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梭鱼介绍梭鱼属于鲻形目、鲻科。与海水里生长的支鱼、丁鱼是同一品种,只是与它们的区别在于梭鱼是生长在淡海水的结合部(俗称阴阳水),因此梭鱼的主要产区是在江苏的赣榆、射阳,大丰等沿海区域;其苗种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2.
王良臣  刘修业 《淡水渔业》1980,(6):9-12,F002
<正> 鲻科鱼类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对梭鱼脑垂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梭鱼脑垂体及盐度、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对梭鱼脑垂体的作用提  相似文献   

3.
<正>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yky)是一种广盐性的海水鱼,在咸淡水或淡水湖泊、池塘内都能生长良好。梭鱼的繁殖一般都在沿岸带和海湾进行,亦能在淡化水域产卵。作者自1973年开始研究梭鱼人工繁殖问题。1976年成功地将低盐度咸淡水池塘中养成的梭鱼,经过产前的强化培育和提高池水盐度  相似文献   

4.
梭鱼苗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梭鱼为鲻科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长江口及渤海最为集中。梭鱼具有生长快、适盐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肉味鲜美等特点,是海、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1975年联台国粮农组织就把梭鱼列为国际性开发鱼类,我国在1958年就开始了梭鱼人工繁殖及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单位自1985年进行梭鱼海水工厂化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以来,不断改革旧工艺,年育苗数量超千万尾,中间培育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扭转了过去养殖梭鱼靠纳捕自然苗种  相似文献   

5.
<正>梭鱼是一种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海、淡水适应性强、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是江苏省滨海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梭鱼池塘养殖效益,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2012—2013年在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玉华村建立了450×667 m2梭鱼与日本品系中华鳖高效混养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产成鱼1 130 kg/667 m2(梭鱼480 kg、银鲫  相似文献   

6.
罗刚  时冬晴 《河北渔业》2011,(11):15-16
<正>近些年,海区休渔期间,池塘养殖的梭鱼价格一路上扬,而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日趋走俏(见表1)。作者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把梭鱼夏花混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了大量大规格梭鱼苗种,为次年淡水梭鱼商品鱼的快速养成提供帮助,实现养殖的高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梭鱼(Mugil So-iuy)属鲻科(Mugil idae)鱼类,渤海沿岸各海区均有分布,资源丰富,产量较多,一九六五年黄骅县梭鱼年捕捞量曾达1260吨。梭鱼肉细味美营养丰富,是我省沿海主要经济鱼之一。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食物链短等特点,因此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梭鱼在pH 7.6—9.3,比重在1.001—1.030之间的水域中均能正常生长。海淡水中的许多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是梭鱼良好的天然  相似文献   

8.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梭鱼既可以  相似文献   

10.
<正>刺参属棘皮动物门、刺参科、仿刺参属,但是,在近年的刺参养殖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参池中的水体闲置,综合利用率不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日本对虾和梭鱼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渔业养殖品种。在刺参养殖池中混养日本对虾和梭鱼,一方面可使闲置的水体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梭鱼以  相似文献   

11.
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惠彬 《水产学报》1989,13(2):109-115
1982~1986年;作者采用外源药理学方法,使淡水养殖梭鱼(S‰0.297-0.569)克服了“淡水不育症”,雌鱼性腺成熟率85%以上,完全取代了“海水过渡”。在人工催产中又克服了排卵机制的障碍及胚胎对环境的不适应,并对梭鱼亲鱼血清激素含量进行放射免疫(RIA)测定及电子显微镜对梭鱼脑垂体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提出梭鱼存在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7,(5):36-39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3.
鲻鱼与梭鱼     
鲻鱼与梭鱼同属于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一般南方沿海以鲻鱼为多,北方沿海则以梭鱼为主,故有“南鲻北梭”之称。鲻、梭鱼为广盐性的浅海中上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及江河入海口水域。鲻鱼的适盐范围为0~40‰,在海、淡水中部能生活,梭鱼从纯淡水到38‰的海水中均可生活,既能在海水中养殖也能在淡水中养殖。鲻、梭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鲻鱼的适应水温为3~35℃,12~25℃是最适水温;梭鱼较之鲻鱼耐温低,冬季冰下水温1℃时也能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沿海地区都相继兴建、扩建了不少养殖水面。据省水产局统计,80年已利用起来的达11.035万亩,年产鱼虾108.6万斤,其中梭鱼所占比重很大,产量达39万斤。然而,大部分水面仍是粗放混养,水面大、鱼种杂。生产单位一般对梭鱼鱼病防治不能予以足够重视,当梭鱼发病后又往往处理不及时和方法不当,每年均给有关单位带来不同程度损失。因此,如何解决好梭鱼鱼病问题对我省养梭业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笔者从1976年以来,对沿海梭鱼常见疾病做了一些现场观察及调查研究,发现我省最常  相似文献   

15.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我们自1973年以来,先后与南京大学生物系、连云港海带育苗场、东台县水产养殖场、干于县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在我省沿海的东台县、干于县和连云港墟沟等地,进行了梭鱼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6.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等检验条件后,检验范围设定为3.91~500ng/mL。卵黄发生期的梭鱼雌鱼血清和雌激素处理后的梭鱼稚鱼血清稀释曲线与纯化的梭鱼Vg曲线平行,而梭鱼雄鱼稀释血清中几乎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对天津原种场养殖的10尾梭鱼血清VgB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雌鱼(9尾)血清中检测到VgB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0~2700.1μg/mL,并表现出随着卵巢发育而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成熟梭鱼雄鱼血清VgB水平则极低(2.7μg/mL),表明在其生长环境中不存在雌激素活性。另外,所有个体的组织学观察也未呈现出明显的性腺异常情况。研究为梭鱼主要雌激素诱导生物标志物(VgB)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较以往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水生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可在淡水生长、生活。梭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优良品种。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梭鱼(Mugit so-iuy)是广盐性鱼类,为华北沿海主要港养对象之一。但是它的生长较慢,单位产量低,因此,如何设法提高梭鱼生长率是目前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梭鱼生长的因素很多,选择适宜而又能大量供应的饲料是最基本措施之一。为此,1958年我们在青岛进行了梭鱼对浒苔(Enteromor-pha)、水蚤(Daphnia)、豆饼、麸皮等粗蛋白利用率的初步观察,以便提供梭鱼养殖实践中选择饵料的依据,并为今后研究梭鱼营养消化与生长等问题累积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池塘养殖密度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26 d的室外池塘规模化海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体长为(84.17±13.95)mm、体质量为(12.58±5.12)g的梭鱼在两种养殖密度(5.4、11.9尾/m2)下的生长情况和摄食行为。试验结果:梭鱼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低密度组梭鱼的终末体质量(243.23 g)、体质量增长率(1 833.5%)、特定生长率(2.39%/d)、肥满度(1.46)、成活率(91.1%)及饲料系数(1.86)均优于高密度组(173.88 g、1 282.2%、2.12%/d、1.39、83.2%、2.41);高密度组的单位面积产量(1.72 kg/m2)比低密度组(1.20 kg/m2)高30.2%;2个密度组梭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高密度组:W=5×10-5L2.781 8;低密度组:W=7×10-5L2.731 8),且为异速生长;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呈线性相关(高密度组:L=1.370 9d+91.798 8,W=2.013 5d-3.602 0;低密度组:L=1.119 5d+94.134 3,W=1.303 2d+6.672 7)。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适合于梭鱼的规模化生产,低密度组梭鱼生长情况更好,但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高密度组,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产量与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