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采用聚乙烯网衣作为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稚贝附着基的附着效果。对变态幼虫至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稚贝及附着期中间育成率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网衣附着基变态幼虫附着速度比棕帘慢,变态幼虫至稚贝的附着率及其日生长平均值分别为:采用网衣附着基,虾夷扇贝稚贝附着率为51.9%,平均日生长为18.28μm,棕帘为54%,19.0μm。而海湾扇贝网衣为49.98%,21.4μm,棕帘为59%,21.0μm。稚贝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虾夷扇贝网衣为20.8%、69.17万枚/m3,棕帘为16.43%、58.57万枚/m3,海湾扇贝网衣为18.99%、88.3万枚/m3,棕帘为18.34%、60.0万枚/m3。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与棕帘作为海湾扇贝稚贝附着基,就变态幼虫到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率及中间育成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变态幼虫在棕帘上的附着速度比网片快。但稚贝的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网片分別比棕帘高1.07%和16.2万枚/m~3。因而,网片作附着基效果优于棕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采用不同规格的棕绳帘和聚乙烯网片作为墨西哥湾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稚贝附着基的附着效果.对变态幼虫至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稚贝及附着期中间育成率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棕帘附着基幼虫变态附着速度比聚乙烯网片快,变态幼虫至稚贝的附着率及其日生长平均值分别为: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附着率为57.1%,平均日生长为39.2um,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56.1%,39.0um;直径4mm棕绳帘附着率为59.6%,平均日生长为39.7um,采用直径6mm棕绳帘为63.1%,40.9um;而华贵栉孔扇贝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为58.4%,37.95um,采用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57.5%,36.95um;采用直径4mm棕绳帘为60.8%,38.3um,采用直径6mm棕绳帘为63.0%,39.23um.稚贝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墨西哥湾扇贝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为26.2%、50.12万枚/m3,采用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25.4%、46.02万枚/m3;采用直径4mm棕绳帘为18.56%、37.18万枚/m3,采用直径6mm棕绳帘20.7%、45.17万枚/m3.华贵栉孔扇贝聚乙烯网片分别为24.63%、46.91万枚/m3,25.12%、48.8万枚/m3;棕绳帘分别为17.66%、35.64万枚/m3,19.25%、40.34万枚/m3.  相似文献   

4.
1998年进行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试验。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16℃产卵孵化,16.5℃幼虫培育,投喂金藻3011,8701和扁藻,14天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18天,中间保苗70天,出苗量达到42.19万粒/m^3。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水实验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三种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为1.460、1.662和2.909 mg/L;辛琉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44.598、182.167和39.334 μg/L;马拉...  相似文献   

6.
李鲁晶 《海洋渔业》1996,18(4):150-152,149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 ̄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16,40(9):1472-1478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μm;第9天开始,稚螺生长速度加快;第9~12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136.4μm;第13~16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307.3μm;第17~20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445.8μm。研究表明,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诱导脉红螺浮游幼虫的附着变态效果好,刚附着的长牡蛎稚贝和魁蚶稚贝可以作为脉红螺稚螺培育阶段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8~29℃、盐度24~25条件下,研究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选育系的早期发育及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受精卵经50 min发育至卵裂,经22~24 h发育至D形幼虫,经11 d发育至眼点幼虫并出现足,进入附着变态阶段。选育系的胚胎发育时间和浮游幼虫前期壳长、壳高与对照系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幼虫后期及至附着变态阶段,选育系与对照系的壳长和壳高差异显著(P0.05)。选育系的附着变态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系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发育前期缓慢,幼虫后期、稚贝期生长迅速;壳长和壳高的生长速度不同步,幼虫前期壳长生长快于壳高,后期壳高生长快于壳长,并于第28~30天时壳高超过壳长。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在幼虫和稚贝阶段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及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附着基处理方式及投放时机对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对附着基的不同处理无明显选择性,实际生产中以清洗过的细海沙为附着基最为合适;投放附着基的早晚对存活的大竹蛏稚贝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700μm以后其存活率降低,以500μm左右投放清洗好的附着基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出毛蚶育苗当中最佳附着基,本文对几种附着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四种对比,即油泥、网衣、网片、直接附着在池壁上。结果发现,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为潮间带表层油泥。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苗整齐,壳不挂脏。经过26d培育,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分别为:油泥68%,平均壳长1.3 mm;网衣54%,平均壳长1.1mm;网片47%,平均壳长1.1mm;直接附着在池壁42%,平均壳长0.9mm。  相似文献   

