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岱衢族大黄鱼放流增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恢复舟山渔场本地种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c Focea)资源,2000~2009年进行了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试验。10年间共放流了经过人工繁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288.0×10^4尾,其中包括标志鱼62680尾。回捕标志鱼1432尾,平均回捕率2.73%。回捕试验结果表明,在岱衢洋进行本地大黄鱼的放流可行,体外挂牌法适合于大黄鱼的标志放流,放流鱼苗不仅可以成活、生长,还能够产卵、增殖并进行洄游;放流使舟山渔场本地岱衢族大黄鱼资源得到显著恢复,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东海岱衢族大黄鱼历史上曾是我国近海特有的最重要底层经济鱼类之一,但现在是我国着力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对象.为阐明大黄鱼资源变动及其衰退的影响因素,揭示大黄鱼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及其资源难以恢复的原因,本研究以1950—2020年浙江省大黄鱼捕捞产量为样本,运用指标分析法,分析岱衢族大黄鱼资源种群数量变动与敲罟作业、围捕"中央渔...  相似文献   

3.
7月12日,4年前捕获的岱衢族大黄鱼,其人工繁育的后代今天首次在象山港放流东海。农业部渔业局崔利锋副局长、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钟小金副局长、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赵利民局长、宁波市徐明夫副市长、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陈秀忠局长等领导参加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浙江象山港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起步于1998年,目前这项工程对浙东沿海和象山港海区大黄鱼资源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沿海渔民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和综合管理方面,正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放流苗种招标、检验检疫、公证公示、标记放流及成效评估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更科学地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真正实现我省海洋经济水生动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对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增殖放流工作开展之背景我省是海洋与渔业经济大省,但…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祖兴  李明云 《水产科学》2006,25(7):376-37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属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花鱼等,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1]。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分为3个地理种群: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大黄鱼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也是浙江省的重要经济鱼类,国内外都有许多大黄鱼的相关研究报道[2-4]。20世纪70年代前东海区最高年产量达2.0×105t。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产量急剧下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产量仅为2000 t,而且多为幼体,成鱼数量很少;在大黄鱼的网箱养殖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为我县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品系主要产自福建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长期以来,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经多代近亲交配及繁育造成严重的种质退化。为选择和推广优良大黄鱼品种,在2005~2006年,我们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与闽——粤东族两种品系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大黄鱼资源已严重衰竭到形成不了渔汛。增殖放流被认为是恢复大黄鱼资源的可行而且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福建省和浙江省沿海大黄鱼增殖放流概况,并且展望今后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前景。呼吁各海区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增殖放流,并进行标志鱼的回捕追踪研究,以达到恢复大黄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浙北沿岸大黄鱼放流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恢复浙江渔场大黄鱼资源,1998—2002年,浙江省在浙江北部沿岸海域进行了大黄鱼增殖放流可行性研究。通过5年来的放流试验表明,在浙北沿岸进行大黄鱼放流是完全可行的,放流鱼能够在放流区域附近海域存活、生长,并进行索饵、产卵洄游,同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捕捞群体,放流鱼回捕率较高,放流效果较好。文章对试验放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大规模放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与地理隔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场大黄鱼的主体部分。由此可以认为:官井洋所在的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东黄海大黄鱼同属于东黄海大黄鱼种群。这一结论通过3个旁证得到印证:其一,大黄鱼标志放流结果显示,1959年4月21日在连江县北茭洋东32 m深的地方(26°21′5″N、119°50′E)重捕到浙江水产实验所于1958年5月20日在岱衢洋寨子山东偏北大黄鱼产卵场放流的1尾雄性大黄鱼,因此,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岱衢洋是相互混栖的同一群体;其二,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终年影响着闽浙近海,难以形成大黄鱼种群隔离、种群分化所需要的海洋学条件;其三,官井洋大黄鱼春夏之交产卵,与岱衢洋和猫头洋大黄鱼相似,而与粤东和粤西大黄鱼在9-12月产卵完全不同。本研究旨在为大黄鱼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据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消息,备受国内水产界、科技界关注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试验基地,2000年10月28日、29日连续两个晚上,大黄鱼亲鱼经人工促熟催产等技术措施,顺利收获受精卵30万多粒,并育成两毫米、细如发丝的大黄鱼苗约30万尾。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养殖的大黄鱼均为福建鱼种,其性状、品质不如岱衢族大黄鱼。且从80年代中期至今,福建大黄鱼经10多代繁殖,性状退化,品质下降。 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是国家科技部、省科委联合下达的重点攻关课题,由舟山普…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分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为暖温性和集群洄游鱼类。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海洋与渔业》2013,(8):4-4
“鱼类增殖放流现在基本上都是把养了多代的鱼放到自然水域,这样会把野生资源的种质搞坏掉。” ——“大黄鱼之父”刘家富指出,鱼类增殖放流规范有明确,只有原种或原种的子一代才能被放流到自然水域,但现实中能按这个要求操作的不多,这是对资源的不负责。  相似文献   

