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性及营养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食性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食性类型和营养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数多,组成复杂,选择范围较广,水域差异较大。其空胃率为7.59%,最高饱满指数为188.55‰,平均为24.6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摄食强度的季节差异和体长组差异都极显著。棘头梅童鱼食谱较宽,主要摄食糠虾类、磷虾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兼食鱼类和长尾类等游泳动物,属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通过计算其生境宽度为2.250,营养级为3.282级,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2.
2016年2月和5月在浙江南部近海拖网采集到33种鱼类和18种无脊椎动物,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渔业生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以此估算其营养级。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跨度范围大,δ~(13)C值范围为–19.71‰~–14.01‰(跨度5.70‰),δ15N值范围为7.05‰~13.69‰(跨度6.64‰),其中鱼类的碳、氮同位素跨度范围最大;(2)以滤食性双壳类为基线生物估算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平均营养级范围为2.66~4.21,甲壳类营养级范围为3.08~3.72,头足类营养级范围为2.83~3.49,腹足类营养级范围为3.54~3.62,渔业生物营养级主要处于3.0~4.0营养级,以初级和中级肉食性种类为主;(3)根据聚类和食性文献资料分析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存在5种食性类型,包括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根据营养结构特征,浙江南部近海食物网营养结构可划分为4个营养群,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杂食性种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小型鱼类、虾类及头足类,中级消费者主要为底栖蟹类、腹足类和混合食性鱼类,高级消费者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本研究建立了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其永  杨甘霖 《水产学报》1986,10(2):213-222
本文对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多齿蛇鲻、花斑蛇鲻和大头狗母鱼)的食料生物组成、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三种狗母鱼类都属于游泳动物食性的底层鱼类,而且是同种残食的中级肉食性鱼类,其食料生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摄食鱼类和头足类,还兼食长尾类、短尾类和口足类。被捕食对象的大小,随着捕食对象(多齿蛇鲻或花斑蛇鲻)叉长的增加而增大。狗母鱼类周年均有摄食,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在产卵盛期(3—4月)摄食强度较高。它们的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肉食性相适应,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相近似,比大头狗母鱼的食性较凶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 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相似文献   

5.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崂山湾夏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袁伟  戴芳群 《水产学报》2016,40(4):585-594
崂山湾是黄海沿岸众多海湾之一,也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要水域,研究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食物网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根据2014年6月和8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该海域夏季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并通过测定稳定同位素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崂山湾夏季鱼类群落的优势鱼种共有10种,包括六丝矛尾鳅虎鱼、中华栉孔鳅虎鱼、红狼牙鳅虎鱼、皮氏叫姑鱼、白姑鱼、小黄鱼、绿鳍鱼、短吻红舌鳎、斑鲨和赤鼻棱鳀;夏季崂山湾不同月份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各优势鱼种间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6月鱼类群落食物的主要来源均为底层饵料,而8月鱼类群落的食物来源则更广泛。崂山湾夏季2个月鱼类群落的优势鱼种间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分别相差4.61‰和3.70‰。崂山湾6月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了中营养级鱼类和高营养级鱼类,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90,主要是底栖动物食性鱼类;而8月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了低营养级鱼类和中营养级鱼类,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37,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2种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崂山湾夏季10种优势鱼种除皮氏叫姑鱼、斑鲨、短吻红舌鳎和绿鳍鱼的营养级与体长无线性相关外,其余优势鱼种的营养级均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主要由于它们随着体长的增加,摄食高营养级的饵料增加,低营养级的饵料减少,自身的营养级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6.
对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蓝圆(Decapterusmaruadsi)、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bathybius)和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macracanthus)4种经济鱼类优势种群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可分为3种食性类型。多齿蛇鲻以摄食小型鱼类为主,兼食底栖生物;短尾大眼鲷和蓝圆以摄食浮游动物和小型鱼类(包括幼鱼)为主,兼食底栖生物;深水金线鱼以摄食底栖生物和小型鱼类为主,兼食浮游动物的食性类型。还分析了4种鱼类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  相似文献   

7.
