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群众喜爱的海味佳品.它与蛤仔、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针对缢蛏传统养殖常常发生病害的问题,各地积极总结有关经验,自1990年代起,不断探索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本文着重分析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推广这些模式,实现缢蛏的规模化、无公害、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2.
为了恢复和增殖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资源,江苏省海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缢蛏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近3年的推广,2002年全市5500亩适宜缢蛏养殖的淤泥质滩涂基本开发利用。在推广平涂缢蛏养殖技术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五个关键技术的推广。一、苗种运输技术近三年来,缢蛏养殖发展迅猛,使本地苗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要从浙江玉环、乐清地区组织大批蛏苗,长途运输,因而对苗种的运输技术要求很高。运输蛏苗一般选择3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3.
黄标武  黄瑞 《水产养殖》2012,33(5):35-37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比重,生长比缢蛏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推广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近江蛏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缢蛏是我省沿海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的传统养殖品种,也是为消费者所喜爱的水产品。全省缢蛏的年养殖面积在20万亩,产量10多万吨。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差异。单产高低非常悬殊,高的亩产达1000多公斤。低的仅几百公斤。1991—1992年我省实施了全国渔业“丰收计划”——“滩涂贝类(缢蛏)养殖高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推广了蛏田建造、早放密养、涂间管理、防治敌害等技术。在乐清、三门两县10个乡镇二年共推广30720亩,总产缢蛏32558吨,亩产  相似文献   

5.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为了有效解决缢蛏与三疣梭子蟹同塘养殖的互残问题,我们采取在缢蛏养殖滩面上覆网的保护措施,保证了缢蛏和三疣梭子蟹在同一养殖塘中和谐共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我们2010年缢蛏和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缢蛏俗称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较为广阔的销售市场,是福建、浙江、广东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在沿海农村,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安全等特点,生产技术易于推广普及,是沿海农村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7.
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marck)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本文围绕缢蛏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整建、苗种选择和运输、蛏苗播放、养成期管理及成蛏收获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朱于来 《科学养鱼》2016,(11):43-45
正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混合养殖是江苏省响水县及周边沿海滩涂近10年来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养得较好的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为了更好地总结推广该虾蛏混养模式,提升当地海水养殖经济效益,2014-2015年,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在位于响水县沿海的海珍品养殖总公司第十一分场,开展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海水池塘高效混合养殖  相似文献   

9.
正缢蛏养殖历史悠久,随着贝类育苗技术的发展,缢蛏苗种由半人工采苗发展到以人工育苗为主、半人工采苗为辅的状态。多年的人工育苗,亲贝选用不当与频繁近交等问题已导致缢蛏遗传多样性降低,引起缢蛏种质资源的退化。近年来,缢蛏一龄养殖个体普遍较小,二龄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欠佳,市场上尚未有人工选育的缢蛏良种。为此,人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个体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缢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海产养殖贝类。俗称蛏、蜻或(虫先)。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收益大及分布广的特点,是个重要的发展养殖对象。目前,在生产方面阻碍缢蛏养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苗种来源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发展缢蛏养殖事业,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解决缢蛏苗种来源的一些基本知识,提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缢蛏俗称蛏、蜻或(虫先)。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缢蛏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其在浙江、福建等省,渔(农)民养殖缢蛏的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经验。一般亩产3,000斤左右,高的亩产超万斤。养殖缢蛏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易于推广。因此,群众把缢蛏作为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蛏子     
<正>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贝类,壳长形而两端圆,长可达8厘米。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像是被绳子勒出来的,故名缢蛏。缢蛏养殖具有生长快,生产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滩涂养殖贝类。从四百年前开始至今缢蛏一直是我国滩贝养殖的主要品种,其自然分布和生产优势均在闽浙两省。螠蛏收获播种后经5  相似文献   

