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2012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开展的4个航次68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丰度等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30科48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更替明显。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狭额绒螯蟹、日本沼虾、安氏白虾、纵肋织纹螺、红带织纹螺、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均为潮下带优势种。特征种以甲壳动物类群为主且代表和反映了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丰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54.94个/m2,冬季最低,仅为19.18个/m2;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秋季,为92.76 g/m2,冬季最低,仅为23.57 g/m2。长江口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多样性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夏季相对其它季节能维持更高的多样性。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发现,春夏秋聚为1组,冬季为1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潮下带底栖动物群落在春夏秋3季受到严重干扰,而冬季受到中度干扰。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淼  周轩  洪波 《中国水产科学》2018,25(3):663-673
为研究杭州湾北部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于杭州湾北部进行的桁杆拖网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元统计和ABC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北部共出现大型无脊椎动物22种,隶属4纲5目15科18属,十足目(Decapoda)所占种类数比例最高,达77.3%,其次为狭舌目(Stenoglossa),占比仅为9.1%。调查海域共出现5种优势种,分别是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 pacific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安氏白虾为四季优势种,葛氏长臂虾为冬季、春季和秋季优势种。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44%相似性水平下可分为2个群组,Ⅰ组为冬春组,Ⅱ组为夏秋组,组间差异系数达到57.76%。ANOSIM显示群组间差异极显著(R=0.4,P0.01)。BIOENV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温、盐度组合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39。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优势种以小型虾类为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群落的演替可能受温度、盐度变化及优势种的洄游习性影响,群落处于严重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至2014年,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了8个航次104个站点的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种类均匀度(E)、种类丰度(D)和优势度指数(Y)等指标参数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应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2013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49种,2014年40种,每年不同季节种类更替明显。2013年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2014年分别为冬季和夏季,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和丰度明显不同。不同年份的特征种均以甲壳动物类群为主,鱼类优势种增多。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相对于同年度其他季节有更高的多样性,年度变化上多样性指数整体增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2013年夏秋冬聚为1组,春季为1组;2014年春夏秋聚为1组,冬季为1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2013年四季受到中度干扰,2014年春夏秋受干扰不明显,冬季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干扰。本研究结果为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济南地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河流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并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49×10~3、0.56×10~3和1.03×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三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1.33、1.37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综合分析初步表明,济南地区河流水质总体受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的一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春、夏和秋季对扎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以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底栖动物主要有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组成,共计93种(属);物种数在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物种数最少。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Sinnpson优势度指数(D)是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采用寡毛类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区域水质污染程度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济南市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完整性的探究,于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在济南市全流域31个采样站位进行3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样品采集和水体环境因子的野外采样调查。通过分类、鉴定、数据整理与分析,计算得到3次大型底栖动物生完整性评价指数(B-IBI),分析济南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进而对济南市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南部山区位于并渡口-卧虎山水库这条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物群落结构比较完整,生物多样性较高,生态环境状况比较健康;济南市主城区人为干扰程度较大,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3个季节的渤海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动。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96种游泳动物,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37种、头足类4种。各季节优势种物种数为2~5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500),春季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脊腹褐虾,夏季优势种为鳀、口虾蛄、矛尾虾虎鱼、枪乌贼和葛氏长臂虾,冬季优势种为脊腹褐虾、矛尾虾虎鱼、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斑尾刺虾虎鱼。游泳动物相对丰度在春季最小,为244尾/h,夏季最大,为11 391尾/h;相对生物量在春季最小,为1.56 kg/h,夏季最大,为38.57 kg/h。从春季到冬季,渔获物相对丰度和相对生物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61~4.99,春季最高,冬季最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1.83~2.40,冬季最低,春季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49~0.59,冬季最低,春季最高。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表明,渤海各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并无明显季节变动。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渤海春、夏、冬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主要由鳀、枪乌贼和口虾蛄资源量季节变动所致...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上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笔者于2008年春、夏和秋三季对扎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组成,共计93种(属);春节物种数最高(64种),秋季次之(54种),夏季最少(38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夏季Sinnpson优势度指数(D)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1.
12.
