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20,(10)
高效的生态山羊养殖可充分提高山羊肉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研究生态养殖背景下温州市地域黑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对平阳、永嘉、文成等3个地区的黑山羊养殖场随机抽取67份粪样,通过粪便检查法鉴别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率,调查共检出毛首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莫尼茨绦虫、球虫等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0.44%、23.88%、64.17%、17.91%、26.86%。研究表明黑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达100.0%,仰口线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为64.17%,感染类型多为混合感染,尤以仰口线虫和球虫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饲养奶牛已经成为热门养殖业。由于多种原因,奶牛的寄生虫病呈上升趋势,为了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针对寄生虫病的发生,笔者于2002年1—12月对湘东地区5个奶牛场取样作了寄生虫病原学调查,了解该地区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从湘东地区5个奶牛场随机抽256头奶牛,直肠取粪作蠕虫虫卵检查。从直肠取粪,保鲜袋分装,逐一编号,当天检验。1.2检查方法1.2.1虫卵检查:采用沉淀法、尼龙网淘洗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记录结果。1.2.2蠕虫剖检:分别抽取淘汰成乳牛8头,青年牛6头,犊牛(饲养15d的公牛)8头作蠕虫剖检检查虫体…  相似文献   

3.
奶牛寄生虫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本院某实验奶牛场199头奶牛进行寄生虫病病原学调查。共检出体内寄生虫7种,属5纲,6目,7科,7属。其中,吸虫占总检出率的9.71%,绦虫占5.33%,线虫占21.33%,原虫占64.00%。牛焦虫是本场感染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证实了该牛场寄生虫感染率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前同仁县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布病流行情况。方法从同仁县保安镇的4个奶牛养殖场采集338份成年母牛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用SAT检测,阳性率0.3%,感染率为0.6%,用RBPT检测,阳性率0.59%,感染率0.6%,用ELISA检测,未检出阳性,检出可疑3头,感染率0.89%。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9,(5):12-14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规模化猪场2014-2016年猪衣原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对采自龙岩6个县市247个规模化猪场的3 663份种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3年来龙岩市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为14.06(515/3663);2015年感染率最高。不同种猪群之间的猪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母猪群的阳性感染率最高,达16.62%(179/1077),其次是后备母猪的阳性感染率为14.39%(20/139),公猪群的阳性感染率较低,为12.43%(23/185);繁殖障碍母猪与健康母猪的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龙岩市猪衣原体病感染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大通县朔北地区几例因肝片吸虫病引起的绵羊死亡病例进行了确诊,并对该地区3家农户的28头绵羊用锦纶筛兜集卵法进行了虫卵检查。其结果表明:肝片吸虫的总感染率为89.4%,其中1岁以下羊未见虫卵,1岁羊为85.7%,1岁以上为100%。经丙硫咪唑治疗后感染率降为51%,并对当地肝片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奶牛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采用粪样检查法抽检了四川省4个奶牛场舍饲奶牛共计437头,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①片形吸虫10.76%;②前后盘吸虫39.36%;③线虫50.34%;④莫尼茨绦虫1.37%;⑤球虫:成年牛11.60%,小牛64.00%,从阳性粪样中鉴定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⑥企贮螨类3.89%.文中就球虫及仓贮螨类对奶牛的危害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8月份,对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鳗鲡独孤吸虫(AzygiaAnguillae)对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的鳗鲡独孤吸虫对黄鳝的感染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以华容点的最高(51·7%),津市点次之(46·7%),其余4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感染强度也一样,华容点的最高,为4·7,津市点次之,为3·1,不同采样点的感染强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常德采样点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在6、7、9月和翌年1、4、5月黄鳝感染有鳗鲡独孤吸虫,感染率在1·6%~18·4%间波动(以7月份最高),感染强度在1·0~17·0间变化(以4月份最高),其余月份无感染,全年总感染率为3·5%,平均感染强度为5·41。全部阳性宿主的体长频率呈正态分布,以30~35c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占37·7%。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月份之间的感染差异性,与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和作为中间宿主的食饵动物(多种小型鱼类)数量分布的均一性,以及鳗鲡独孤吸虫的生活史及黄鳝的习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2021年3~8月对永州市4个地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黄鳝胃瘤线虫新田县感染率最高(45.61%),冷水滩区次之(36.74%),东安县第3(36.11%),宁远县最低(21.43%);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以冷水滩区最高(3.74),东安县次之(1.75),新田县第3(1.69),宁远县最低(1.00)。黄鳝新棘衣棘头虫冷水滩区感染率最高(1.96%),东安县次之(1.67%),新田县和宁远县未发现感染;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东安县最高(2.00),冷水滩区次之(1.44)。根据统计可以得出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率为36.99%,感染强度为3.02条/尾;单尾黄鳝感染胃瘤线虫最多为5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较严重。而永州黄鳝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1.69%,感染强度为1.58条/尾;单尾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最多也只有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的数目较少,感染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10.
