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缢蛏是海水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缢蛏采捕困难,机械化收获短期内难以实现,作为基层渔技推广者,如何研发一种简单、实用、易推广的缢蛏收获或者养殖的方式,解决缢蛏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2015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埋入养殖滩面50厘米,然后覆盖泥土进  相似文献   

2.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为了有效解决缢蛏与三疣梭子蟹同塘养殖的互残问题,我们采取在缢蛏养殖滩面上覆网的保护措施,保证了缢蛏和三疣梭子蟹在同一养殖塘中和谐共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我们2010年缢蛏和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icta)系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采用对虾池立体混养缢蛏技术后,缢蛏不仅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而且肥温度高,产品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这种新的养殖方法,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成功的,为对虾池综合利用水体开创了新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过程中,采用在滩面下覆网养殖缢蛏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塘面积1.67hm2,缢蛏产量18 000kg/hm2,梭子蟹产量840kg/hm2,日本对虾产量540kg/hm2,池塘综合平均产值达到24万元/hm2。起捕缢蛏人工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覆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可减少人工工资55 260元/hm2,实现省时省钱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养殖以其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中国较早开展规模化养殖的贝类之一,与牡蛎、蚶类和蛤仔共称为四大养殖贝,尤其在福建和江浙地区缢蛏养殖业属于支柱产业,但其采捕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缢蛏采收机,该设备创新收获方法,将采收、分选和收集3个工序融合在一个工作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整机核心部分采收清洗装置进行设计,工作高度791 mm,入泥口宽度500 mm。为克服采收清洗装置采收时筛孔可能出现的漏贝情况,针对缢蛏生物学特性,利用缢蛏限深养殖试验确定不同穴居深度的缢蛏壳宽、壳高和壳长,从而得出最佳筛孔设计参数,筛孔直径范围在10~12 mm。该机不仅适应以缢蛏为代表的薄壳贝类采收,同时可以为薄壳贝类采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殖池溏的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轮虫;中国明对虾的食物来源为鳀鱼、虾夷扇贝下脚料和蜢虾;缢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底栖硅藻,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褐牙鲆粪便;褐牙鲆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中国明对虾,其次为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海蜇的营养级为2.09~3.43,平均值为2.81;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为3.11~4.04,平均值为3.72;缢蛏的营养级为2.37~2.94,平均值为2.62;褐牙鲆的营养级为2.63~3.83,平均值为3.42。综合分析发现,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缢蛏滤食底栖硅藻,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摄食投喂的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褐牙鲆也摄食部分中国明对虾,两者的粪便不仅为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生长提供营养,还为缢蛏提供了饵料。上述研究结果为多品种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等优点,发展缢蛏养殖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从1996年开始大力推广缢蛏养殖技术,平涂缢蛏养殖面积从1996年的84亩发展至2000年的5400亩,单产从1996年的平均100kg提高到2000年的平均800kg.尤其在1999年~2000年的800亩平涂缢蛏高产养殖区,通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经抽测亩产平均达1049.67kg.现就平涂缢蛏高产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缢蛏养殖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滩涂养殖贝类.几年来,我们采用网围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现将几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环境恶化,养虾业遭到沉重的打击。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水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我们采用虾池隔离法间养缢蛏获得成功,1995年全市对虾和缢蛏间养面积4600亩,新增加缢蛏产量960吨,产值1300万元。现将对虾和缢蛏间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条件: 虾池要求以适合对虾和缢蛏养殖的环境条件为前提。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虾池面积一般50亩左右;池底要求以泥为主的底质,并在离池堤5m左右挖一环沟(环沟与池堤间成一宽5m左右的滩面,该滩面高于虾池中间的滩面,用于养殖缢蛏);池子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效水深1.5~2.0m。 二、清池: 缢蛏苗比对虾苗早进池,在缢蛏苗播养前应对其底质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冬季空闲时排干池水,清除其池底污泥,并将养殖缢蛏的滩面翻泥20~30cm,晒池1~2  相似文献   

