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关于对虾偷死病的相关防治技术仍以预防为主,本文阐述了对虾偷死病的危害、特征、病理研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建立有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参考。近年养殖对虾偷死病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地区危害日益严重的疫病,该病贯穿养殖全过程,危害最严重的是养殖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和养殖中后期的对虾偷死综合征(Covert Mortality Syndrom,CMS),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的虾塘,由于患病对虾在池底深水区陆续死亡,不易及时察觉,故被养殖者称之为"偷死病"。虾病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部分养殖场累计死亡率达80%~100%,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之而来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我国台湾省1987年因为虾病流行,造成对虾产量急剧下降。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养虾地区,于1990-1993年也先后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虾病种类及危害性也逐年增加,使养虾业遭受重大挫折。 虾病是全球性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1992年以来,中、南美洲的凡纳对虾曾多次发生对东、西两半球危害性最大的桃拉病毒综合症(Taura syndrome viruses, TSV)和白斑病毒综合症(WSSV),死亡率80%~100%:1997-1998年,台湾省又掀起凡纳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发生的对虾白浊偷死病到2013年已有十个年头了.原来主要在夏秋高温闷热天气易发、死亡量较大,现在表现为全年养殖中都发生白浊偷死病且死亡量均较大,从主要发生于粤西、海南高位池养殖场到目前广西、珠三角、福建、浙江、江苏的土池均发生较严重的白浊偷死病.现在白浊偷死开始发病的时间越来越早、规格越来越小,所以,如何控制好对虾白浊偷死病成了养虾成功的关键. 1 高位池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高位池的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白浊偷死病造成的死虾通常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死虾可见对虾腹部肌肉不透明,发白.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病毒性虾病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闽东区沿海虾农谈虾色变,不少虾塘抛荒“改行”,为了恢复元气大伤的养虾业,福建宁德地区面对现实不松劲,地县水产部门多次派人到沿海乡镇生产点调查研究、研讨对策,动员虾农相信科学,增强信心,重整旗鼓。沿海四县从调查养殖模式、品种结构入手,推行封闭式立体生态养殖,开展虾塘综合利用,虾贝、虾鱼、虾蟹混养、轮养、套养、稀养等新的养殖方式,使濒临夭折的养虾业柳暗花明。全区共放养东方,长毛、墨吉、斑节对虾58220亩,其中虾贝,虾鱼,虾蟹混养套养33300亩,推行封闭式蓄水立体生态养殖21000亩,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福鼎县12000亩虾塘在3月底已基本落实租赁工作,虾塘改造及养成准备有秩序地进行。他们采  相似文献   

5.
李洪生  徐峰 《水产科学》2001,20(6):38-38
自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滩涂池塘养殖的东方对虾(Penaeus or ien talis)发生了暴发性流行性疾病,造成大面积大幅度减产或绝产,经济损失惨重,俗称为 "绝产病”.位于渤海之滨,凌海市的辽宁省农垦局养虾基地也不例外,养殖的东方对虾病害严重,症状为不摄食,游动无力;表现为水池边死虾多,水面无虾跳,3~5 d大面积死亡 ,或整池绝产,秋季无收成.  相似文献   

6.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3):34-35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造虾池是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以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饱受"偷死病"的折磨。近日,本刊记者从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获悉,经过几年来的潜心调查、研究与试验,该体系已初步掌握"偷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虾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即是"偷死病","偷死病"主要是由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所致。虾体系北方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黄倢认为,"偷死野田村病毒"是导致对虾病毒性偷死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1):32-33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给广大养虾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的损失,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其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联。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甚至杜绝虾病的滋生,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10.
<正> 对虾养殖的全部过程都不能离开水环境,所以,水条件的好坏决定着养虾的成败。近几年来,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由于面积的扩大和投饵的增加,养虾用水和沿海水域已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趋势,虾池经多年使用,也呈现“老化”,底质营养的失调,使初级生产力下降;腐败物和有害物质积累,易诱发虾病发生。特别是天津市等城  相似文献   

11.
邱国 《水产科技》1998,(4):26-27,31
对虾养殖从19993年全国性暴发虾病以来,虾病一直困扰养虾业的发展。发生这样严重的虾病,持续时间这样长,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突变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对虾机体自身无法抵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养殖生态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虾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甘日昌 《内陆水产》2014,(10):68-71
2014年6月12-22日短短10d时间防城港、钦州地区对虾出现大量急性偷死现象,放苗30-60d的虾有近70%出现急性偷死,不得不集中卖虾。虾价陆续下降了近5元/500g,养虾户苦不堪言。到底是什么引起这场浩劫?为此利洋公司水产研究所派专人到防城港实地调查研究。6月19日利洋病害研究所专员到达防城港养殖一线,现场采集病样和记录养殖管理日记。  相似文献   

13.
骆文宗 《科学养鱼》2001,(11):34-35
1993年我国沿海较普遍地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主要为病毒病,使我国养虾业遭受沉重打击。国家、各级政府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虾病的危害。各地纷纷探索健康养殖模式,如卤水对淡养虾、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萎靡的养虾业逐渐复苏。但有的模式因投资大不宜大规模推广,近两年来广西合浦沿海群众兴起的土池封闭式养虾模式,因其投资少、效益好、养殖成功率高而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虽然已得到初步恢复,但对虾病害仍然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虾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人们引进了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对虾新品种,但随着对虾新品种养殖年限的增长,一些病害又大量出现,给海水对虾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菌清用在日本对虾黑鳃病的防治上,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菌清在防治对虾病害上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乔振国 《海洋渔业》1999,21(2):49-52,65
<正>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科研、生产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近年来开始复苏。就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养虾业经历的由兴旺发展→衰退→复苏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这将有助于对虾养殖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谋求生产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减少“自身污染”,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演变规律的回顾、比较,探讨其在健康养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省的闽东沿海是我省发展的对虾养殖业最早的基地之一,然而,近一二年随着养虾面积的发展,带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虾农普遍亏本,广大虾农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上述被动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该区域养虾集中在内湾海域有关。观就闽东内湾海域虾池位置、面积与对虾养殖的关系探讨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自流行性病毒病危害对虾养殖以来,各地虾农深受其害,致使养虾业停滞不前,部分虾池转产或改养其它品种;部分惨淡经营,维持粗养低产状况。虾池多年失修,池底淤泥逐年加厚,各种水生植物滋蔓其中,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水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普遍出现对虾病害,引起大量死虾现象,由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虾户的利益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防治对虾疾病,已成为养虾业中当务之急。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曾就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对虾症病,作了各种药物饵料的对比试验。近期,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对虾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是对虾殖业的最大危害,每年因虾病全球对虾养殖的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1993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我国对虾养殖业出现大幅度滑坡,使年产对虾20多万吨、年创汇5亿美元,成为世界养虾大国的我国对虾产业走入低谷,随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广大科技工作和虾农做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虾养殖业仍没有恢复到虾病暴发流行前的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差距,虾病依然是对虾养殖业的瓶颈。本对广东省对虾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虾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风渐起。寒冷的北风吹响了冬棚虾养殖的号角,吹来了养殖户对来年丰收的期盼。2011年,因对虾偷死、肠炎病不断,江门对虾养殖户中赚钱的并不多,不少养殖户燃起养冬棚虾的热情,希望靠冬棚虾扭转乾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