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3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修复效果含义出发,构建了以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环境和渔业资源为评价指标的人工鱼(藻)礁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以秦皇岛鱼(藻)礁示范区为实例进行分析,实例分析结果显示鱼礁示范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指数(REE indx)5月和9月分别为75.5和71.5,判定结果分别为修复效果明显和有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人工鱼(藻)礁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为人工鱼(藻)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第三十条,渤海禁止三重流网、底拖网、浮拖网及变水层拖网作业,但网口网衣拉直周长小于30m的桁杆、框架型拖网类渔具除外;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的公告,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属于过渡类型网具。拖网的高捕捞效率与现在海洋渔业资源逐渐衰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冲突。为客观评价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对河北省渔业经济、渔业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3.
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为了解黄骅海域桁杆拖网的网目尺寸是否适宜,采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渔获物组成及主捕对象葛氏长臂虾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网具实验渔获物种类共71种,主捕对象不明显、选择性较差;释放至套网的渔获物种类约46种,网囊网目尺寸越大,释放的个体和种类越多。从幼鱼释放效果角度来看,网囊网目在25mm及以下幼鱼释放效果很差,以秋季为例,15mm套网对任何品种没有释放,25mm套网只对葛氏长臂虾有28%的释放效果,其余的品种全没有释放。从不同网目尺寸网囊葛氏长臂虾选择性曲线图可以看出,1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为100%,2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起初是75%,体长接近35mm时,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基本为100%,35mm套网和45mm套网,随着体长增加捕获率成线性变化规律,最后趋近于100%。研究认为:目前河北海区常见的25mm网囊网目的桁杆虾拖网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如果以捕捞葛氏长臂虾为主,网目大小建议为35mm。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河北沿海银鲳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河北沿海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河北沿海银鲳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北海域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银鲳资源的承受能力,银鲳资源量快速衰减;银鲳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且生殖年龄提前。提出了恢复和保护银鲳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魨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黄东方魨(Takifugu flavidus)属于魨科,东方魨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魨、假睛东方魨和暗纹东方魨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海水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北省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时空变化,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省海水养殖业的五项对策:调整优化浅海养殖结构,发展名特优海产品和海水鱼养殖,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科技兴海、发展可持续性海水养殖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由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存能力强,天敌少,加之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捕捞克氏原螯虾种群且尽量少伤害水域中其他渔获种类,有效控制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进行研究。对6,20,30,40,50,60,70 mm七种网目的地笼网进行了室内试验,经比较对克氏原螯虾的捕捞能力和鱼类释放效果,结合线性拟合曲线与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关系,推算出20 mm网目为春季克氏原螯虾最佳捕捞网目, 30 mm网目为秋季克氏原螯虾捕捞最佳捕捞网目。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笼网与流刺网对山海关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春秋两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重要经济品种为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春季礁区内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分别是对照区的8.12倍、3.29倍和1.96倍,秋季礁区内是对照区的3.04倍、3.96倍和1.59倍。礁区内的尾均体质量普遍比对照区要大,春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出60.92%,大泷六线鱼高出5.83%,矛尾刺鰕虎鱼高出33.33%,秋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36.72%,黑鲷高出36.72%,大泷六线鱼高出5.27%。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重要经济资源已得到有效养护,增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跟踪调查与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骅、丰南中国对虾放流区进行的三次跟踪调查表明,放流对虾与自然对虾的比例为:两个放流区第一次跟踪调查100%为放流对虾,回捕率为2.7%;第二次分别为89.47%和87.5%;第三次分别为78.73%和83.3%,回捕率为0.82%。前期对虾分布特点是,向近岸移动,并沿岸向南北散开,多集中于水深1.0m以内区域,随着对虾的生长,分布区逐渐向深水区移动,到第三次调查时,两个放流区的对虾分布区已经混合成一体。放流虾与自然虾有明显的体长差异,8月中旬放流虾平均体长145.1mm,最大体长为180mm,平均体重50.5g,测算产量为110~120t,其中放流虾为90t。文章还就回捕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