郑州郊区精养池塘微囊藻毒素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庆铎  马宁  陈志冉 《水利渔业》2007,27(5):72-72,82
选择郑州郊区黄河南岸成片精养池塘5口,在养殖高峰期的8月份和养殖淡季的3月份各取水样1次。8月份藻毒素的检出率为100%,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0.12~0.32μg/L,平均0.21μg/L;3月份5口精养池塘有3口检出藻毒素,检出率为60%,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0.08~0.16μg/L,平均为0.08μg/L。总体上郑州郊区精养池塘的藻毒素含量较低,但应注意养殖高峰季节暴发蓝藻水华和天气突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虾肝肠胞虫(EHP)、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在宁波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中的致病途径和流行规律,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该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南美白对虾及其周边环境和生物中这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样本中,WSSV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检出,VpAHPND阳性率最高,为14.6%,其次是EHP和DIV1,阳性率分别为10.2%和2.9%;土塘养殖模式下对虾病原检出率最高,为61.3%,其次为小棚模式和帆布池模式,病原检出率分别为26.3%和22.2%,大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未检出病原;水样中检出WSSV、EHP、VpAHPND、DIV1阳性批次数分别为1、14、8、6;底泥样品中未检出病原;周边环境生物中,仅1个批次的脊尾白虾检出EHP阳性。结果表明:4种病原在夏季有较强的流行趋势,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防控;大棚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要高于其他养殖模式,在该模式下水质相对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病原在底泥和周边环境生物中检出率较低,而在...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了解中牟县家兔球虫病流行情况,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来自中牟县大孟镇的30户农村养兔户共237份各年龄段家兔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145份粪便样品为球虫阳性,球虫总感染率为61.2%(145/237),其中30~35日龄兔球虫感染率为51.1%(24/47),平均OPG值为6.98×103;40~90日龄兔球虫感染率为71.1%(38/53),平均OPG值为4.23×103;4~6月龄兔球虫感染率为62.9%(39/62),平均OPG值为2.64×103;1~2年种兔球虫感染率为62.5%(25/40),平均0PG值为1.12×103;3~4年种兔球虫感染率为54.3%(19/35),平均OPG值为0.8×103。本次调查共发现5种兔艾美尔球虫,分别是:穿孔艾美尔球虫、中型艾美尔球虫、大型艾美尔球虫、小型艾美尔球虫、肠艾美尔球虫,其中以穿孔艾美尔球虫比例最高(31.7%)。  相似文献   

13.
