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乌鳢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很有市场前景和可观经济效益的水产养殖名贵品种。为缩短乌鳢养殖周期,探索鱼苗当年养成的高产技术,作者于1997~1998年在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选择2口面积均为333m3的池塘,进行了乌鳢当年孵化的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高产试验研究。现综述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2口池塘,面积各为333m3,池深2m,水深1-5m,底质为沙壤土,淤泥10cm,水质呈弱碱性,排灌方便,进水口高出池塘水位20cm,以防灌水时乌鳢逆游而消耗体力。1-2 隐蔽物设置池中种植…  相似文献   

2.
1997 ̄1998年在2口面积均为333m^3的池塘,进行了乌鳢当年苗养成商品高产试验。1997年,1号塘乌鳢产量1656kg,投产比1:1.82;1998年,1号塘产量1520kg,投产比1:1.76,2号塘1274kg,投产比1:1.70,探讨了乌鳢当年苗养成商品鱼的生产规律,操作方法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乌鳢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立康 《淡水渔业》1995,25(5):38-40
乌鳢高产养殖试验娄立康(杭州市西湖地区农业局)近年杭州西湖地区推广专塘养殖乌鳢的生产技术,即冬片鱼种养成和当年夏花鱼种养成。鱼种经6—7个月的养殖,亩产均超过500公斤。现将此二种养殖技术分述如下。一、当年夏花鱼种养成技术1.池塘与设施池塘为小土池,...  相似文献   

4.
<正>一、孵化设施1.温棚建设利用温棚建立相对稳定的保温作用,提高繁育小池塘水温,为乌鳢繁殖提供温度保障,正常情况下乌鳢的繁殖时间能比自然状态下提早30天左右,当年繁殖的乌鳢苗种生长周期延长,进入越冬前规格更大,有利于越冬成活率提高和翌年成鱼养殖上市。温棚一般为东西走向,有利于日光的充分利用。温棚骨架为长毛竹竿或铁架建成拱形结构,中间有水泥柱作  相似文献   

5.
鱼台县地处微山湖畔,乌鳢养殖历史长,规模大,其养殖模式一般为采购7-8月份自然繁殖的野生鱼苗放养,次年养成.由于越冬期长,养殖周期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乌鳢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开展了乌鳢人工繁殖以及养殖的生产性研究,采用温室提早进行人工繁殖,温室培育鱼苗、室外池塘网箱培育鱼种以及池塘成鱼养殖等技术措施,当年鱼苗经过半年多的养殖,10月份养成规格都达到了0.5 kg以上的商品鱼标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在长江以北实现了当年养成成鱼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口面积均为333m^2池塘内进行了乌鳢当年苗养成商品鱼高产试验研究,1997年,1号塘乌鳢产量1656kg、投产比1:1,82;1998年、1号塘产量1520kg,投产比1:1.76.2号塘1274kg、投产比1:1.70。  相似文献   

7.
白乌鳢染色体核型和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活体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腹腔注射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进行短期药物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白乌鳢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白乌鳢的染色体组为2 n=48,核型公式为4 m+22 st+22 t,总臂数NF=52,无性染色体。(2)白乌鳢的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0.59倍,其DNA含量为(1.48±0.04)pg/N。白乌鳢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显示其具有二倍体特征。依据实验结果推论白乌鳢为乌鳢的白化变异个体。  相似文献   

8.
乌鳢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乌鳢的养殖推广较快,苗种培育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简要介绍乌鳢的苗种繁育技术,仅供养殖者参考: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乌鳢亲鱼最好在当年的九月份收集,亦可安排在三月底、四月初选择。要选二冬龄以上的野生或养殖乌鳢,规格在0.75~1.25kg最理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放入专塘培育,按每10m~2放养1对。放养亲鱼前,做好培育池的清整消毒工作和鱼体消毒工作,雌雄比例为1:1。 一般开春后,水温逐渐回升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缩短乌鳢养殖周期,探索鱼苗当年养成的高产技术,笔者于1997年~1998年在沉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进行了乌鳢孵化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1.l池塘条件2口池塘,面积各为333n。’,他深Zm,水深1.sin,底质为沙壤上,淤泥lOom,水质呈弱碱性,排灌方便,进水口高出池塘水位20cm,以防灌水时马鲢逆游而消耗体力。1.2隐蔽物设置池中种植水葫芦、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7月鱼种放养时隐蔽物占池塘面积20%,8~10月占30%~40%,10月底后占Ic%。1.3苗种培育通过自留鸟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获得鱼苗,1997年5月8日催产,…  相似文献   

10.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稻田养殖美国青蛙,放养平均重50g的幼蛙,经过4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达250g,亩产220kg,成活率85%,水稻亩产407kg,每亩收入4818元。试验表明,稻田养蛙生态农业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籍成杰 《齐鲁渔业》1995,12(6):34-34
在3亩稻田中进行了牛蛙、水稻生态养殖、不投饵、不施农药、经92天养成,平均亩产商品牛蛙101.8kg,亩产水稻489.8kg,每亩盈利1623元。1994年9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朱炳全 《水产科学》2000,19(5):15-16
利用水田改造后养殖泥鳅,放养平均重1.25g的泥鳅幼苗,经过10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达24.5g,667m^2产322.7kg,667m^2收入4018.7元,试验表明,利用水田进行泥鳅的人工养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虾湿性颗粒饵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及养殖效果。湿性颗粒饵料在适口性、引诱性、摄食率、蛋白的消化吸收率等方面都比干性颗粒饵料有所提高。摄食率提高5~15%,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10%以上,亩产增加10~20kg,饵料系数平均为1.9,下降0.10~0.23。虾个体平均体长增加0.6~1.0cm,亩经济效益增加285~538元。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浙江温州购进0.7cm长毛对虾苗14万尾,暂养和盐度驯化后在5亩池塘养殖63天,平均体长由1.2cm,增至8.4cm,旬增长1.14cm。至9月底收获时,平均体长10.5cm,亩产62kg,亩效益640元。  相似文献   

16.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盐碱地渗水调配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闲置的重盐碱地,经过合理调配水质,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健康养殖技术方案,实施了大面积南美白对虾盐碱地健康养殖。尤其是通过在用盐碱地渗出的咸水与淡水混合调配成的,盐度为5~20的养殖用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离子,有效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广大盐碱地地区池塘长期依靠养鱼,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并探索中国对虾养殖防病新途径,进行了中国对虾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经130天试验,无白斑病毒阳性感染,每亩利润超过2300元。  相似文献   

19.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20.
在3055亩盐碱荒滩池塘中进行了大面积套养梭鱼试验。亩均放养大规格鱼种643尾,其中梭鱼占总放养量的24%。清塘施肥,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治鱼病,经8个月的饲养管理,亩均产商品鱼424.2kg,其中梭鱼109.3kg,亩均纯利润1229.1元,投入产出比1:1.5,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