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常用的增氧设备主要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流射式增氧机、喷水式增氧机和曝气增式氧机等。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主要是设置在水体上层,单独使用很难满足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而且能耗相对较高。曝气增氧又可细分为气石曝气增氧和微孔管曝气增氧两种,其区别在于气体的扩散器,  相似文献   

4.
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效增氧方法,选择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产性养殖池塘,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底充式增氧方法比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微孔管和PVC管作为充气管,两者增氧效果基本相同,PVC管道更经济实用;充气管道的合理间距为4~6 m,鼓风机的功率配置0.30 kW/667 m2,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最低值3 mg/L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5.
河蟹温室越冬,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和增氧泵增氧、无增氧机增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为:微孔增氧的8个越冬池平均成活率是83.3%,使用增氧泵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75.7%,无增氧机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53.2%,表明微孔增氧技术对提高西北高寒地区河蟹越冬成活率具有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典型增氧设备在养殖池塘中组合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和曝气式增氧机是目前我国池塘养殖使用的主要增氧设备;由于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4种形式的增氧机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为提高养殖池塘增氧设备的增氧效果,通过增氧设备对养殖池塘水体不同深度增氧效果的试验和养殖池塘自然增氧的试验,分析了4种典型的增氧设备的增氧性能和特点,提出了叶轮式增氧机与耕水机、水车式增氧机与耕水机、水车式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以及曝气增氧机与耕水机组合配置使用的混合增氧模式,可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增氧设备功能。通过组合使用,达到对养殖池塘水体最大限度的增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两种增氧机增氧效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进行了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果对比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 1.池塘 本市锦溪镇三联村的4口池塘,粘壤土、淤泥15~25厘米,虾蟹池覆盖30%~40%的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8.
正增氧机是池塘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增氧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2014年,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在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进行了微孔增氧、叶轮式增氧、涌浪式增氧3种增氧设备增氧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4口面积均为10亩、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作为试验池塘。2.1号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2号、3号池塘配备2.2千瓦微孔增氧设备一套(每个池塘14个盘),4号池塘配备2.2千瓦涌浪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9.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底管微孔增氧机在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对底管微孔增氧技术对参池环境和刺参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池中合理使用底管微孔增氧机可显著增加参池溶氧,并显著提高刺参重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增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中洋集团自2013年引进澳洲淡水龙虾进行温室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放养前准备工作(1)池塘准备:养殖水池采用水泥池4口,面积为400米2,池四周具有倒檐结构。在虾苗放养前池塘要经过充分曝晒,每池使用生石灰150千克消毒,一周后水池用高压水泵进行冲洗。顶部采用双层聚乙烯白薄膜。养殖池中设置食台、微孔增氧设备和水车  相似文献   

11.
立体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较常见的增氧方式为叶轮式和水车式表层增氧,但该种增氧方式仅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形成横向循环水流,池底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奉贤区金禾渔业合作社采用了底充式与叶轮式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技术应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4口,每口面积8亩,长方  相似文献   

12.
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和池塘应用效果,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增氧性能的试验和不同水深对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在池塘中进行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机更强的增氧能力,但不同配置的机型,增氧能力随配套功率和曝气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动力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增加曝气管布置深度可以提高增氧性能,安装深度从2 m增加到4 m,增氧能力增加285%,动力效率增加207%,与其它养殖池塘机械增氧设备相比,池塘水体越深,微孔曝气式增气机的增氧优势越明显。目前,池塘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配置方式不具优势,需要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13.
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氧气的传递效果,从研究增氧能力出发,依据SC/T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以直径为10m的标准室内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kPa、初始溶氧浓度为0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微孔曝气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能有效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与1.5kW射流式增氧机相比,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平均值为2.4kg/h,微孔曝气增氧机布管长度为2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25kg/h,布管长度为42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40kg/h,布管长度为98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12kg/h,布管长度为20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55kg/h,所以在目前试验布管密度条件下,增氧能力可以超过射流式增氧机。在进气口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曝气增氧机增氧速度随着布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影响微孔曝气设备增氧效果的因素及实际使用效果,按照CJ/T 3015.2—1993《曝气器清水增氧性能测定》标准要求在1 m×1 m×6 m方形水池中对长度1m、内径57.4 mm的曝气管进行试验。设定3个不同池塘水深组(2 m、3 m和4 m),在每个水深工况下调节3组不同的通气量(1 m3/h、2 m3/h和3 m3/h),对微孔曝气增氧设备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增氧时,增氧能力随曝气管浸没水深的增大而提高;动力效率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增氧能力随通气量的增加呈线性提高;动力效率随着通气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曝气管浸没水深和通气量的大小是影响微孔曝气增氧性能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对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溶解氧是养殖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养殖生产一般使用机械增氧.目前的增氧机械主要有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微孔增氧机组、水泵式增氧机、涌浪机等.可利用不同增氧机的特点,组合使用多台机械,实现平衡增氧.使用过程需定期维护,严防漏电伤人.微孔增氧机组管道须安装排水开关和气流控制开关.除工厂化养殖外,一般应遵循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等开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水车式增氧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车式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试验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水车式增氧机对于水深为1 m以内的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和搅拌效果,开启100 min左右,可使距增氧机10 m、水深0.9 m处水体溶氧值从6.5 mg/L左右上升到8.7 mg/L左右,和上层水体溶氧值趋于一致;运转时可形成一股较大的定向水流,对鳗鱼等喜好水流的鱼类较为适合。但水车式增氧机对<1.5 m的底层水体增氧作用较弱。本研究为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养殖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18.
微孔管道增氧采用水体基部铺设管道的方法,将含氧空气直接输送到水体底部,由下而上补充氧气,使中底部水层同样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有效地摒弃了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溶解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涌浪式增氧机的性能,对13台样机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增氧性能试验,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养殖池塘中进行提水性能和造浪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涌浪式增氧机的绝对增氧能力与同功率水车增氧机相近,在标准水池试验的平均增氧能力Q_S和动力效率E_S达到SC/T6017—1999《水车式增氧机》标准的要求;1.5 kW涌浪式增氧机的提水性能可以达到3 006.05 m~3/h,提水动力效率为1 869.4 m~3/kW·h,理论上,一台1.5 kW的涌浪式增氧机运行1 h可以完成一个100 m×50 m标准养殖池塘底层水体和上层水体的交换;涌浪式增氧机可以在距离固定位置30 m的水面形成波幅为80 mm的波浪。研究表明:在实际使用中,涌浪式增氧机的增氧效率优于水车式增氧机;在相同面积的养殖池塘中,使用相同功率涌浪式增氧机的数量比叶轮式增氧机的要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微孔增氧对河蟹池塘养殖的作用,选择A组池塘5口2.35hm2,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试验池塘,B组池塘5口2.33hm2不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对照池塘,2008-2010年连续3年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A组比B组平均增加河蟹产量820.9kg/hm2,达80.05%;成蟹平均规格135.6g,每只增加15.2g,达12.62%;平均产值增加48 725.5元/hm2,达86.92%;平均利润增加29 044.1元/hm2,达128.89%;投入产出比提高17.96%。说明:底部微孔增氧可改善蟹塘水质,大幅减少鱼药的使用,提高河蟹安全质量水平;促使蟹池底部有机质转化为水草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氮,提高水草生物量,蟹池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河蟹池塘微孔增氧健康养殖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