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齐鲁渔业》2008,25(11):42-42
10月份,全省各市对23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乌鳢、罗氏沼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牙鲆、虹鳟、鲟、海带、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梭子蟹、牡蛎、缢蛏、中华鳖17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鲫、鲤、鲢鳙、鲂、刺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7种病害,  相似文献   

2.
《齐鲁渔业》2008,25(8):12-12
7月份,全省各市对26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测报数据显示:牙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斑节对虾、海带、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痢贝、牡蛎、缢蛏、中华鳖11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鲫、鲤、乌鳢、鲢鳙、虹鳟、鲟、鲂、黄河口鳖、大菱鲆、河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  相似文献   

3.
正东港市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12万亩,境内有鸭绿江、大洋河等多条江河入海,向海洋中注入大量的营养盐,近海水质肥沃,饵料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海蜇、贝类、鱼、虾等生物的生长。我市从2001年开始养殖海蜇,主要采用海蜇、缢蛏、对虾、牙鲆混养模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有一位养殖户在养殖品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深挖池、大换水"的养殖方式,取得了很高且稳定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食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收集到的小眼绿鳍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93种,磷虾类、长尾类和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其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小眼绿鳍鱼以太平洋磷虾、脊腹褐虾和鳀鱼为主要食物;夏季以细巧仿对虾、脊腹褐虾、口虾姑和葛氏长臂虾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太平洋磷虾、戴氏赤虾、细螯虾和鳀鱼为主要食物;冬季以鳀鱼、细螯虾、褐菖鲉和对虾为主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P0.05),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但长尾类和鱼类在四个季节都有分布。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东海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与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放养在虾塘中,与对虾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底栖藻类、有机碎屑,减少因沉淀在塘底的饵料腐败变质而引起水质恶化和虾病.大弹涂鱼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兼食蓝藻,营养级低,食物链短.它的食性从仔、稚鱼的肉食性转变为幼鱼的植物食性,从幼鱼直到成鱼,保持植物食性不变.因此,它不但不摄食仔虾,更不会与对虾争食,而且可与对虾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可与大弹涂鱼混养的对虾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  相似文献   

6.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于2014年在盘山县三道沟选择8口池塘、共计823.9亩进行海蜇与菲律宾蛤仔、对虾和鱼耦合养殖研究,总结关键技术如下。一、池塘清理池塘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水质和底质,是海蜇与菲律宾蛤仔、斑节对虾或中国明对虾及斑尾复虾虎鱼耦合养殖的基础。水质主要受水源数量和质量及底质的影响,而底质又是水质的营养"贮存库""调节池"和病原的"庇护所",是水质管理的难点和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所以,海蜇与菲律宾蛤仔、斑节对虾或中国明对虾及斑尾复虾虎鱼耦合养殖中管理和清理好池底至关重要。因此,池塘清理的关键是在保持池底营养"贮存库"和水质"调节池"的作用前提下,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8.
张继红  吴桃  高亚平  唐望 《水产学报》2013,37(5):727-734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相似文献   

9.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 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 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地区海水池塘主要进行海蜇、缢蛏、中国对虾与牙鲆立体养殖,上述品种除牙鲆外均可当年达到商品规格,而牙鲆需要两年的养殖周期,因此牙鲆当年的大规格苗种越冬成为重中之重,而伴随着前几年刺参养殖的热潮,沿海地区建造了大量的刺参工厂化育苗室,但近两年刺参市场低迷,很多刺参工厂化育苗室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利用刺参工厂化育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虾夷扇贝的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数值模型,为进一步构建北方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奠定基础。根据DEB理论,以水温和叶绿素浓度作为强制函数,基于现场及室内实验收集DEB模型参数,针对桑沟湾养殖环境和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利用STELLA软件构建了虾夷扇贝的DEB模型,以长海县养殖环境和1龄、2龄、3龄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1)构建的DEB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的生长,反映了不同时间的能量分配情况;(2)在桑沟湾,6月1日至9月25日期间水温的限制性强于食物限制;在长海海域,9月15日至次年的6月20日期间食物的限制性强于水温的限制,由此推断,长海海域虾夷扇贝的养殖密度过大,可能超出了海域的养殖容量。另外,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能量分配系数k以及食物摄食能力参数–最大体表面积吸收率PAM、半饱和常数Xk,对虾夷扇贝生长模拟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PAM提高10%,生长模拟结果可增加13%。因此,这些敏感性较大的参数需要通过室内实验或者现场实验准确测定,谨慎赋值。  相似文献   

