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虾、梭子蟹放流区本底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骅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放流区的本底调查,摸清了该海域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亲体数量,生态环境、基础饵料条件及敌害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共捕到2只三疣梭子蟹亲体,体重范围155~220g,均为雌性,性腺4期;未采到中国对虾亲体、卵或幼体;浮游植物17种,平均密度为29.54×104cells/m3;浮游动物8类,总平均生物密度为77.91个/m3,总平均生物量为0.103g/m3;小型底栖生物11种;大型底栖生物25种,敌害生物主要是虎鱼类,仅占底栖生物数量的0.06%。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为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理想的放流场所。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年6月本底调查中海域环境、饵料生物及敌害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现状,进行了牙鲆增殖放流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环境条件符合牙鲆增殖放流要求,其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及透明度,均在牙鲆生长适宜范围内。海域牙鲆主要饵料生物量平均值约580kg/hm2,评价等级为Ⅴ级,很丰富,可为牙鲆放流苗种的存活及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牙鲆仔稚鱼敌害生物种类主要是口虾蛄和尖尾鰕虎鱼,生物密度分别为134ind./h和16ind./h,但因主要集中在离岸较远区域,对牙鲆放流苗种的危害不大。调查海域适宜进行牙鲆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3.
在盐碱地一个面积为2871m^2的鱼池中,配置4个网箱.分别放养罗非鱼、淡水白鲳和鲤,箱外放养鲢、草鱼和鲤。试验结果:罗非鱼箱(20m^2)出鱼525kg.平均单产26.3kg/m^2,淡水白鲳箱(12m^2)出鱼400kg,平均单产33.3kg/m^2,鲤鱼箱两个(各12m^2)分别出鱼488.5kg和522kg,平均单产为40.7kg/m^2和43.5kg/m^2。箱外出鲢516kg,草鱼130kg,鲤1125kg。总计全池出鱼3706.5kg,亩产鱼862kg,每亩纯盈利2173.85元。试验证明:池塘配置网箱养鱼.可同池主养几种鱼,起捕容易,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缓金沙江阿海段水工建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开展土著鱼人工增殖放流并对其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T型标对阿海电站2011年度增殖放流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进行标志放流,通过集中捕捞与渔民反馈的方式进行了重捕调查,集中捕捞每隔2月进行1次,捕捞水域为石鼓-阿海-鲁地拉江段。结果表明,标志个体在阿海电站库区、金安桥电站库区、龙开口电站库区均有捕获,其中渔获量为:阿海库区金安桥库区龙开口库区;在正常捕捞强度下,鲈鲤、四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的回捕率分别为0.19%、0.42%、0.37%、0.72%;捕获标志个体在自然水域正常生长。建议在后期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在坝上和坝下选择多点放流,扩大人工增殖群体的分布水域,对增殖对象的资源量变动和遗传渗透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万安水库和白沙水库是九龙江北溪上游支流——万安溪梯级开发的一级和二级水库,属河道型水库。两库库容分别为2.8亿m^3和1.85亿m^3,正常水位面积分别为4.8km^2和8.3Km^2。当前渔业主要为库区增殖放流与捕捞、网箱养殖,具体为:万安水库2007年和2008年人工放流鲢、鳙鱼种140万尾,捕捞产量约470吨,网箱养殖面积70188m^2,年产量约4000吨;白沙水库共人工放流鲢、鳙鱼种40万尾,捕捞产量约92吨,网箱养殖面积13000m^2,年产量约1000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箱养殖规模偏大,水质的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已达中营养水平,2007年甚至发生短期蓝藻水华、总体协调性不足、支撑体系薄弱和养殖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等。据此,笔者提出了加强库区滤食性鱼类资源增殖力度、减少网箱面积并实行许可证准入制度、扶持多品种养殖并规范饲料/用药/网箱布局、加强库区捕捞控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措施,以保证两库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人工放流鱼苗,加强护养管理的方法增殖江河渔业资源,从1991至1994年累计放流草、鲤、露斯塔野鲮等鱼苗195万尾,放流后4年的平均产量比放流前5年的平均产量增加5倍.本研究用标志回捕法研究增殖后鱼类回捕率、生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用放流前后多年平均产量对比法估算增殖产量.回捕率在14.5%—20.5%,平均年增殖产量146吨.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伦古湖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浮游植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3.715mg/L;最高峰出现在夏季,优势类群为绿藻门、硅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323mg/L,最高峰出现在7~9月,优势种群为枝角类、桡足类;底栖生物数量、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分别为202个/m^2和4.53g/m^2,全年生物数量高峰出现在7月,而生物量高峰则在秋季,优势类群为摇蚊幼虫。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量粗略估算其鱼产力为1.1万t。  相似文献   

8.
滇池非封闭围隔水体底栖动物的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底栖动物1年的定量、定性监测结果。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27科、68种;定量采样点底栖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7198.11条/m^2,生物量为60.16g/m^2;分析了本底调查与监测调查中种类的消长、分布;评价了底栖动物与其它生物及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太平湖浮游生物及鲢鳙鱼产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0年1月-11月采样测定结果,太平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52.3万个/升,生物量为1.433毫克/升;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215.2个/升,生物量为1.14毫克/升。根据浮游生物观存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00万公斤。本文还对太平湖鲢、鳙鱼的合理放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 于 2021 年 7 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 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 7000 尾, 平均全长(8.4±1.2) cm, 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 24 h 后即开始回捕, 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 10 个固定回捕监测点, 采用地笼进行为期 3 d 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 37 尾, 总回捕率为 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 平均体重 (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 标记保持率为 100%。放流后 3 d 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 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 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 1 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 33.33%, 而放流后第 2、3 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 1 天的 2 倍, 表现出先谨慎探索, 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 放流鱼在放流后 1、2、3 d 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 199.4、110.6、98.8 m, 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