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鲤鱼血清中促性腺激素、17β雌二醇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雌、雄鲤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和17β-雌二醇(17β-E_2)的含量进行周年测定。GTH的常年分泌量,雌鲤平均为8.94±5.94ng/ml(12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月份);雄鲤常年平均为8.72±5.20ng/ml(10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1月份)。17β-E_2的含量,雌鲤1-4月份较高,平均为2019.48±754.49pg/ml(全年峰值在2月份)。产卵季节后,卵巢开始退化,17β-E_2含量下降。5—8月平均为454.58pg/ml,产卵前后差异性显著。这表明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与血清中17β-E_2含量变化的密切相关性以及雌二醇对GT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生物技术方法,比较分析和测定正常(体质量20~30g)和早熟(95~130g)雄性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副性腺蛋白和血淋巴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雄性河蟹和早熟雄性河蟹的副性腺中蛋白质的种类无明显差异,但是,早熟雄性河蟹副性腺中分子量在66.4~97.2k D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雄性河蟹。早熟雄性河蟹血淋巴中睾酮和17β-雌二醇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雄性河蟹。分子量在66.4~97.2kDa间的河蟹副性腺蛋白质、睾酮及17β-雌二醇含量低可能是雄性河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仅为鱼油组的56.9%和32.57%,受精率也较鱼油组显著降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续,对照组河蟹肝体指数(HSI)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GSI)持续上升,Ⅲ1~Ⅲ2期增幅最大,Ⅲ2期雌蟹GSI值高达9.15,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实验组,且同期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Vg)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不同,各饲料组卵巢发育期的物质积累峰值主要发生在Ⅲ2~Ⅳ期,GSI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发育的第Ⅳ期,磷脂组与鱼油组Ⅳ期的GSI最高,分别为11.50和11.25,花生油组次之(8.85),猪油组最低(7.30);猪油能明显提高河蟹性腺发育早期血淋巴中Vg的含量,但当性腺成熟至Ⅳ期时,除卵磷脂组外,其他饲料组血淋巴Vg含量较Ⅲ2期显著降低,且猪油组和对照组血淋巴中V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结果表明,Ⅲ1~Ⅲ2期是河蟹雌体肝胰腺营养物质向卵巢转移,卵巢营养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且饲料脂肪源可通过影响卵巢中卵黄蛋白源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综合比较,卵磷脂也可以作为河蟹雌性亲体的优质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群体组成、生长、死亡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6月~2008年11月从广西北海,广东江洪、企水,海南东方、三亚等五个港口底拖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随机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海域多齿蛇鲻雌、雄群体的组成、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齿蛇鲻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04.3~398.0 mm,平均叉长215.4±62.9 mm;体重范围8.0~809.0 g,平均体重121.2±122.8 g;雄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22.7~345.0 mm,平均叉长211.1±45.9 mm;体重范围13.3~434.5 g,平均体重101.1±72.6 g。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全年各月渔获量中雌性个体均多于雄性个体,雌、雄性比约为1.79∶1,周年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各月性比波动于1.29∶1~3.68∶1;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但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进入性成熟季节的时间稍早;雌、雄群体的生长特性差异明显,生长参数K值分别为0.44 a-1和0.53 a-1,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2.41和1.97;雌、雄群体的死亡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总死亡系数分别为2.73和3.01,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89和1.04。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桂林地区池塘生态养蟹的可行性,随机选取3个池塘,分析池塘上、下层水和水源水的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河蟹生长期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pH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3次蜕壳时,上层水的pH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第1、第2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溶氧量(DO)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上层水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池塘水的总氮含量与水源水差异不显著(P>0.05),上、下层水的总氮(TN)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在河蟹4次蜕壳过程中,池塘水总磷含量显著低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2次蜕壳时,下层水总磷含量显著高于上层水(P<0.05)。桂林地区养蟹的水源水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其它水质指标基本适合河蟹的生长。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池塘生态养蟹废水的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标准。成蟹的平均体质量,雄蟹为(195.46±5.73) g,雌蟹为(153.25±4.89) g,基本上达到了“雄四雌三”的优质蟹标准。雄蟹成活率为(23.40±2.10) %,雌蟹为(25.20±1.98) %。  相似文献   

6.