Semen cryopreservation in the Salmonidae and in the Northern pi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s the data on a semen cryopreservation method for the Salmonidae (Oncorhynchus mykiss, Salmo trutta f. lacustris, Salvelinus fontinalis, Salvelinus alpinus, Salmo trutta f. fario, Hucho hucho, Coregonus lavaretus, Thymallus thymallus) and for the Northern pike (Esox lucius) published during recent years. It describes (1)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perm viability; (2) the protective efficiency of substances specifically for prote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s of cells and the process of extender development; (3) the freezing, thawing and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 and (4) the tolerable deviations from the freezing protocol for more easy application. Finally, biomarkers are reported that predict the suitability of semen for cryopreserv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frozen–thawed semen.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不同学者对河纯毒素起源的几种解释,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河纯毒素是河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的解释较为合理。本文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河鲍毒素的控毒手段以及河纯毒素作为一种工具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Underlying principle for fluid therapy is the knowledge about distribution of body water (60% of body weight) into compartments: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fluid (ICF, ECF) cover respectively one half, one sixth of the latter fills the intravascula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ions and molecules in the lost fluids, dehydration is classified into hypertone, hypotone and isotone.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PCV, hemoglobin, total protein, urine analysis, electrolyte and blood gas evaluation) are crucial features for determination of dehydration rate, acid-base and electrolyte imbalances. Derangements of body-fluid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 and their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The quantity of fluids necessary for rehydration of the patient i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findings. Overhydration risk has to be considered more seriously in cats than dogs. Intravenous, subcutaneous, oral and intraperitoneal infusions are feasible. A survey to technical aspects and required instruments is presented in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的有机胺具有潜在的气候效应,这是当今国际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是大气中有机胺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海水中有机胺检测难度较大,导致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体内有机胺前体物的浓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有机胺的影响,阐述了沉积物、海水及大气中有机胺的浓度特征,分析了海洋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形成途径,并指出海水中有机胺检测的难点及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气候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epilepsies is reviewed for dogs and cats. In dogs, especially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must be regarded as useful drugs for chronic treatment on account of their elimination rate and bioavailability.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valproic acid and benzodiazepines are eliminated so rapidly that a therapeutic value cannot be expected. In cats, phenytoin, phenobarbital, valproic acid and diazepam must be regarded as suited for chronic treatment, but there is a definite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a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clonic-tonic generalized seizures (grand mal) in dogs. The effect of primidone depends mostly on its metabolite phenobarbital. Since primidone, given in high dosage 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gives rise to liver damage, phenobarbital is regarded as the drug of first choice. A status epilepticus may be treated by i.v. injection of diazepam, clonazepam, phenytoin or lidocaine. In cats with grand mal, treatment with daily doses of about 1 mg/kg diazepam may be tried. It proved effective for longer time periods without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There is no reliable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other drugs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鸭绿江网箱养殖的病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网箱养殖主导品种为镜锂、鲫鱼、鲇鱼,常发多种疾病;分析了鱼病流行的规律,探讨了病害发生的原因,从10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网箱养鱼疾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荣  陈亚瞿  左涛  王克 《水产学报》2003,27(Z1):31-38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 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 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秋季航次最高丰度为280 ind·m-2,出现在长江口,盐度仅24~27.宽额假磷虾仅见于秋季航次,分布在黑潮和台湾暖流影响下的高温(>21℃)高盐(>33.5)水域,最高丰度为160 ind·m-2.其它6种磷虾数量稀少,除小磷虾(Euphausia nana)外均为暖水性种类.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铁元素含量对鱼菜共生系统水质及鱼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饲料中铁元素含量,研究其对鱼(金鲫)、菜(红皱生菜和红油阿拉斯)生长和系统水质的影响。实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饲料铁含量分别为0、0、10、20、40和80 mg/kg。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水体质量有净化作用;不同铁含量对金鲫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中铁含量为20 mg/kg时,金鲫鱼存活率和鱼体增重率均达到最大值;饲料中铁含量为80 mg/kg时,金鲫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出现下降趋势;饲料中不同铁含量对两种蔬菜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在增重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铁元素能够促进金鲫和蔬菜的生长,当铁元素含量为20 mg/kg时,该鱼菜共生系统具有最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根据生长速度和出现率,把沙海蜇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发生初期,时间为6月上旬,出现率较低,个体较小;快速生长期,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现率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略有降低;暴发期,时间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出现率和伞径均达到最大值,生长速度呈现持续降低趋势。监测夏季长江口近海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对于预测当年伏季休渔后东黄海的沙海蜇暴发和对渔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