11.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1999,18(3):17-20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纪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养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虾夷扇贝育苗一般在1~4月份,正是比较寒冷冬季,室内育苗的成功率较低,由于海水温度较低,海上稚贝的保苗率也很低,有的甚至为零。为此我们近几年在虾夷扇贝育苗中,通过种贝蓄养、幼虫培育、下海保苗等措施入手,探索一套虾夷扇贝稳产高产育苗技术,并于2001年春在文登市北海综合育苗基地,取得单位水体平均出商品苗近100万粒(5毫米)的较高记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虾夷扇贝种贝购于大连长海县海区,2~3龄,大小10~16厘米,共260个雌贝,20个雄贝。2.育苗设…  相似文献   

13.
1992年莱州湾畔利用虾池暂养出池 海湾扇贝稚贝11.15亿粒,出商品苗2.4亿粒,保苗率为21.5%,出苗规格3~5mm,比到外地购飞商品苗提前15~天下海养殖。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是一种大型冷水性贝类,营养价值高,养成效益好,自1980年引进我国后已在辽宁、山东开展大规模的育苗及养成。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牡蛎等浅海贝类养殖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近几年从事虾夷扇贝稚贝海上保苗和商品苗运输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和早期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环  肖述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水产学报》2016,40(11):1713-1723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稚贝利用体内虫黄藻提供的营养就可以继续完成贝壳生长、器官发育。经过48 d和65 d的培育,分别成功获得壳长×壳高=(1174.0±146.5)μm×(1208.0±135.3)μm的稚贝约3万个,壳长×壳高=(1750.2±224.1)μm×(1816.5±226.5)μm的幼贝约0.5万个。本研究首次在国内人工繁育成功,获得了鳞砗磲苗种,为鳞砗磲人工大规模繁育、增殖放流、移植保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温度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发育的影响。蛤仔稚贝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其中以25℃为最好。在此温度范围内,稚贝生长迅速,成活率高达80%以上。稚贝对10℃以下的低温有强的忍耐性,也能忍耐35℃的高温,其死亡的临界温度在40℃左右。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4.0—33.5‰,最适盐度是20.5‰左右。在此盐度范围内,稚贝发育整齐,成活率高达85%以上。生长的盐度下限和上限分别为7.5‰和40.0‰左右。幼虫变态的适宜盐度在20.5~33.5‰之间,在此盐度范围内,幼虫成活率为65%以上。盐度在27‰时幼体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2.5%。幼虫变态的盐度下限为7.5‰左右,而上限则在于40.0—46.5‰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前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稚贝主要采取海区保苗法,因其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保苗的成活率较低,仅在10%左右,给广大渔民造成不少的损失。2006-2008年我们在莱州市仓北虾池中进行虾夷扇贝保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间育成率最高达到21.3%,现将试验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9.
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尤仲杰 《水产学报》2002,26(5):440-447
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对浙江省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刚孵化变态的D形幼虫壳长92-100μm,经10d培育达到180.5-201.5μm,平均每日增长8.9-10.2μm;稚贝附着后16d平均壳长从191.3μm增长到634.1μm,平均每日增长27.7μm;出库稚贝放养于围塘内,培育9个月平均壳长达到8.34mm,成为商品贝苗,平均每月增长0.86mm,其中9-10月份增长可达1.65mm;再经15个月培育达到成品贝,平均壳长28.57mm,平均每月增长1.35mm。泥蚶是一种慢生型贝类。对室内浮游幼虫、稚贝、中间暂养贝苗、成蚶养殖期间的多项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和称重,获得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将壳高500-700μm的出库稚贝放在沉淀池和养殖海区进行中间培育的对比试验,结果:经沉淀池培育到2-3mm在下海培育至5mm商品苗的保苗率为43%,直接下海培育至商品苗的保菌率仅为12%,商品苗规格基本相同,本试验开辟了海湾扇贝贝苗中间培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