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江中下游地处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受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影响较突出的区域。以该河流为研究区域,针对水电梯级开发程度较高以及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采用资料调查与现场监测的方法,整理分析了2011年前后研究河流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诊断河流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流的健康评估体系。参考河流健康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流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比分析了多种河流生态完整性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因子类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指数,利用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生态完整性赋分为63.7分,虽然处于健康状态,但已接近亚健康,其中物理结构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河流连通阻隔较严重、河岸带状况欠佳以及底栖动物种类较为稀少;社会服务功能赋分为78.3分,基本处于较理想状态,河流综合健康赋分为67.8分,总体处于健康状态。经敏感性分析,该综合评价体系在河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宁夏人工河道典农河的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典农河地处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且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维持河流健康对宁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使得典农河社会属性更为强烈,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人工化、河道生态、社会服务功能突出等实际特点。根据其人工河道的特点,将典农河分为5个河段,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从河流状况、生物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三方面着手,选取13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典农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评价。多指标分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典农河最终总体评价赋分为46.63,处于亚健康水平。其中,河流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65.86分,属于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生物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48.66分,属于亚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鱼类损失较多;社会经济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32.72分,属于不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研究表明,典农河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防洪工程标准低、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提出了提高防洪能力、控制污染源、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追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黎贡山南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工作。2018年11月,调查了高黎贡山南段6条河流22个样点的物理生境、水质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用河流水文指标、形态指标、河岸带指标、水质指标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单因子评价,并基于多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95个分类单元、33 725头,稀有种(单个物种数量少于338头)81种、占比85.26%,EPT指数高于5的样点19个、占比86.36%,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水质状况整体较好,68.18%的样点水质为Ⅱ类水标准,其余样点水质均为Ⅲ类水标准;栖息地环境质量良好,QHEI平均得分为180.36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达到健康等级的样点占比为90.9%,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健康状态,老窝河2个样点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活动已对少数河段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影响,主要是农牧业活动、河岸河床硬化、筑坝、取水等。建议对相关河段定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河流及河岸带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减少非必要的渠道化,针对易受干扰河段建立缓冲区,保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生态评估方法用以指导城市河流修复和保护,2017年3-4月选择深圳典型城市化区域河流,设置21个监测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指数的适用性研究。分别选择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指数、敏感性指数和耐污性指数,在评估不同指数适用性的基础上,筛选和构建用于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综合指数。龙岗河大型底栖动物共采集到28科43种,寡毛类是龙岗河的主要优势类群。基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对6个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估指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中3种指数较适用于龙岗河城市河流健康评估。在考虑各参数离散度和相关性的前提下,可选择物种数、寡毛类相对丰度和科级耐污生物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 FBI)构建综合指数用于深圳市河流快速生物评价。健康评价的结果表明龙岗河2个样点为"理想状态",6个样点属于"亚健康"等级,其余13个样点处于"不健康"和"病态"。我国城市河流的有机污染总体较重,以大型底栖动物耐污类群或者敏感类群构建的快速生物评价指数能够较为灵敏地指示河流生态修复成效。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是一条高度人工化的河流,是黄河"水少沙多"等诸多问题影响最为剧烈的区域。维持黄河下游健康,不能盲目追求河流自然功能的恢复和扩大。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水沙、河道、生态等实际特点,紧密结合黄河下游的经济社会背景,针对黄河下游所承担的功能定位,强调评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动态性与适应性,协调黄河下游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均衡发挥。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在遵循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优化。在水文水资源准则层中,取消了"流量变异程度"指标;在物理结构准则层中,增加了"主槽过流能力"指标;在水质状况准则层中,将"DO水质状况"和"耗氧有机物状况"综合为"水质状况"指标;在生物及栖息地准则层中,取消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指标,将"鱼类损失指数"调整为"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增加了"天然湿地保留率"指标和"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状况"指标;在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中增加了"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景观舒适度"和"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不进行加权计算,河流健康状况由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分别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状况、河流的物理形态、生物状况和社会环境等5方面,基于2012年各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56-2010年长序列水文资料分析、各河流水生态现状调查及水质监测结果,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水生态状况评价模型,评价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等12条河流水生态状况。浑江桓仁水库以下、蒲石河、爱河和大洋河总体评价为优,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上段为良,清河、小凌河和六股河为中,辽河干流、绕阳河、浑河、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下段、大凌河为劣。各河段的约束指标,浑江桓仁水库以下、爱河、蒲石河等为纵向连通性,清河和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上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纵向连通性,辽河干流、绕阳河和大凌河白石水库以下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六股河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小凌河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和纵向连通性,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下河段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功能区达标率,浑河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态基流满足程度、纵向连通性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应运而生.介绍国外河流生态修复理念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是以污水处理和河流水质保护为主的生态修复理论雏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以“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生态修复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河流生态修复的重点拓展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相关修复实践全面展开.