用分段测量方法研究了黄鳝消化道各段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鳝总感染率为90%,感染强度为13.64,平均密度为12.25;黄鳝消化道内胃,前中肠与后肠相互之间的pH值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寄生虫(主要是棘头虫)多寄生在黄鳝前中肠内,棘头虫感染与未感染的黄鳝其前中肠的pH值也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粤西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的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对虾EHP和IHHN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两种病原进行了流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在87份样品中,EHP的检出率为41.38%,IHHNV的检出率为12.18%。在检测样品中,两份不同海域的海水样品有检测到EHP和IHNNV,而经处理过的养殖用水和育苗用水中未检测出上述病原;成虾的EHP检出率最高达93.75%,种虾的IHHNV检出率最高为38.10%。在本地选育的种虾和进口种虾中,均有检出EHP,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33.33%,进口种虾中未检测出IHHNV。在不同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中,EHP载量指数最高的对虾平均日增长体重最小,即载量指数为10的对虾样品日增长量为0.039 g;而EHP载量指数最低的日增量大,即载量指数为2的日增长量为0.90 g。对B养殖场不同养殖时长的对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样品的EHP载量指数分别为6、7和7;B养殖场20号池不同规格的对虾EHP载量指数均为4。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 84 5 % ,感染强度为 1 6 4 (1~ 48)。 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 96 3% ,感染强度 1 7 1 ;2龄鱼为 76 6 %、1 5 6 ;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 80 %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小肠的前段 ,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鱼危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四川某实验兔场兔球虫感染状况。共检查兔124只,球虫总感染率为97.58%(121/124),其中3月龄以下、3~6月龄的兔感染率均为100%,从粪样中共鉴定出8种球虫。成年兔、3~6月龄的兔、3月龄以下的兔,平均克粪卵囊数(OPG)分别为385个 、333062个 、119143个。文中对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长江中游寄生于翘嘴鱼白鳃上的江西拟双身虫。江西拟双身虫的感染率为 36 7% ,平均感染强度为 1 5 5 ,丰盛度为 0 5 7,在长度小于 17 5cm的宿主中的感染率是随着宿主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之后 ,则明显下降 ,在 2 0 5cm以上的翘嘴鱼白中未检出江西拟双身虫 ,寄生虫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76 5 %的双身虫是附着在翘嘴鱼白的第一、二片鳃上 ,其生态位宽度与感染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 =0 .84 5 6。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宰后同步检疫视诊的方法,在屠宰环节对生猪进行蛔虫和细颈囊尾蚴检疫,统计分析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这2种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猪蛔虫和细颈囊尾蚴、降低屠宰损伤提供参考。2017年蛔虫阳性率为0.82%(12 073/1 468 873),其中第一季度阳性率为0.65%,第三季度感染率最高(0.85%),2017年细颈囊尾蚴阳性率为0.021%(313/1 468 873),其中第一季度阳性率为0.025%,感染率最高。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蛔虫阳性率为0.45%(1 510/337 611),细颈囊尾蚴阳性率为0.006%(21/337 611),均显著低于2017年第一季度的阳性率(P0.05)。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7)
在察布查尔县坎乡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绵羊消化道内共检出4科、7属、10种线虫,此次调查的绵羊消化道线虫以细颈线虫和马歇尔线虫为主要虫种。分别以马歇尔线虫和细颈线虫为检测指标,成虫和虫卵检测的符合率马歇尔线虫检测符合率为44.68%。细颈线虫成检测符合率43.57%,利用粪便虫卵检测结果只能大致了解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羊线虫病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感染强度大感染率高可引起绵羊营养不良,增重减缓毛肉产量降低造成较大的生产损失影响养羊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在现行防疫制度下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从2015年2月—2016年1月历时1年在察布查尔县逐月连续进行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贝类中3种组织血型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是诺如病毒(NoVs)的结合受体,本研究假设贝类中也存在类似的HBGAs并且特异性地富集NoVs,利用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贝类中3种HBGAs的ELISA检测方法,分析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6种双壳贝类中HBGAs的类型。结果显示,在上述6种贝类中都检测出A型抗原,其中菲律宾蛤仔的检出率为11.6%(9/77),紫贻贝的检出率为28.1%(16/57),缢蛏样品为72.3%(47/65),栉孔扇贝为84.6%(58/69),其余贝类检出率为100%;只有牡蛎样品检出H抗原,检出率为30.7%(28/91);在缢蛏和毛蚶样品中检测出B型抗原,检出率分别为76.9%(50/65)和77.8(56/72)。结果表明贝类中存在不止1种类型的HB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