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2.
引进纯正鳜鱼,2000年繁育鳜鱼苗65万尾,培育3cm以上鱼种12万尾,其中大规格2.2万尾。亲鱼培育率、受精率、孵化率、苗种培育率分别为92%、76%、65.8%和21.8%。  相似文献   

3.
专塘培育鳜鱼亲鱼,用HCG+LRH-A作为催产剂,胸腔2次注射,分4批催产,受精率90 ̄98%,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率34.0 ̄38.3%,以刚脱膜的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环道培育,共育出2.5 ̄3.0cm夏花鳜种12.5万尾,成活率30 ̄40%。  相似文献   

4.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5.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月鳢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比较、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7.
1991年8月中下旬,催产鲢、鳙28组,产卵19.5组,获卵1972万粒(其中受精卵1498万粒),出苗1116万尾。产卵率69.6%,受精率76%,孵化率74.5%。到1992年4月20日,获13cm以上大规格鱼种63166尾。技术关键是:调整、控制亲鱼池、孵化环道和鱼苗、鱼种培育池水温。  相似文献   

8.
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进行了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斑鳜亲鱼18组,雌鱼平均体质量380 g.催产率83%;获受精卵10.85万粒,受精率75%;获水花6.62万尾,孵化率61%.水花于水泥池中养至平均全长2.0cm 苗种成活率72%;平均全长2.0 cm苗种养至平均全长5.0 cm苗种成活率88.5%,1334 m<'2>池塘放养平均全长2.0锄苗种6200尾,经93 d养殖,收获鱼种4371尾,平均全长12.66 cm.平均体质量32.39 g,养殖成活率70.5%.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微山县付村水产苗种繁育场每年都进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苗种繁育技术。2006年,该场分2批次催产亲鱼200余组,产卵率达到90%,受精率在90%左右,孵化率达80%以上,共繁育水花鱼苗2600余万尾,培育乌仔、夏花等团头鲂鱼种2000多万尾。现将该场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11.
高体Shi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海区人工养殖的高体Shi于5 ̄7月繁殖,盛期为5月中旬 ̄6月中旬。成熟亲鱼注射HCG就可产卵,产卵率20% ̄90%,受精率70% ̄89.8%,孵化率61.9% ̄82%,水温22 ̄28℃,盐度32 ̄35有利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苗种培育期间加强了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等工作,培育出平均叉长为33.5mm的幼鱼22.4万尾,确立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区人工养殖的高体于5~7月繁殖,盛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成熟亲鱼注射HCG就可产卵,产卵率20%~90%,受精率70%~89.8%,孵化率61.9%~82%。水温22~28℃、盐度32~35有利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苗种培育期间加强了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等工作,培育出平均叉长为33.5mm的幼鱼22.4万尾,确立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魏国  韩玉林 《水产科学》1997,16(2):34-35
为了探讨北方地区团头鲂亲鱼的早熟早产,我们在月亮泡水库苗种繁育场,利用室内鱼池进行团头鲂亲鱼早春强化培育。于5月17日亲鱼早产成功,比室外池塘培育早产了20天以上,催产率89.5%,受精率57%,孵化率71%,得苗24.2万尾,为北方地方团头鲂亲鱼早繁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陵水进行了紫红笛鲷繁殖和池塘育苗的试验,70尾雌性亲鱼、30尾雄性亲鱼,连续产卵6d,其中第3d产卵2.4kg,受精率83.7%,孵化率81.4%。所得仔鱼用于鱼种培育,14号池塘0.34hm^2,放养仔鱼280万尾,经过50d培育,育成全长5cm鱼种52.4万尾,育苗成活率达到18.7%。对土池育苗的鱼苗生长、食性转变过程、饵料系列、饵料培养和育苗管理措施等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5月开展了翘嘴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10组,催产率100%,获受精卵65万粒,受精率85%,出苗52万尾,孵化率80%,育成乌仔36万尾,夏花22万尾,成活率42.3%。  相似文献   

16.
1993-1996年间,采用PG和HPH-A两次注射法对江河钩捕和内塘培育的18组大口鲶进行催产试验,产卵13组,获卵69.7万后,受精率56%,出苗率56%,获幼鱼21.9万尾。试验表明,野生鱼种经内塘培育后成熟后人工繁殖效果明显好于江河钩捕亲鱼;亲鱼选择,受精方法和孵化方式对等对人工繁殖效果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为解决青鱼苗种问题,于1998年5月30日用催产剂LRH—A_3(催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DOM(地欧酮)催产一组亲鱼,产卵144万多粒,受精率97%,孵化率95%,获鱼苗135万尾。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亲鱼成功地进行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 cm苗种2.5万尾,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20.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