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辉明  方春林  傅培峰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3):140-141, 145
为了解鄱阳湖刀鲚产卵场的现实情况,于2014年5~7月,通过实地走访渔民、现场GPS定位并查询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刀鲚产卵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利用ArcMap软件绘制和计算了刀鲚产卵场的分布和面积,建立了鄱阳湖刀鲚产卵场的动态数据库,旨在为鄱阳湖名贵鱼类资源保护和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潘阳湖刀鲚资源状况, 2019—2020 年在鄱阳湖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 采集到大量鲚属(Coilia)鱼类, 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随机测量 112 尾样本的上颌骨长度显著大于头长, 长颌长/头长的范围为 1.00~1.46, 平均为 1.17±0.07。使用线粒体 Cyt b 基因和 D-loop 控制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 对 22 尾随机样本进行物种鉴定, 结果显示 22 尾样本均为刀鲚(Coilia nasus)。对其中 5 尾样本耳石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耳石锶钙比(Si/Ca)均有大于 3 的过程出现, 表明样本为溯河洄游型刀鲚。2019—2020 年, 刀鲚在鄱阳湖中的单船产量分别达到 8.1 ind/d 和 142 ind/d, 与历史数据相比, 出现了一定的增长。鄱阳湖刀鲚资源量的恢复表明长江禁渔制度实施和取消刀鲚特许捕捞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议进一步开展鄱阳湖刀鲚产卵场调查并加强栖息地保护, 促进刀鲚资源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的高邮湖、宝应湖与邵伯湖一起统称为高宝邵伯湖,高宝邵伯湖总面积960.71平方千米,是淮河下游的入江口,雨季淮河上游的80%的洪水通过太平河、金湾河、凤凰河等受以万福闸为主控制的河道直接进入长江,是长江下游地区唯一的直接通江湖泊。同时高宝邵伯湖是江苏重要的渔业水体,是长江多种鱼类的洄游通道,历史上的资源调查显示湖区内存在着长江洄游性鱼类,包括刀鲚、花鲈、鲥鱼等重要长江经济鱼类。因  相似文献   

4.
刀鲚在日本仅分布于有明海及与之相通的一些河流中,为重要的渔业资源,现已被列入了"危急种"名录。为探明相关水域该资源种的生活史履历及生境需求特征,本研究利用鱼类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对采自有明海海区及六角川、筑后川河口水域的刀鲚进行了耳石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研究。耳石由核心到边缘Sr、Ca定量线及Sr面分布分色图谱分析结果发现,3种水域刀鲚个体总体上可分为淡水产卵场起源(即溯河洄游)和非淡水产卵场起源(即海生刀鲚)2种生态类型,其中前者刀鲚中还进一步包含有3种不同淡水、海水间生境履历模式,反映出3种水域分布刀鲚生活史和生境需求的多样性及对不同盐度生境较好的适应性。此外,微化学结果还显示,研究涉及的17尾刀鲚中,有30%是在河口半咸水生境孵化起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相关水域除传统淡水起源的资源补充量外,河口域半咸水起源的补充量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刀鲚耳石的两种微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确认鄱阳湖中是否仍存在有溯河洄游的刀鲚个体,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采自鄱阳湖星子县水域2尾刀鲚个体矢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上颌骨较短个体(PYCB02)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 000)为稳定的低值(1.66±0.54),反映了其淡水定居的生活习性;而上颌骨较长个体(PYCE05)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82 ±0.50),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5.79±0.91),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这些结果更得到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的支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耳石微化学特征类型首次直观地反映和证实了目前距长江河口约800 km的鄱阳湖中同时存在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两类刀鲚个体.  相似文献   

6.
