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在养虾废水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不能直接在该养殖废水中生长,但在废水中添加5%比例的Zarrouk培养液后,钝顶螺旋藻能在其中较好地生长。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钝顶螺旋藻在含5%Zarrouk培养液的废水中的生长最佳条件:pH=8,初始密度A560为0....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微藻饵料对生物絮团育苗系统水质和凡纳滨对虾虾苗生长的影响,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CL)为植物饵料,分别在40 L养殖水体、水温29~30℃的条件下进行15 d的育苗对比试验。结果显示,SP组的铵态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在0.5 mg/L和0.4 mg/L以下,CL组分别在0.9 mg/L和1.9 mg/L以下;SP组和CL组的对虾出苗率分别为18.5%±0.2%和12.2%±0.5%,体质量分别为(0.309±0.032)mg和(0.258±0.017)mg。试验结果表明,以钝顶螺旋藻为植物饵料能有效降低育苗水体中铵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维持良好的育苗水体环境,同时能提高出苗率,增加虾苗体质量(P0.05);在育苗系统中以钝顶螺旋藻或以牟氏角毛藻为植物饵料均能促进生物絮团对弧菌繁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嘉兴市某温室甲鱼养殖场废水储存池中分离出1株螺旋藻JXSC-S1。通过与典型钝顶螺旋藻品系进行比较,确定该藻种的藻丝颜色、形状、螺距、螺宽、细胞大小等符合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形态特征。在Zarrouk培养基中,JXSC-S1的生长速率为1.64/d,生长代时为13.96 h,与典型钝顶螺旋藻种S6、S2相似,高于Ns-90020。在温室甲鱼废水中,JXSC-S1的生长速率、外观颜色和藻丝特征都与在Zarrouk培养基中相差不大,远高于S6(0.33/d),而Ns-90020基本不长,S2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该本地藻种JXSC-S1可以在温室甲鱼废水中快速生长,在用温室甲鱼废水代替昂贵的Zarrouk培养基高效规模生产优质饲料蛋白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分别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营养盐培养液和直接利用养鱼废水培养龙须菜,研究高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解无机氮浓度10~75μmol/L和溶解无机磷浓度1~15μmol/L范围内,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良好;当溶解无机氮浓度超过100μmol/L或溶解无机磷浓度超过20μmol/L时,龙须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废水培养龙须菜的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可以维持较好的生长状况。龙须菜可用作大规模养殖废水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6.
一株淡水螺旋藻的盐度驯化及其净化养殖废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螺旋藻吸收作为海水养殖废水净化手段的可能性,通过2种方法对一株淡水螺旋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了海水环境的适应性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逐级提高海水比例法可以使得淡水螺旋藻较好地适应海水环境.还对驯化成功的螺旋藻进行了生长环境如pH、温度、光照度、COD等分析考查,得出最适宜的生长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螺旋藻使用的最佳条件为pH 6~11、温度25~40 ℃,最佳使用浓度为91×104 cell/mL左右,加入有机物能够促进螺旋藻的生长繁殖.驯化后的螺旋藻对于实际的养殖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见废水与螺旋藻生长的适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立丹  王素英 《水产科学》2011,30(6):325-330
分别利用中水、淡水养殖废水、海水养殖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电厂废水,培养盐泽螺旋藻351、极大螺旋藻438、纺锤螺旋藻TJSD、钝顶螺旋藻834和分离自内蒙古天然湖泊的螺旋藻(NMG),以生物量和藻体颜色为指标,研究螺旋藻在各种废水中生长情况.发现淡水养殖废水培养盐泽螺旋藻351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子试验,...  相似文献   

8.
从4种常见微藻中筛选出能够充分利用木薯酒精废水及CO2废气生长的种类,并探究CO2体积浓度对其生长及净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能力的影响。通过微藻在废水中生长的干重变化及叶绿素a(Chl-a)含量判断其生长情况,筛选出最适合的微藻。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CO2体积浓度对筛选微藻的干重及叶绿素a(Chl-a)含量,以及CO2固定速率的影响,来寻找最适合生长的质量浓度。通过测定废水中TN、TP、CODCr的变化来评估净化作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能适应酒精废水和CO2废气中的生长环境,在未经稀释的酒精废水中,其干重和Chl-a均显著高于波吉卵囊藻、普通小球藻和四尾栅藻(P<0.05)。单因子试验结果显示,当通入体积浓度2.5%的CO2,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的干质量为(1.62±0.05)g/L、Chl-a为(12.1±0.7)mg/L,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同时其对酒精废水中TN、TP、CODCr的去除率显著最高,分别为(50.5±2.1)%、(73.2±2.0)%及(24.9±0.6)%。钝顶螺旋藻能够适应酒精废水的生长环境,能吸收利用CO2废气,并有不错的净化效果。最适合其生长的CO2体积浓度是2.5%。  相似文献   

9.
