以上,但死亡率并不  相似文献   

20.
杨丽梅  马力 《畜禽业》2010,(1):59-60
<正>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是养猪者目前遇到的主要疾病问题。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是由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最早在英国记载,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并日益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