阐述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探索,目前在水质净化、生态河堤建设、生态景观设计和新材料应用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提出应该从河流特点、生态学过程、河流流域等方面综合考虑,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采用鱼类完整性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提出确定河流生态评价的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按自然河流受人为因素胁迫产生的问题与结果,将河流分为原始生态河流、次生生态河流、演替生态河流、片断生态河流、人工生态河流、衰竭生态河道等生态类型。研究提出以鱼类为指示生物,综合鱼类物种濒危程度、优势种群残存状况以及关键生境和生境要素情况,确定河流生态评价标准。研究基于2003年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2014年鱼类与水生态保护调查资料,确定呼玛河为次生生态河流类型,主要特征为指示鱼类种群比较齐全,但处于衰退或濒危状态,优势鱼类种群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已处于普遍性受到胁迫状态,干支流水系和产卵场等关键生境保持完整,污染、非法捕捞、挖沙等零星工程是呼玛河生态胁迫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呼玛河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与生态类型多样性,划定了呼玛河保护生态红线,提出了抢救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准确描述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为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北运河流域2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河流栖境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流栖境各参数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大型底栖动物BMWP值,分析北运河栖境得分与BMWP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加权前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6,相伴概率为0.086,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层次分析法将河流栖境一级指标河道水量状况、河道变化状况、河滨带状况、河堤岸稳定状况分别加权为0.1466、0.1623、0.6040、0.0872,加权后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13,相伴概率为0.036,两者显著相关。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级、二级指标的加权值,以使栖境得分值既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河段的生物状况,也可以有效反映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近年来,生态修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和所受胁迫出发,介绍了河流健康概念和评价方法,回顾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归纳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并以河流健康因素为基础,总结了水量、连通性、水质、水生生物4个方面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实践案例,最后根据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3个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生态阈值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阈值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生态阈值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不足之处。通过分析阈值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探讨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概念,是依据河流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河流功能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界定退化到何种程度的水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修复。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筛选方法及阈值计算方法的总结,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确定技术路线,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从影响河流修复的6大要素(物理结构、水文条件、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河流功能和社会经济)初步构建了河流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及阈值计算方法体系,为下一步河流生态修复阈值指标体系的定量筛选与阈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筑坝与硬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为人工改造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洋河干流5个不同程度筑坝与硬化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河道结构、河床底质、水文特征、水质参数和水生生物5类指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RHI),评估了筑坝与硬化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轻微疏浚或具拦砂坝河段的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好(RHI 30~40),具溢流堰河岸硬化河段为中等健康(RHI 20~30),筑坝和河床河岸全硬化的河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差(RHI 10~20)。筑坝与硬化改变河流物理结构,进而影响河床底质组分和水文特征,其与RHI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是损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此外,总磷、有机质污染及较低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对河流的健康均有不利影响,仅在夏季植物大量生长和污染物质被稀释时,RHI有所提高。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需要恢复自然的河岸和缓冲带,改善河流水动力,并加强外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5.
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原河网地区多城市密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网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网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网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网河流生态修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研究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的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市河流筑坝与硬化的生态系统健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闸坝建设和河道硬化等水利工程措施在河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本文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洋河干流5个不同程度筑坝与硬化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河道结构、河床底质、水文特征、水质参数和水生生物五类指标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RHI),评估了筑坝与硬化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轻微疏浚或具拦砂坝河段的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好(HRI为30~40),具溢流堰河岸硬化河段为中等健康(HRI为20~30),筑坝和河床河岸全硬化的河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差(HRI为10~20)。筑坝与硬化改变河流物理结构,进而影响河床底质组分和水文特征,其与RHI的变化显著相关(p < 0.05),是损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此外,总磷和有机质污染,及较低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对河流的健康均有不利影响,仅在夏季植物大量生长和污染物质被稀释时,5个河段的RHI有所升高。可见,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需要恢复自然的河岸和缓冲带,改善河流水动力,并加强外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8.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指标体系,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等方面对清水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并探究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下清水河流域生态完整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水河干流生态完整性得分为52.4~57.3,生态完整性状况一般;主要支流中,清平河得分为45.8~63.9,碧松就河得分为69.6~73.5,高枧槽河得分为9.7~43.5,旧城河得分为52.2~54.9;各支流生态完整性状况碧松就河为好,清平河、旧城河均为一般,高枧槽河较差。对清水河流域5条河流生态完整性得分影响较大的准则层是水文水资源,其完整性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各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较低。各河流生态完整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0月(秋季)优于4月(春季),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碧松就河、清平河、清水河上游及下游优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旧城河、高枧槽河及清水河普者黑风景区段及丘北县城段。生态评价可得出影响清水河流域生态完整性的胁迫因子,为今后清水河流域的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