12.
虾蟹类养殖中饵料生物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所以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是幼蟹、幼虾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的早期生长,增强虾、蟹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许多生产实践证明,重视饵料生物培养可降低投饵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一、池塘中的饵料生物广义来说,池塘中的底栖小动物及硅藻都是虾、蟹的饵料,包括原生动物、甲壳类、圆虫类、昆虫类、软体动物和底栖硅藻等。在虾、蟹胃内经常见到的饵料生物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养鱼》2008,(3):78
一、"蛏贝宝"在海水贝类养殖中的地位硅藻是海洋经济动物的直接饵料或间接饵料。"蛏贝宝"——硅藻活饵料是海水池塘缢蛏、杂色蛤、虾类养殖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生物饵料,它具有以下优点:硅藻的复苏率高,繁殖速度快,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达70%左右,适口性强,易于消化吸收,属于生态饵料,同时也为高密度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对水生动物投喂饲料的互补作用。池塘内虾、贝产量的高低与硅藻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近两年使用对比,此产品在海水养殖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使用"蛏贝宝"能  相似文献   

14.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群众喜爱的海味佳品.养殖缢蛏具有生产周期短,易管理,成本低,效益高,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在对虾塘里混养缢蛏,可充分利用水体,不但可以增加贝类的产量;还可避免因残饵腐败引起的水质恶化,减少虾病发生;贝类的排泄物又能促进浮游生物和底栖硅藻的繁殖,为对虾提供天然饵料,有利于对虾生长,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虾贝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齐鲁渔业》2008,25(6):14-14
5月份,全省各市对25个养殖品种(鱼类10种,甲壳类6种,贝类6种,藻类1种,棘皮动物1种,两栖类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鲂、牙鲆、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梭子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海带、中华鳖15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鲤、鲫、乌鳢、鲢鳙、虹鳟、鲟、大菱鲆、河蟹、刺参10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4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7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疾病2种,藻类危害1种,其它病害3种。测报数据显示: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10月份,全省各市对16个水产养殖品种(鱼类7种,甲壳类3种,贝类4种,棘皮动物1种,藻类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鲫、乌鳢、虹鳟、大菱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扇贝、虾夷扇贝、牡蛎、缢蛏和海带11个养殖品种没有发生病害;草鱼、鲤、南美白对  相似文献   

17.
《齐鲁渔业》2009,(6):60-60
5月份,全省各市对24个养殖品种(鱼类10种,甲壳类6种,贝类4种,藻类1种,棘皮动物1种,两栖类2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鲢鳙、鲂、牙鲆、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河蟹、梭子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海带、中华鳖、黄河口鳖16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全程利用生物饵料养殖对虾具有投资少、无污染、对虾生长速度快、无药物残留等优点,本文主要对利用好生物饵料,以实行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做初步探讨。一、基础饵料对虾养殖池塘中,自然繁殖、人工施肥繁殖、移植的饵料生物以及所有被对虾利用的有机碎屑形成了对虾的基础饵料,并能够被对虾直接利用,对对虾的发育具有决定意义,它们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等。对虾处于仔虾阶段时,其生长、养殖成活率与池塘内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较大的关系,但在正常情况下,仔虾阶段时间较短,几乎所有的养殖池均可满足对虾对饵料的需求以过渡到幼虾。随着…  相似文献   

19.
我地区海水池塘主要进行海蜇、缢蛏、中国对虾与牙鲆立体养殖,上述品种除牙鲆外均可当年达到商品规格,而牙鲆需要两年的养殖周期,因此牙鲆当年的大规格苗种越冬成为重中之重,而伴随着前几年刺参养殖的热潮,沿海地区建造了大量的刺参工厂化育苗室,但近两年刺参市场低迷,很多刺参工厂化育苗室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利用刺参工厂化育苗池进行了牙鲆大规格苗种低温越冬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任福海  郑毅 《河北渔业》2010,(3):14-14,26
利用26.7hm2池塘,通过接种单胞藻培养优势生物种群,使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的方法,稳定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每hm2产海蜇6180kg、缢蛏5100kg、牙鲆360kg、对虾157.5kg,实现总产值416.7万元,利润252.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