10.
缢蛏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历史悠久,是一种具有生长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的海产贝类之一。对缢蛏苗进行短期强化培育,可有效提高缢蛏苗产量,提升缢蛏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黄标武  黄瑞 《水产养殖》2012,33(5):35-37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比重,生长比缢蛏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推广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近江蛏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等优点,发展缢蛏养殖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从1996年开始大力推广缢蛏养殖技术,平涂缢蛏养殖面积从1996年的84亩发展至2000年的5400亩,单产从1996年的平均100kg提高到2000年的平均800kg。尤其在1999年~2000年的800亩平涂缢蛏高产养殖区,通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经抽测亩产平均达1049.67kg。现就平涂缢蛏高产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选择养成场地选择地势平坦,每天干露2h~3h的略有倾斜的…  相似文献   

13.
用数值法计算圆形沉浮式深海网箱的下潜水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系列力学关系,给出了深海沉浮式养殖网箱的运动方程组,在网箱下潜深度的研究中采用绕射理论和Morison方程进行了波浪力分析,讨论了网箱的下潜深度随波浪的波高、波长及周期的变化情况,得出下潜水深比较小时深海网箱的波力变化快,当达到某一个下潜深度以后,波力的变化趋于平缓,从而为深海网箱选用最佳工况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群众喜爱的海味佳品.它与蛤仔、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针对缢蛏传统养殖常常发生病害的问题,各地积极总结有关经验,自1990年代起,不断探索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本文着重分析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推广这些模式,实现缢蛏的规模化、无公害、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5.
《齐鲁渔业》2008,25(4):31-32
缢蛏养殖在山东海阳市已有23年历史了,2001年海阳缢蛏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但其养殖的缢蛏苗种一直是由外省提供的,在海阳市乃至山东省并没有缢蛏苗种的育苗单位,这是海阳缢蛏养殖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6.
正缢蛏养殖历史悠久,随着贝类育苗技术的发展,缢蛏苗种由半人工采苗发展到以人工育苗为主、半人工采苗为辅的状态。多年的人工育苗,亲贝选用不当与频繁近交等问题已导致缢蛏遗传多样性降低,引起缢蛏种质资源的退化。近年来,缢蛏一龄养殖个体普遍较小,二龄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欠佳,市场上尚未有人工选育的缢蛏良种。为此,人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个体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缢蛏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又名蛏子,江苏称其为海蛏、浙江称蜻等,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在我国北自辽宁、山东,南至广东、福建都有分布,其中以福建、浙江近年养殖业发展最快,并迅速发展到江苏、山东等地。其肉丰腴脆嫩,鲜美清甜,药物功效显著。随着“蓝色革命”时代的迅速发展,海水贝类养殖等相关研究日益兴起,缢蛏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缢蛏的有关养殖技术加以综述。一、养殖技术缢蛏养殖…  相似文献   

18.
缢蛏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海产品.缢蛏养殖生产近年来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缢蛏在滩涂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敌害生物,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抑制着产量的提高.现把缢蛏滩涂养殖过程中几种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恢复和增殖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资源,江苏省海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缢蛏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近3年的推广,2002年全市5500亩适宜缢蛏养殖的淤泥质滩涂基本开发利用。在推广平涂缢蛏养殖技术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五个关键技术的推广。一、苗种运输技术近三年来,缢蛏养殖发展迅猛,使本地苗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要从浙江玉环、乐清地区组织大批蛏苗,长途运输,因而对苗种的运输技术要求很高。运输蛏苗一般选择3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20.
信息总汇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深海潜网养殖系统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朱继懋教授负责的国家 863计划课题“深海潜网高产养殖系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生产标准已编制完成。产品近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0 0 2 1 8762 .0 )。该系统由圆筒型网箱、上浮下潜、水下定位、水下监控、防盗报警等系统组成 ,价格约 2 0万元 /套。它遇风浪或赤潮时可以下潜到海水中 4— 5 m深度。网箱周长有 30、40、5 0、60、70、80 m等 6种规格 ,网深为4、6、8、1 0、1 5 m (视水域深度而定 ) ,网目规格为1 2— 1 5 mm。抗浪能力 :波高 2 - 3m,抗流能力 :<1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