薛彬  蒋日进  王凯  梁君  徐开达  李振华 《水产学报》2017,41(9):1415-1423
为获知褐菖鲉的食性,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摄食习性,并评估了浮游动物、端足类、虾蟹类和小型鱼类等饵料生物对褐菖鲉的营养贡献。结果显示,枸杞岛近岸海域4个季节褐菖鲉的δ~(13)C值为–18.2‰~–14.7‰,平均值为–15.6‰;δ~(15)N值为3.3‰~9.9‰,平均值为7.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褐菖鲉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说明不同季节之间褐菖鲉的食性差异不大。对褐菖鲉全长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δ~(13)C值和δ~(15)N值随全长变化都极显著,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食性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将不同全长的褐菖鲉分为3组,其中0~19 mm为一组,20~79和80~109 mm为一组,110~199 mm为一组,ANOSIM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褐菖鲉的δ~(13)C值与虾蟹类和鱼类等饵料类群δ~(13)C值较接近,应用Iso Source软件分析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时发现,麦秆虫对褐菖鲉的的营养贡献均值最大,为22.3%,鱼类、虾蟹类等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均值都超过了12%。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平均营养级为3.18,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麦秆虫、鱼类和虾蟹类,是底栖动物食性,而非浮游动物食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鸢乌贼在中国南海海域资源丰富,是灯光罩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对南沙群岛海域中型群和微型群鸢乌贼样品进行采集,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习性、营养级、营养生态位及与饵料生物的关系。研究表明,鸢乌贼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且在不同生长阶段,饵料组成有所差异;胴长小于100 mm的微型群和胴长小于90 mm的中型群个体摄食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类为主,100~119 mm的微型群个体和90~129 mm的中型群个体摄食以甲壳类、头足类和鱼类生物为主,大于120 mm的微型群和大于130 mm的中型群个体摄食饵料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鸢乌贼中型群δ15N值范围为7.17‰~10.13‰,δ13C范围为-19.61‰~-18.10‰,微型群δ15N值范围为6.48‰~10.12‰,δ13C范围为-19.63‰~-17.81‰。分析显示,中型群和微型群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明显,表明群体间存在对食物资源的竞争;微型群的营养生态位宽幅大于中型群,其中微型群雄性群体与其他三个群体的核心生态位重叠部分偏低。鸢乌贼中型群的营养级范围为2.54~3.41,平均营养级为2.97,微型群的营养级范围为2.34~3.41,平均营养级为2.87;微型群雄性营养级相对较低且与其他类群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其体型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的研究对于了解鱼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的报道,概括性叙述了在进行鱼类的食物组成、食性比较、摄食的时空变化、摄食的选择性、营养级、摄食量、食物网及其营养动力学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并对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薛梅  朱国平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9):1238-1250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丰富的生物量和所处食物网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其生态作用和摄食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南极磷虾是典型的植食性浮游动物,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杂食性, 其摄食对象会因所在海域优势浮游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着作为浮游植物自然采样器的潜力。有关南极磷虾胃含物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研究内容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异质性, 研究区域极为零散, 且环南极分布不均。随着食性研究领域新兴方法的应用, 胃含物分析因方法费时、劳动密集, 且需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近年来缺乏及时且必要的研究。但作为一种检验南极磷虾短期内摄食的直接手段, 将胃含物分析这种传统的食性研究方法与脂质生物标记物、稳定同位素、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新兴方法相结合, 可以突破单种方法的局限性, 并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准确且全面的摄食生态学信息。本研究从南极磷虾胃含物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应用、胃含物主要组成及季节、海区、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进一步探讨了南极磷虾作为南大洋浮游植物采集器的潜力, 为之后研究南极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海和黄海南部细条天竺鲷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细条天竺鲷(Apogonlineatus)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营养级及其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细条天竺鲷最主要的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37.46,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7.90和21.98,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7.80和12.80。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及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细条天竺鲷的总空胃率14.01%,胃饱满系数最高76.69‰,平均11.26‰。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夏秋冬逐次提高。不同体长组的多样性指数以41~50 mm体长组最高,然后逐次降低;均匀度则呈现出先随个体的生长而降低,至体长61~70 mm后趋于稳定的状况。细条天竺鲷的营养级3.39级,春夏秋冬分别为3.31、3.59、3.39和3.33级。研究表明,细条天竺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游泳动物;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食物优势度集中;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星康吉鳗的摄食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16尾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强度、营养生态位以及营养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鱼类、虾类和头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枪乌贼(Loligo sp.)等。星康吉鳗的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肛长变化,除在4个季节均摄食大量的鱼类和虾类外,秋季还摄食大量头足类。