性类固醇激素在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性类固醇激素在软体动物中是否存在合成、转化、运输等过程,目前所知甚少。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雌性和雄性虾夷扇贝成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肝胰腺中孕酮占比(80%)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提示孕酮可能在肝胰腺合成或吸收;血淋巴中性类固醇激素含量最高,暗示性类固醇激素可能在血淋巴中积累;3种激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扇贝体内存在激素的转化。3种激素含量在雌、雄个体的大部分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雌贝性腺和肝胰腺中的雌二醇/睾酮显著高于雄贝,表明雌性个体的性腺和肝胰腺中存在较高雌二醇转化能力。本试验结果将为深入了解性类固醇激素在软体动物中的合成与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蛋白含量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0,24(4):306-311
中华绒螯蟹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1和(89.43±21.86)mg@g-1下降至(81.08±5.84)mg@g-1和(70.58±9.90)mg@g-1,雌性扣蟹的肝胰腺占体重的比值也由8.18%降至3.90%.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正常发育的雌性扣蟹为(99.55±12.06)mg@mL-1,明显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的(72.26±17.87)mg@mL-1;而雄性扣蟹性早熟前后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二秋龄雌蟹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但它们之间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秋龄雄蟹的血淋巴和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虹鳟排卵前后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信 《水产学报》1987,11(3):205-213
对虹鳟(Salmo gairdneri)排卵前后血清17β-雌二醇(17β-E_2),睾酮(T)和17α-羟-20β-双氢孕酮(17α20β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7β-E_2从排卵前15天的18.1ng/ml急骤下降到排卵前3—6天的2ng/ml,并继续下降,至排卵时仅为0.9ng/ml。睾酮在虹鳟雌鱼血清中的含量很高,血清浓度从排卵前9天的峰值水平143.3ng/ml缓慢下降,排卵时为24.3ng/ml。17α20βP的血清浓度变化明显,排卵前15天,该激素浓度接近于基线水平或甚至低得不能被检测,排卵前9天开始迅速上升,到排卵前3天达到峰值350.6ng/ml,排卵时为302.2ng/ml。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7α20βP在鲑鳟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一种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类固醇激素。临排卵前,血清17β-E_2浓度的下降,可能调节了17α20βP大量分泌的时间;17α20βP的大量分泌是卵母细胞达到最后成熟和排卵不可缺少的一环。注射合成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及其类似物(s-GnRH-A),诱发虹鳟血清类固醇激素17β-E_2,睾酮和17α20βP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排卵时的变化相类似。经注射药物诱发排卵的鱼,较对照组提早一周排卵,而且排卵较同步和集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钙离子和17_雌二醇浓度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1,25(2):112-115
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与血淋巴钙离子浓度相关.性早熟雌性扣蟹(一秋龄)血淋巴钙离子浓度为21.25±11.89mmol@L-1,明显高于正常发育的13.70±1.17mmol@L-1;雄性扣蟹(一秋龄)则相反,性早熟扣蟹血淋巴钙离子浓度为16.33±1.38mmol@L-1,低于正常发育的20.13±2.37mmol@L-1.二秋龄雄性成蟹的血淋巴钙离子指标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无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雌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17β-E2浓度逐步提高,正常发育扣蟹为0.15±0.05pg@mL-1,性早熟扣蟹为0.59±0.15ng@mL-1,二秋龄成蟹为2.31±1.08pg@mL-1.  相似文献   

10.
杨先乐 《水产学报》2001,25(4):348-35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了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法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为8.17±0.56mg·kg-1和6.25±0.85mg·kg-1.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各种抗凝方法的比较,认为等量的ACD与等量的血淋巴混合,可得到持久的抗凝效果.血淋巴样经甲醇去蛋白,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上HPLC.色谱柱,RP-ODS-5μl50×4.6mm;流动相,甲醇-磷酸缓冲液-四丁基溴化铵=25075020(v/v/v);流速,l mL·min-1;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280nm.研究表明,本法线性关系与重复性良好;雌、雄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8±3.43%和99.11±8.20%;日间精密度、平均提取精密度分别为1.19±0.92%、1.55±0.01%.用该方法对肌肉注射给药后48h内中华绒螫蟹雄蟹血淋巴中的盐酸环丙沙垡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揭示出由37.13±0.08μg·mL-1降至5.96±0.18μg·mL-1的代谢规律.  相似文献   

11.