1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养殖以其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中国较早开展规模化养殖的贝类之一,与牡蛎、蚶类和蛤仔共称为四大养殖贝,尤其在福建和江浙地区缢蛏养殖业属于支柱产业,但其采捕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缢蛏采收机,该设备创新收获方法,将采收、分选和收集3个工序融合在一个工作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整机核心部分采收清洗装置进行设计,工作高度791 mm,入泥口宽度500 mm。为克服采收清洗装置采收时筛孔可能出现的漏贝情况,针对缢蛏生物学特性,利用缢蛏限深养殖试验确定不同穴居深度的缢蛏壳宽、壳高和壳长,从而得出最佳筛孔设计参数,筛孔直径范围在10~12 mm。该机不仅适应以缢蛏为代表的薄壳贝类采收,同时可以为薄壳贝类采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缢蛏属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沿海,是传统养殖品种之一,尤以浙江、福建两省人工养殖较为普遍,是海水贝类养殖的当家品种。近几年缢蛏养殖在江苏省也迅速展开,最初只是养殖技术问题,而很少有疾病的问题。由于目前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的来源也多,疾病也频繁发生,死亡较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自己对缢蛏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见解,供广大蛏农和技术人员参考。1抓好苗种关1.1苗种的来源目前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浙江的玉环、乐清和福建的宁德、连江,浙江的宁波、三门、宁海也有部分缢蛏苗种进入。…  相似文献   

15.
黑鲷、对虾、缢蛏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虾贝生态养殖是优化养虾池塘生态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 ,我们在乐清湾沿岸虾塘实施千余亩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技术示范 ,取得了平均亩产9~12厘米体长对虾50公斤、黑鲷20公斤、缢蛏500公斤或泥蚶250公斤的产量 ,每亩毛利润6000元。现将其生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改造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 ,面积以5~30亩大小为宜。待上年虾塘养殖产品收获完毕 ,就可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耙平 ,并按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对养殖生态地形的要求改造常…  相似文献   

16.
缢蛏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缢蛏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在我国北自辽宁、山东,南至福建、广东都有分布,其中以浙江、福建两省养殖发展最快。缢蛏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食用及药用价值。缢蛏已成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对它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及养殖技术人员的重视,但在养成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作者根据长期的养殖经验,对缢蛏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缢蛏的养殖增收增效提供技术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围塘底铺网养殖缢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概况近年来由于缢蛏人工捕捉成本提高,而缢蛏的价格增幅小,给养殖经济效益带来新的冲击。在浙江沿海如三门湾沿线,养殖户与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以限制其下潜深度为手段的新型养殖技术——底铺网养殖应运而生。底铺网养殖技术原理是合理限制缢蛏下潜深度(自然生长条件下其下潜  相似文献   

18.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icta)系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采用对虾池立体混养缢蛏技术后,缢蛏不仅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而且肥温度高,产品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这种新的养殖方法,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成功的,为对虾池综合利用水体开创了新途。  相似文献   

19.
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等优点,发展缢蛏养殖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从1996年开始大力推广缢蛏养殖技术,平涂缢蛏养殖面积从1996年的84亩发展至2000年的5400亩,单产从1996年的平均100kg提高到2000年的平均800kg.尤其在1999年~2000年的800亩平涂缢蛏高产养殖区,通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经抽测亩产平均达1049.67kg.现就平涂缢蛏高产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缢蛏 (Sinonovaculaconstricta)为海产经济软体动物 ,俗称“毛蛏”(本地 )、亦称蛏 (福建 )、蜻 (浙江 )。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除供鲜食外 ,还可加工成蛏干和蛏油 ,畅销国内外。缢蛏在我市沿海滩涂虽也有自然分布 ,但面狭量少。在 60、70年代曾形成过一定的生产能力 ,以后由于长期的只捕不养等原因 ,自然资源日益衰竭 ,基本上形不成产量。为了恢复和增殖缢蛏资源 ,我局组织实施了缢蛏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近 3年的推广 ,到 2 0 0 2年全市 550 0亩适宜缢蛏养殖的淤泥质滩涂基本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后 ,年新增缢蛏产量 1 82万kg。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