13.
科技     
《海洋与渔业》2014,(5):16-16
<正>宁波大学李明云历经十四年培育出大黄鱼新品种宁波大学培育出新品种大黄鱼"东海1号"近日获得了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这是浙江省2013年获得的唯一一个水产新品种。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是由我国大黄鱼种群中群体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个体最大、口味最好的岱衢洋大黄鱼种群中选育出来的,体形好、色泽金黄,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利用 8 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 对 100 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 295 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78 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为 0.511~0.939 (平均值 0.764), 期望杂合度为 0.643~0.897 (平均值 0.781), 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587~0.883 (平均值为 0.751); 通过 Cervus 3.0.7 软件模拟分析得到, 在置信度大于 95%的情况下, 8 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 99.99%以上水平; 2019 年 7 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 190 尾大黄鱼中, 检测出 5 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 占回捕样本总数的 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60.53%左右, 进一步推算出 7 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 0.0038%左右。8 月、9 月的 105 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官井洋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加大大黄鱼原种增殖放流力度,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记者近日获悉,福建省拟通过《官井洋大  相似文献   

16.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17.
“野生大黄鱼在大目洋海域出现了,象山港里面捕到乌贼了,以后数量应该会越来越多。”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在象山港白石山附近海域放流了86万余尾黑鲷、黄姑鱼等各类鱼苗后,市海洋与渔业局海环处处长陆素忠非常开心地盘点起增殖放流的成效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乌江思林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3年和2014年对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和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部分个体进行了荧光标记,共标记放流1.98万尾中华倒刺鲃和4.56万尾白甲鱼,并在2014年与2015年进行了2个周期的回捕调查。结果显示,回捕调查捕获鱼类12种,共计2687尾;其中,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的渔获物占比分别为1.60%和0.71%,未见荧光标记个体。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标记中华倒刺鲃7尾(2014年6尾,2015年1尾)、白甲鱼7尾(2014年4尾,2015年3尾),回捕率分别为0.013%~0.049%和0.009%~0.030%,回捕地点共7个,距离放流地点226~24 105 m。研究表明,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增殖放流活动可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起到一定增殖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建议调整放流方法、放流地点、加强渔政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7月3日和6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与舟山市、宁波市联合在舟山普陀黄大洋、象山港海域放流了110万尾大黄鱼种苗。其中:体长7厘米大黄鱼种苗1092万尾、15厘米以上挂牌标志大黄鱼种苗0.8万尾。这是继1998年放流15万尾、1999放流30万尾以来,我国大黄鱼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这次大黄鱼人工放流向世人昭示,我国的海洋增殖渔业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局长郁明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复阿国局长,舟山、宁波市政府及渔业主管部门和县有关领导一起随船出海参加放流活动。随着《中日渔业协定》的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20.
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人工放流鱼苗,加强护养管理的方法增殖江河渔业资源,从1991至1994年累计放流草、鲤、露斯塔野鲮等鱼苗195万尾,放流后4年的平均产量比放流前5年的平均产量增加5倍.本研究用标志回捕法研究增殖后鱼类回捕率、生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用放流前后多年平均产量对比法估算增殖产量.回捕率在14.5%—20.5%,平均年增殖产量146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