林静  湛嘉  帅滇  王婷  王倩  王磊  俞雪钧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15,39(9):1341-1349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分析比较了成年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经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carp pituitary extract,CPE,20mg/kg.周)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IU/kg.周)后,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6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结果发现,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17β,E2)、雌三醇(estriol,E3)、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17α-羟基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在xBridge C18色谱柱上得到良好分离,在0~200ng/m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测限为0.1~0.2ng/g,回收率超过了89%,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3%;注射激素后,6种类固类醇激素在花鳗鲡卵巢中的含量变化情况如下:第2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0.27±0.05, 0.64±0.05, 0, 1.17±0.19, 0, 0ng/g; 第9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0.73±0.13, 1.28±0.38, 1.27±0.27, 0.83±0.14, 1.50±0.59, 0.43±0.25ng/g; 第16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1.17±0.14, 2.23±0.51, 5.59±0.96, 2.46±0.70, 2.29±0.65, 4.56±0.74 ng/g。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激素注射次数的增加,花鳗鲡卵巢中6种类固类醇激素的含量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UPLC/MS/MS法能同时定量测定这6种性类固醇激素,具有灵敏、高回收率、稳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伪雌鱼的培育是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全雄制种技术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外源雌激素诱导获得的伪雌鱼表现出卵巢发育迟滞,降低了其育种价值和效率。为探讨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巢发育迟滞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孵化后20日龄开始,用10μg/L 17β-雌二醇(E2)浸泡红鳍东方鲀稚幼鱼,每天浸泡1次,每次2 h,至90日龄结束。在90、180和330日龄分别采集处理组(10μg/L E2)遗传雄性幼鱼和对照组(0μg/L E2)遗传雌性幼鱼,比较两组幼鱼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特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FSH、LH、E2和17α, 20βOH-PROG)和基因(fshr、lhr、erα、erβ1、erβ2)及脂质积累相关基因(lpl和vldl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0μg/LE2可将遗传雄性幼鱼全部诱导为伪雌鱼,且伪雌鱼直至330日龄未二次反转为间性或者雄性,但其性腺系数、卵母细胞数量及卵黄生成前期的卵母细胞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雌鱼。此外, 90日龄伪雌鱼的lhr和pg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雌鱼,而17α,20β-PROG的含量及fshr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80日龄伪雌鱼的vldl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30日龄伪雌鱼的激素含量及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伪雌鱼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性腺轴相关激素及基因变化规律可见,足够浓度的外源E2能够诱导并维持伪雌鱼的卵巢特征,但E2浓度过高,一方面可能抑制fsh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脂质在卵黄生成早期卵母细胞中的积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生长迟缓;另一方便,高浓度E2抑制伪雌鱼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摘除眼柄对河南华溪蟹蜕皮机制的影响,采用灼伤挤压法摘除眼柄后,运用ELISA技术检测了河南华溪蟹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和表皮组织中几丁质酶的含量,同时用比色法测定了表皮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ase)的活性。结果显示,摘除眼柄后河南华溪蟹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总趋势,在摘除眼柄96 h时,血淋巴中蜕皮激素含量上升到最大值[♂:(23.25±4.56)ng/L;♀:(35.75±7.15)ng/L]。表皮中几丁质酶的含量在摘除眼柄后亦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摘除眼柄48 h达到最大[♂:(16.29±3.91)ng/L;♀:(30.49±5.28)ng/L],到120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皮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ase)的活性在摘除眼柄后持续升高,在144 h时达到最大[♂:(400.44±21.00)U/g;♀:(216.94±23.97)U/g],后逐渐下降,但依旧高于对照组。研究推测,摘除眼柄通过增加蜕皮激素含量、几丁质酶的含量和β-NAGase的活性来促进河南华溪蟹蜕皮。实验将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蜕皮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连续3代的群体选育,"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呈现长江水系河蟹特征,表现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经济性状。F3代选育群体雌蟹呈现二元分化,平均体重为150g、120g,雄蟹平均体重150g。11月上旬的养殖河蟹雌性群体可食部分分别占体重的35.05%、36.78%,雄性群体为29.56%。雌蟹肥满度、成熟系数、性/肝指数分别为0.54、9.69%、155.47%,0.55、10.51%、166.58%;雄蟹分别为0.59、2.31%、41.48%。雌蟹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21.62%、20.85%,脂肪含量10.37%、8.43%、氨基酸含量19.07%,、19.83%;雄蟹分别为15.20%、7.05%、13.78%。