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水河龙滩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9-23日(丰水期)和11月11-25日(枯水期)在龙滩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评价了龙滩水库的水质现状,探讨水电开发对河流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龙滩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9种;其中,硅藻门28种,绿藻门17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红藻门、金藻门各2种。优势种为4门、13种,包括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钝脆杆藻(Fragi lariacapucina)、双头针杆藻(Synedra amphicephal)和双射盘星藻(Pediastrum biradiatum)等。龙滩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3.4×104个/L和2.580mg/L。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8和0.94。依据藻类生物学指标评价标准,龙滩水库水质为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7年4月和8月,对新疆乌伦古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调查期间经鉴定共计8门172种属.其中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3.0%和29.1%;蓝藻门27种属,占15.7%;裸藻门7种属,占4.1%;甲藻门6种属,占3.5%;金藻门4种属,占2.3%;隐藻门3种属,占1.7%;黄藻门1属,占0.6%.调查期间,乌伦古湖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60.76×104 ind/L和2.0328 mg/L.从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组成结果分析,乌伦古湖浮游植物是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尤其尖针杆藻(Synedra acus),4月在采样点出现频率为80.0%.结合该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乌伦古湖应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3.
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9月(秋季)、2014年12月(冬季)、2015年3月(春季)以及2015年7月(夏季)对抚仙湖进行采样,在全湖共设置12个样点,通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共有浮游植物8门、66属、101种,种类构成比例中,绿藻占54.46%、硅藻占21.78%、蓝藻占9.90%、其他13.86%;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种类最多,有79种,冬季最少,仅有61种。优势度分析显示,抚仙湖共有优势种4门、1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有8种,且在全年均形成优势种,蓝藻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成为优势种,硅藻和金藻在春季和夏季形成优势种。抚仙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9.9×104~193.2×104个/L,平均为61.51×104个/L;生物量为0.242~0.567 mg/L,平均为0.455 mg/L。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31~3.18,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3.14~3.6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9~0.95,综合评价抚仙湖水体为无污染至轻污染。聚类分析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四季变化明显,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差异较大。将抚仙湖浮游植物与国内外典型的贫营养湖泊进行相似性比较,Jaccard相似性指数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与其他湖泊均为极不相似,说明其物种及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囊谦段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甲藻门仅检到1种,占1.8%。夏秋两季澜沧江囊谦段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绿藻、蓝藻种类秋季多于夏季,甲藻仅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5.0%,种类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数量为13.26×104~375.59×104个/L,平均数量99.36×104个/L;生物量为0.0445~1.9972mg/L,平均0.4915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以硅藻最高,分别占总数量的61.2%和总生物量的71.3%。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均值分别为2.24、0.48;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体现了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水域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8.
金海水库浮游植物调查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和掌握金海水库水质状况,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对金海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逐月监测。采样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3属4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15属24种;硅藻门次之,8属11种;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分别鉴定出4属4种、2属2种、2属2种、1属1种、1属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20.1×104~335×104个/L,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主要受水温以及总磷浓度影响。优势度分析表明,金海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小球藻、肥壮蹄形藻、中型脆杆藻、微小色球藻等3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变化在1.29~3.52和0.38~0.82。金海水库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整体上以绿藻-硅藻型为主。金海水库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2007年夏季对武汉市梁子湖、斧头湖、柴泊湖、南湖和野芷湖5个湖泊共13个点的浮游生物进行了监测种类鉴定。5个湖泊有浮游植物133种,其中蓝藻门43种,金藻门1种,黄藻门1种,硅藻门28种,甲藻门6种,裸藻门12种,隐藻门2种,绿藻门40种。浮游动物有43种,其中原生动物14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5个湖泊浮游植物种类数量排序为:梁子湖>南湖>柴泊湖>斧头湖>野芷湖;浮游动物种类数量排序为:柴泊湖>斧头湖>梁子湖=南湖>野芷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排序为:南湖>野芷湖>梁子湖>柴泊湖>斧头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排序为:梁子湖>南湖>斧头湖>柴泊湖>野芷湖;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排序均为:柴泊湖>南湖>野芷湖>梁子湖>斧头湖。梁子湖、斧头湖、柴泊湖、南湖和野芷湖的藻型特征分别是蓝藻+硅藻、蓝藻+硅藻+绿藻、蓝藻+绿藻、蓝藻+硅藻+绿藻和蓝藻+绿藻。