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分析了沟壑泉水养殖和黄河水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效果。结果显示:2016年3-10月河水养蟹池塘除水温、溶解氧整体低于泉水养蟹池塘外,pH、电导率、氨态氮以及亚硝态氮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实验结束时河水养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壳长、壳宽(5.61±0.362cm、5.95±0.373cm)与泉水养蟹差异不显著,体重、体重特定生长率(89.32±13.05cm、1.179%/d)显著高于泉水养殖。养殖水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理念的不同,导致在养殖存活率上存在差异,泉水养蟹成活率为51.2%,相比河水低了6.6%。综上所述,初步认为河水养蟹模式适合本地区河蟹养殖发展,建立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2016年已经过去,对河蟹养殖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河蟹主产区经历了高温、洪灾和"水瘪子"病害等,对河蟹产量和规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调研了河蟹主产区的生产情况,整理成文,力求为2017年河蟹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立秋以后,苏北地区的雌蟹逐渐开始生殖蜕壳,因为公蟹蜕壳较母蟹迟,2016年河蟹生殖蜕壳将持续到9月初.然而由于在6-7月份河蟹三、四壳期间苏北地区连续阴雨,温度和光照不足,造成河蟹蜕壳时间延长,河蟹吃食量偏少,翻壳后体重增加偏低,河蟹规格普遍偏小.  相似文献   

4.
河蟹发病令众多养殖户大伤脑筋。伤脑之一,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河蟹发病的原因,乱求医、滥用药,不但不能治好蟹病,有时反而使病害更加严重;伤脑之二,河蟹一旦发病,增收增效可能成为泡影,有的甚至亏得倾家荡产。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河蟹养殖,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河蟹病害技术,现简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户参考。1.寻找新鲜水源。众所周知,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河蟹健康生活生长的重要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河蟹易患病而不脱壳,最终导致死亡。这是由于这些水或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滋生的有…  相似文献   

5.
正在河蟹发病时,正确认识河蟹的发病特点有利于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一、河蟹发病原因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环境恶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外部致病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水温的突变、p H过高或过低、溶氧不足、硫化氢的积累、氨氮污染及药物滥用的不利影响、过多沉积的淤泥  相似文献   

6.
正3月15日开始高淳、宣城、马鞍山、兴化等河蟹主养区陆续进入河蟹一壳阶段。众所周知,河蟹一壳是决定早期成活率的关键期,管理不到位极易出现蜕壳不遂(如顶壳、拉脚)、软壳死、甲壳溃疡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河蟹早期的成活率。河蟹一壳阶段为了确保蜕壳顺利,池塘管理要做哪些工作呢?笔者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6年,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部署,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省河蟹养殖重点县组织开展了河蟹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全省共有采集县16个、采集点54个,采集面积 4.66万亩,在河蟹渔情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基础上(含其他省份河蟹渔情采集数据),结合全[]省水产病害测报和实地走访调研等情况,对江苏河蟹养殖渔情进行汇总、审核、分析,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近几年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资源放流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集约化高密度精养,从分散型向地域集约化发展。伴随着养殖面积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河蟹病害也日渐增多,如常见的河蟹肠炎病、烂鳃病、肝胰腺坏死病等。尤其2015年、2016年在江苏部分河蟹养殖区大面积发生的以肝胰腺白化以及体内肉少水多为主要表征的俗称河蟹"水瘪子"病给河蟹养殖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特色水产品,全国各地均有养殖。据统计,2015年全国河蟹产量达到82万吨,产值600亿~700亿元,涉及整个产业链上百万人的就业与生活。但随着养殖密度、养殖年限的增加,河蟹的病害日趋严重,养殖风险不断加大。自从张凤翔等在2010年正式报道河蟹"水瘪子"病以来,这种病的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率越来越高。2016年,全国河蟹主养区相继出现严重的"水瘪子"病,其发生的比例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引发业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兴化市是闻名全国的河蟹养殖大市,现有76万亩河蟹养殖水面,2008年获得"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荣誉称号,2012年河蟹产量达5万t。全市拥有泓膏、板桥、金香来、金沙沟等多个河蟹品牌,随着河蟹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病害多、生长慢、规格小等因河蟹种质退化而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不少河蟹养殖户期盼着河蟹养殖新品种的出现,以此走上一条高产高效的致富新路。兴化市老圩乡朱文村河蟹养殖户杨天贵,在2012年3月上旬购进了河蟹养殖新品种"长江1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竞争正在愈演愈烈,由此引起的市场价格波动不但降低了养殖户的收益,而且对河蟹产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对丹阳市近3年来河蟹养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对策和解决办法以供参考。一、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丹阳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1.13万亩,渔  相似文献   

12.
据几年来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目前严重影响我国河蟹养殖业发展的病害有上岸症、黑壳病、黑鳃病、颤抖病、蟹奴病、肠炎病、烂爪病、性早熟等十多种。以上河蟹病害的发生,其病原大致为:细菌性、病毒性、原生动物性及生理性几大类,以细菌类的疾病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细菌以弧菌属的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为主;气单胞菌属中以嗜水气单胞菌、气单胞菌为主;原生动物中以钟型虫、聚缩虫等纤毛虫类为主;生理性的以性早熟蟹为代表,加上投饵不科学,摄食量降低,导致营养奇缺,  相似文献   

13.
一、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相似文献   

14.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兴化河蟹生产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养殖面积80万亩,预计产量6.2万吨,统计现价产值34.8亿元,同比去年上涨3.33%;全市河蟹养殖户总体上盈利占比70%以上、亏损占比20%左右,亩均产量80千克、同比2016年上涨14.3%;河蟹上市规格大于2016年同期,200克雄蟹、150克雌蟹整体占比超过30%;河蟹塘口上市平均价格69.8元/千克,养殖成本3000~5000元/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三个湖泊中华绒螯蟹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牛山湖和东汤逊湖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蟹苗市场的疲软和价格的急剧下降。原用于河蟹育苗的池塘单靠河蟹育苗已无利润可言.甚至会出现亏损,这样势必形成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南美白对虾适盐范围广,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病害少,养殖周期短且个体大、壳薄体肥、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欢迎。笔者利用河蟹育苗土池进行精养南美  相似文献   

18.
卢丽群 《齐鲁渔业》2005,22(5):43-43
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佳时机,然而也是各类致病因子大量滋生、导致河蟹发病的高峰期。现根据我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防治中心的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河蟹囤养就是根据市场行情避开上市高峰期,价格低迷时大量收购囤养,待价格上涨后出售,从而博取差价达到增值的目的。2016年对整个河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全年中低气压、洪涝灾害、高温等极端天气情况肆虐,后期河蟹价格持续低迷,可以说全年河蟹养殖的主旋律是"亏损"。但纵观河蟹价格走势,2017年春节期间中小规格河蟹价格却上浮70%以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018年进入6月后在江苏苏南地区的宜兴、高淳和安徽当涂等地区,近几年来少见的河蟹颤抖病开始大范围的出现;进入7月后多地区颤抖病多发,发病池塘河蟹死亡量持续上升,从每亩几个到严重时的10多个,死亡量大,河蟹颤抖病是苏南、安徽区域河蟹养殖一个死亡量很大的病害。一般个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