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江苏主要产区八大养殖品牌河蟹,雌蟹平均体重130.3 g,雄性体重170.5g,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大规格等级要求,呈现长江水系河蟹特征。10月下旬的养殖河蟹雌性群体可食部分占体重的34.16%,雄性群体为32.70%;雌蟹肥满度、肌肉指数、性腺指数、肝脏指数分别为:0.48、18.47%、7.57%、8.12%,性肝比达到96.77%;雄性分别为0.56、22.49%、 2.07%、8.14%、26.33%。雌蟹可食部分平均水分含量68.68%,蛋白质含量20.37%、脂肪含量10.97%;雄蟹分别为61.27%、 16.55%、8.37%。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生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2004年6月至11月在崇明岛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进行1秋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试验,通过荧光免疫二步抗体检测法和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1秋龄蟹血淋巴钙离子和雌二醇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度水体中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情况及盐度促进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1秋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率上升,成活率则呈下降趋势;(2)水体盐度升高导致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Ca2 含量上升(P<0.05),但对1秋龄雄蟹作用不显著(P>0.05);(3)池塘养殖90 d之后,高盐度水体中1秋龄未发育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低盐度水体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5);(4)1秋龄性早熟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含量高达(1294.00±595.87)pg/mL,极显著地高于同期的1秋龄未成熟雌蟹(P<0.01)。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升高引起的1龄雌蟹血淋巴中雌二醇水平和Ca2 含量上升是导致1秋龄雌性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阪鲫卵黄蛋白原和钙离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朝军  刘荣臻  王浩  邓戎 《水产学报》1993,17(4):297-303
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导雄性大阪鲫产生雌性特异血清蛋白(卵黄蛋白原),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血清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的含量也相应增加。在此过程中肝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并进行着旺盛的蛋白合成。雌鱼和被诱导的雄鱼一样在肝细胞内也存在大量的钙离子。正常雄鱼的肝细胞不合成卵黄蛋白原,只有很少的钙离子存在。腹腔注射氯化钙使卵母细胞的卵径增大(实验组为 1.08±0.14mm;对照组为 1.04±0.14mm),并使卵母细胞的蛋白含量升高,同时卵泡膜上毛细血管的分布更为稠密,这表明钙离子可促进卵母细胞的发育和蛋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选育家系雌、雄群体的生长发育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和体质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9~33月龄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的动态变化及生长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大菱鲆雌、雄群体形态比较结果显示,雌、雄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全长/体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特有的变化,但在雌、雄群体间,除33月龄的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3项指标在不同阶段没有差异或差异不显著,即可以认为,对于统计初始体质量相同或相近的大菱鲆雌、雄群体,全长/体长、体高/体长和全长/体高3个形态比例指标是随发育时间序列同步变化。基于Logistic模型对大菱鲆雌、雄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和最大月增重均大于雄性群体;对于雌性和雄性群体的瞬时增长率,除在9~13月龄雌性群体稍低于雄性群体外,13~33月龄的雌性群体均高于雄性群体,且随着生长发育和体质量差异的增大,雌、雄瞬时增长率的差异也呈增大趋势;雄性群体进入快速生长期的始速点和进入缓慢生长期的终速点均比雌性群体提前,雄性群体的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小于雌性群体,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也小于雌性群体,雌性群体在快速生长期的月增重显著高于雄性群体。研究表明,大菱鲆雌、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而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白斑狗鱼(Esox lucius)雌、雄基因组差异,实验对20尾雌鱼和20尾雄鱼分别进行混池重测序。测序结果显示:雌、雄池待分析测序数(clean reads)分别为282400688条和277391000条,碱基测序错误率(Q30)为94.44%和93.98%。经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得到2076647个雌性SNP和2076942个雄性SNP;105810个雌性Indel和647466个雄性Indel;具有显著性别特异的SNP位点10个;使用SNP-Index算法筛选出性别特异区域26个。对雌、雄基因组进行比对和组装分析,分别获得雌、雄特异序列524条和500条。选择116条雌性和160条雄性特异序列进行PCR验证,得到一条长度为773 bp具有雄性偏向性的序列。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组织胺(1 mg/L、3 mg/L和5 mg/L)养殖水体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其中0 mg/L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水体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浓度组(5 mg/L)黑褐新糠虾存活率仅为(83±12.47)%,而对照组为(97±4.7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17 d后,对照组体长为6.18±0.30 mm,而最高组织胺浓度组(5mg/L)的体长仅约为对照组的87%,即5.35±0.26 m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抱卵雌虾的体长各组基本一致,均约为7.58±0.24 mm;组织胺能抑制黑褐新糠虾蜕壳,表现为同一时期内蜕壳比例较低;组织胺能延迟雄性黑褐新糠虾第二性征出现和雌性黑褐新糠虾抱卵的时间,分别延迟约1 d和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