为确认鄱阳湖中是否仍存在有溯河洄游的刀鲚个体,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采自鄱阳湖星子县水域2尾刀鲚个体矢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上颌骨较短个体(PYCB02)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 000)为稳定的低值(1.66±0.54),反映了其淡水定居的生活习性;而上颌骨较长个体(PYCE05)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82±0.50),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5.79±0.91),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这些结果更得到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的支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耳石微化学特征类型首次直观地反映和证实了目前距长江河口约800 km的鄱阳湖中同时存在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两类刀鲚个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长江刀鲚资源恢复效果已日益凸显,一些传统栖息地被发现重新有了刀鲚的分布。湖南湘江水域曾是洞庭湖水系内刀鲚的主要分布水域之一,但洄游型刀鲚长期被认为在该水域已绝迹。近期笔者对2023年6月13日采集自湖南湘江湘阴段的1尾刀鲚标本进行耳石微化学特征研究,以验证其所属的生态类型。结果发现,该个体耳石锶钙比生境特征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既有对应于淡水生境的SI(1.37±0.60)、SIII(2.80±0.16)和SV(2.47±0.62)阶段,也有对应于河口半咸水的SII(5.50±1.10)、SIV (4.52±0.94)阶段。此外SII阶段有部分锶钙比高于7,说明该个体还进入过海水栖息。锶含量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自核心至边缘亦依次呈现蓝色、黄绿色、蓝色、黄绿色以及蓝色的不同盐度生境变化的“分色图谱”特征。上述结果确证了所研究个体为典型的溯河洄游型刀鲚。这也首次客观证实了十年禁捕政策实施后,洄游型刀鲚不仅能够重新自海区经长江进洞庭湖,而且更能自湖上溯至湘江水域。为保护洞庭湖内及各支流洄游型刀鲚资源,同时也为持久守护长江十年禁捕的成效,亟需开展洞庭湖及各支流内洄游性刀鲚...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东平湖外来湖鲚(Coilia nasus)对湖区的生态效应影响,于2017年在山东省东平湖采集湖鲚样品,通过鉴定其胃含物组成,从食物网层面剖析湖鲚对湖区产生的生态影响。调查共采集湖鲚340尾,其中300尾为1~+龄湖鲚,其余40尾为2~+龄湖鲚。通过湖鲚饵料生物组成可以看出,1~+龄湖鲚主要摄食淡水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和枝角类,而对轮虫的摄食数量较少;2~+龄湖鲚的饵料生物中,游泳动物是最重要的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0 365.04,其次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为4 773.59,2~+龄湖脐的食性更偏向于肉食性鱼类。结果表明,湖脐对东平湖生态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需及时捕捞。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刀鲚的渔汛特征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究鄱阳湖刀鲚(Coilia ectenes)的渔汛特征和渔获物现状,为有效地保护其种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在鄱阳湖设置3个调查点,对刀鲚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共取样986尾、41.54 kg,随机抽样调查不同捕捞网具的整船次鄱阳湖刀鲚渔获物数据,测量体长、体重等生物学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刀鲚单船日渔获重量WB与水文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17.9~38.1 cm,其中21.2~23.6 cm是优势体长组,占总个体数的37.02%;体重范围为14.3~198.2 g,其中25~40 g是优势体重组,占总个体数的57.20%。鄱阳湖刀鲚体长L(cm)和体重W(g)幂函数方程为:W=0.0019L3.1378(R2=0.8997;n=986;P0.01)。湖口水域刀鲚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高峰期在6月,7月很少见;单船渔获数量NB为(3.2±4.1)尾/d,单船渔获重量WB为(0.12±0.11)kg/d。湖口水域刀鲚单船渔获重量WB与该水域水位、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WB与水位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与历史资料相比,鄱阳湖刀鲚渔获规格以小个体居多;渔汛稍有推迟,持续时间大幅度缩短;种群规模急剧缩小,表明刀鲚资源正在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刀鲚,隶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品种,长江刀鲚的商品价值与资源保护及利用价值早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及水产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列入长江鱼类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目前国内江苏中洋集团、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刀鲚,俗称刀鱼,与长江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上海在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全面掌握了刀鲚人工繁育的技术。近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被成功地放流长江。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说,刀鲚是一种溯河产卵鱼类,必须经过水温、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具有许多纯海水或纯淡水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生态及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的生态条件较为苛刻。2011年,上海取得了刀鲚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亲本。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刀鲚(Coilia nasus)不同水域形态特点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河口、长江泰州段与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与巢湖)的刀鲚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之间除尾柄高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群体与嵊泗群体之间形态最为接近相聚成一个类群,洪泽湖群体和巢湖群体分别形成两个类群,并运用差异系数检验显示,这三个类群之间形态多样性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同一种群。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784%,并发现各水域刀鲚形态差异表现在头胸部、腹部与尾部性状上。判别分析中,综合判别率为87.9%。研究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说明嵊泗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而湖泊群体与嵊泗群体、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有显著差异,说明湖泊群体的刀鲚最有可能为淡水定居型长颌鲚。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和淡水养殖条件下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池塘套养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1+龄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1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半咸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半咸水刀鲚)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淡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淡水刀鲚) (P<0.05),其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均高于淡水刀鲚,而对脂肪的消化有所减弱。其中,半咸水刀鲚的4种内脏器官的淀粉酶(AMS)活力均大于淡水刀鲚,但差异不显著(P>0.05);胃和肝中蛋白酶活力均显著大于淡水刀鲚(P<0.05),肝和盲囊中脂肪酶(LPS)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刀鲚的AMS、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而LPS活力大小顺序为肠>盲囊>胃>肝;淡水刀鲚的AMS、蛋白酶和LPS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半咸水刀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降低(P<0.05);其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对刀鲚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研究表明,半咸水养殖条件不仅促进了刀鲚的生长,提升了刀鲚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还通过提高SOD和GSH-PX活力来提升刀鲚免疫力,减少外界环境威胁。综上所述,刀鲚更适合在半咸水中进行养殖,建议今后可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养殖1+龄刀鲚。  相似文献   

14.