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干流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144种,分属10目23科93属,其中鲤形目66属100种,占种数的69.4%;鲈形目11属18种,占种数的12.5%;鲇形目同为18种,分9属,亦占种数的12.5%;其余鳗鲡目1属2种,鲱形目、鲑形目、鳉形目、脂鲤目、合鳃鱼目、鲀形目等6目均为1属1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鱼类种类明显减少,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数量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1×105个/L和3.99mg/L,藻类个体密度春季最高。同时利用指示生物、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及浮游植物多度和频度方法评价其水质。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01~3.01,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综合结果显示,陡河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3.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的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7月),在桃山水库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水库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共有7门46属73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为主,分别占44 %;(2)生物量在2.29-10.96 mg﹒L-1之间,丰度变幅在(38.76-124.44)×105 ind.﹒L-1之间;(3)枯水期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优势种以以蓝藻、绿藻为主;(4)综合营养指数为42.0-60.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营养状态为轻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水电站施工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5月和10月对安谷水电站工程所在的大渡河河口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并与工程建设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8属、115种,主要由硅藻(占总种数65.21%)、绿藻(20.00%)、蓝藻(9.57%)、裸藻(2.61%)组成;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双头针杆藻(Synedra amphicephala)、细小桥弯藻(Cymbella pusilla)、尖头舟形藻(Navicula cuspidada)、变异直链藻(Melosirs varians)等17种。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相同,即春季高于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以安谷库尾断面最高,平均密度为123.70×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1.1658mg/L;安谷库区断面最低,平均密度为69.42×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4457mg/L。研究显示,安谷水电站施工期浮游植物种类、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组成及其季节分布趋势与施工前无明显差异,但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与施工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工程施工造成了河道地形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直接受影响的库区、坝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安谷水电站建成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对其所在的大渡河河口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9属、138种,主要由硅藻(种类数占71.02%)、绿藻(15.95%)、蓝藻(9.42%)、裸藻(1.45%)组成。大渡河河口主河道浮游植物种类数较高,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坝下断面最高。浮游植物密度为31.20×104~66.69×104个/L,其组成以硅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春季。大渡河主河道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变化大,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样点密度显著高于调查河段的其他样点。对比安谷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密度的季节分布则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明显增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流速、透明度,与氮、磷元素的浓度则未显出相关性;RD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流速、透明度、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水体理化指标及水文情势分布因素发生改变,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是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07×105 ~16831×105ind./L,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在丰度上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富营养指示种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也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总氮浓度较高且与浮游植物不相关,说明氮元素不是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季珠江口5大口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等;绿藻门次之37种,常见属有栅藻(Scenedesmus)、盘星藻(Pediastrum)和新月藻(Closterium)。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085×105~2.40×106ind./m3,平均值为1.0443×106ind./m3,其中S2水域的细胞密度最高,S1次之、S3至S5依次减少。对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如多样性和相似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其群落结构除S2外,各站位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站位之间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
浮游植物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藻类水华中有害蓝藻释放的蓝藻毒素会危害人类健康,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威胁。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按月对广东省深圳市茜坑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茜坑水库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6属、127种,种类组成以绿藻(54%)和硅藻(25%)为主,水库属绿藻-硅藻型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均值为1.10×107个/L,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蓝藻门细胞密度所占比例较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在茜坑水库各样点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水体交换能力较强;结合3种水质评价方法,初步判断茜坑水库为轻污-中污型水体,并通过对潜在产毒蓝藻现存量的分析来评价水质安全存在的风险。7月的水质风险最大,应进行藻毒素测定。对理化因子的测定显示,水库总氮和总磷浓度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