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活性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小球在养殖废水中极易溶解,不仅造成水体浑浊,且原生动物等可能以海藻酸钠为营养基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质量浓度不降反升,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则难以显现。由此可见,以海藻酸钠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不适用于淡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一株高效脱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对虾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培养24 h后的去除率分别为96.17%和88.27%,编号为O-11。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明确了该菌株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分类地位。分离菌株在20~30℃时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去除,而温度为20~35℃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分离菌株在盐度小于30的环境中对亚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碱性环境中分离菌株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高。安全性检验可知,在菌浓度为10~5~10~8 cfu/mL的菌株O-1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安全的,且在菌浓度为10~5 cfu/mL时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存活率,促进对虾生长。这说明,分离菌株O-11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有害氮脱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鹤 《水产学报》2005,29(6):791-797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EPA=2.4275X+4.5975,R0=0.9611),在0.8%范围内螺旋藻,虾体中DHA、AR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5.6545,R^2=0.9631;YARA=105.58X+0.3241,R^2=0.9749)。(3)从虾体DHA、EPA和ARA含量分析,0.5%大蒜添加量与5%螺旋藻添加量的对虾体脂肪酸改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Vc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Zarrouk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c,研究Vc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c能提高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含量,促进螺旋藻的生长,Vc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300 m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 和NH4-N为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growth and biomass composition of two species of Spirulina, S. maxima and S. platensis used for food was studied. A 4L fermenter with temperature and agitation control was used to cultivate both species. Under continuous light, maximum cell production of 2.4 g l–1 was verified for both cultures studied at temperatures above 25 °C: S. maxima (30 °C and 35 °C) and S. platensis (25 °C and 30 °C). An accentuated lag phase was observed for all cultures at lower temperatures (15–20 °C), and a maximum biomass production of 1.5 g l–1 was achieved.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an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aused a marked decrease in protein content, while carbohydrate synthesis was stimul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linolenic acid varied from 11–16% for S. maxima and from 12–14% for S. platensis, at the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s. Greater culture volumes were also studi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glass and plastic containers. At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S. maxima produced the same cell growth and similar final biomass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Ni^2+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Ni^2+,对螺旋藻的生长曲线、生物量、吸收光谱以及藻胆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Ni^2+质量浓度为0~0.5μg/m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螺旋藻生长加快,累积的螺旋藻生物量增加;0.5μg/mL的Ni^2+对螺旋藻生长、生物量累积和藻胆蛋白含量具有最大促进作用;0.5μg/mL的Ni^2+处理,导致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440 nm的吸收峰消失,而在430 nm和450 nm处分别出现一个吸收峰;Ni^2+对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没有显著影响。当Ni^2+质量浓度达到1.0μg/mL时,螺旋藻仍能正常生长。试验结果表明,0.5μg/mL的微量Ni^2+通过改变螺旋藻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光谱,提高藻胆蛋白含量,从而促进螺旋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累积,是促进螺旋藻生长的最佳Ni^2+质量浓度,为降低螺旋藻生产成本,以及利用螺旋藻治理水体镍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添加磷酸盐的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S6对磷酸盐的净利用量在0.20~0.86mmol/L之间,且与螺旋藻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磷酸盐为螺旋藻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含量不足会限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添加量以1.16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又可降低约60%的磷源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冻融破碎、乙醇沉淀及凝胶层析等手段从培养至平衡期后的扁藻和螺旋藻细胞内提取分离出不同级分的多糖,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乙醇体积分数范围沉淀的扁藻多糖的分子量比螺旋藻多糖的分子量略大,并且多糖中结合的蛋白质比螺旋藻多糖结合的蛋白质略高;但扁藻多糖的糖基含量、溶解度和相对黏度却低于螺旋藻多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和扁藻多糖中均含有硫酸基,后者还含有氨基。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微藻多糖及同一微藻的不同级分多糖,其组成不相同,而且扁藻多糖比螺旋藻多糖更复杂。所得结果为2种微藻多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