安徽无为长江段刀鲚生殖洄游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分析我国名贵鱼类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及原因,从而提出资源保护与恢复对策,2006年3~7月在安徽无为长江段,对捕捞刀鲚的渔具、渔法和刀鲚渔获量、种群年龄结构、平均体长、体重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86个网次共捕获刀鲚536尾、34.57 kg,最高网次捕获量仅0.85 kg;经抽样,对100尾刀鲚进行测定,体长为21.7~42.1 cm、体重为20~235 g;体长、体重相关式为W=0.0011L3.3312(R2=0.969);种群年龄组成中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也能捕获1+和4+龄个体,5+和6+龄个体较少;与1972年相比,捕获量由41.56 t降至2~3 t.分析认为,刀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水文条件的变化使刀鲚产卵场受到破坏,不断升高的市场价格引起对刀鲚的过度捕捞,而水质污染程度的日趋加重也不利刀鲚的生长繁殖.保护与恢复刀鲚资源的对策应该是建立刀鲚繁殖场保护制度,取缔网目5 cm以下的网具或禁捕2~3年.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长江三鲜"之首,刀鲚的资源保护一直备受关注。长江流域刀鲚资源组成复杂,除长颌鲚外,还分布有短颌鲚种群。两者皆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生态表型的相似性,给刀鲚资源的精准保护带来了困难。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的争论由来已久。早期学者基于生态习性、形态学特征、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等将长颌鲚和短颌鲚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21世纪初,一些学者基于线粒体或核基因标记的分析,否定了短颌鲚和长颌鲚的物种地位,而统称其为同一物种——刀鲚,并认为短颌鲚和长颌鲚均为刀鲚的不同生态型。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2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创新团队发表了刀鲚卵巢发育不同步调控机理的研究成果。刀鲚享有"长江三鲜"之首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生殖洄游性鱼类。该物种的保护开发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刀鲚雌鱼群体卵巢发育呈现明显的不同步性,这严重困扰着刀鲚苗种规模化繁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刀鲚种质资源与繁养创新团队针对刀鲚卵巢发育群体不同步的问题,应  相似文献   

17.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0038±0.0008,凤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15±0.0111、0.1228±0.0111(Cyt b)和0.1075±0.0108、0.1067±0.0107(D-loop),七丝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42±0.0056、0.0351±0.0057(Cyt b)和0.0527±0.0069、0.0529±0.0070(D-loop),七丝鲚和凤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8±0.0111和0.1123±0.0111。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2种序列的NJ分子系统树均显示,湖鲚和刀鲚不能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七丝鲚和凤鲚则形成另外2个分支。首先根据采样点不同可初步断定未知仔幼鱼为刀鲚,稚鱼为湖鲚,而后对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和刀、凤鲚鱼卵的2种序列的分析发现,不同采集点内部的这些早期生活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4~0.0032和0.0025~0.0082。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刀鲚鱼卵与刀鲚、湖鲚聚为一类,凤鲚鱼卵与凤鲚聚为一支。由此可见,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虽然可以区分刀鲚、凤鲚以及七丝鲚的仔幼、稚鱼及鱼卵,但不能有效区分湖鲚和刀鲚的早期生活个体。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刀鲚,俗称刀鱼,是长江三大名贵江鲜之一。多年来,受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及涉江渉海工程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洄游性长江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其价格一路飙升,近年大规格刀鲚已达每千克越万元的天价。从2007年起,江苏省泰州市积极探索长江刀鲚人工养殖技术,先后突破长江刀鲚苗种捕捞技术、运输技术、驯养技术、繁殖技术、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刀鲚养成技术,为长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6,(4):48
2月2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牵头并联合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及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历经十年攻关完成的成果"长江刀鲚全人工繁养技术的创建与应用"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刀鲚生殖群体特征及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鄱阳湖刀鲚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以实现鄱阳湖刀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13、2014年4-7月,分别在鄱阳湖及湖口八里江段进行了实地渔业资源调查,随机抽样定置网、流刺网和拖网采集的鄱阳湖刀鲚样本共658尾,测量了体长、体重、净重、性腺重和性别。雌性287尾、雄性371尾,体长18.6~38.1 cm、体重16.3~198.2 g。雌性刀鲚的体长和体重均大于雄性(P0.01),雌、雄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随着体长的增加,雌雄体重差异越大;同等体长的雌性体重大于雄性。6月中旬、下旬的刀鲚卵巢发育仍参差不齐,有些可挤出卵粒,已发育到Ⅳ期末和Ⅴ期,有些还处在Ⅳ期初,但成熟系数在2.0以下的个体数量已显著减少。绝对繁殖力为960~13 820粒,相对繁殖力为123.4~753粒/g。平均丰满度为0.30±0.03(0.19~0.45)。鄱阳湖刀鲚雌雄比在1∶1.25~1.44,表现出雄多雌少的现象;刀鲚繁殖种群已呈现出逐渐变小的趋势,资源已出现严重的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