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自然感染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但不形成大面积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 ,RLO对栉孔扇贝不具明显的致病性 ,不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过程中,从营养藻丝、壳孢子囊枝到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下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外部形态、色素体位置和颜色均发生变化;电镜观察显示了3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色素体、类囊体、内质网、蛋白核、线粒体、液泡、红藻淀粉和质体小球等。在自由丝状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细胞壁增厚并产生脊突;色素体数量减少、分布位置从连续排列在细胞两侧到分散排列在细胞边缘,并且在类囊体膜之间出现空隙;红藻淀粉量增多并充满细胞间质。对这些变化与自由丝状体生长环境水温、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经由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到秋季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下降的变化,丝状体细胞发生细胞壁增厚、疏松,色素体数量减少,内质网面积增加,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多,红藻淀粉量大大增加等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株高效脱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对虾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培养24 h后的去除率分别为96.17%和88.27%,编号为O-11。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明确了该菌株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分类地位。分离菌株在20~30℃时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去除,而温度为20~35℃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分离菌株在盐度小于30的环境中对亚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碱性环境中分离菌株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高。安全性检验可知,在菌浓度为10~5~10~8 cfu/mL的菌株O-1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安全的,且在菌浓度为10~5 cfu/mL时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存活率,促进对虾生长。这说明,分离菌株O-11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有害氮脱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