不同肛长组星康吉鳗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明显差异:肛长小于7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枪乌贼,70~99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和鲜明鼓虾,大于100 mm的星康吉鳗则主要以枪乌贼、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和鲜明鼓虾为食。星康吉鳗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空胃率夏季最低,春季最高;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低,秋季最高。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17,表明其在海州湾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位置。本研究发现,海州湾星康吉鳗的摄食随季节和肛长的变化,主要与其栖息海域中优势饵料生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有关,因此,通过定期监测星康吉鳗的摄食可间接了解基础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动情况,同时也为食物网的构建和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大亚湾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的食性特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8月所采集紫海胆样本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营养级和食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紫海胆平均δ~(13)C值为-(13.35±1.21)‰,平均δ~(15)N值为(9.14±0.38)‰,平均营养级为2.11±0.14。不同壳径紫海胆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亚湾海域紫海胆生活环境周围生物δ~(13)C值分布范围为-20.76‰~-9.93‰,δ~(15)N值分布范围为-0.16‰~14.99‰,营养级范围为1.34~3.77。大亚湾主要生物种类可划分为悬浮物、初级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4个营养组群,其中紫海胆属于次级消费者。8月份调查海域珊瑚稀少,大型海藻密度低且死亡降解形成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陆源POM随降雨大量流入大亚湾,导致紫海胆在8月份摄食偏向碎屑食物链,主要食物来源为POM,平均贡献率为67.3%;其余摄食种类为沉积物(Sediment Organic Matter,SOM)、裂叶马尾藻(Scagassum siliquastrum)、底栖硅藻、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7%、9.3%、6.7%、3.7%及3.3%。大亚湾紫海胆摄食种类与其栖息地底栖生物存在重叠,具有一定的食物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分析紫海胆食性特征对了解其所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相似文献   

16.
Generalist feeding strategies are favoured in stressful or variable environments where flexibility in ecological traits is beneficial. Species that feed across multiple habitat types and trophic levels may impart stability on food webs through the use of readily available, alternative energy pools. In lakes, generalist fish species may take advantage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variable prey by consuming both benthic and pelagic prey to meet their energy demands. Using stomach content and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we examined the feeding habits of fish species in Alaska's Arctic Coastal Plain (ACP) lake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ist feeding strategies as a mechanism for persistence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e.g. low productivity, extreme cold and short growing season). Generalist and flexible feeding strategies were evident in five common fish species. Fish fed on benthic and pelagic (or nektonic) prey and across trophic levels. Three species were clearly omnivorous, feeding on fish and their shared invertebrate prey. Dietary differences based on stomach content analysis often exceeded 70%, and overlap in dietary niches based on shared isotopic space varied from zero to 40%. Metrics of community‐wide trophic structure varied with the number and identity of species involved and on the dietary overlap and niche size of individual fishes. Accumulation of energy from shared carbon sources by Arctic fishes creates redundancy in food webs, increasing likely resistance to perturbations or stochastic events. Therefore, the generalist and omnivorous feed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ACP fish may maintain energy flow and food web stability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7,29(1):44-48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18.
2016年7-11月,对唐山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内和礁区外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进行采样,共采集191尾,其中鱼礁内159尾,礁区外32尾,对采集的样品胃含物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摄食强度以四级为主(40.91%),其次为三级(23.30%),平均摄食强度为2.66。月份不同,胃含物种类不同,7-9月虾类占比100%;11月虾类占比66.99%,鱼类占比33.01%,同时底质不同,胃含物种类也不同,在礁内泥地底质中,虾类占比97.46%;石头地底质中,虾类占比64.42%,鱼类占比33.48%。对不同月份许氏平鮋饵料种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月与9月饵料相似度高。不同体长组的摄食强度等级频度不同,具体表现为随体长组的增加,摄食强度等级增加,在50~60 mm达到峰值,占比8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越鳠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样本251尾,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自云南元江。结果表明:越鳠的食物由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等15类组成,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的出现率分别为73.8%和64.2%,所占比重分别为40.0%和46.9%,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越鳠的主要食物。随着体长增加,食物类别减少,摄食强度降低;水生昆虫幼虫的出现率降低,成虫出现率增加;体长160 mm以上个体胃中出现陆生昆虫且其出现率持续上升。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越鳠是一种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