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在保持中国对虾雌、雄5∶1的交配比率下,获得了两尾交尾并产生子代的雌虾,同时有4个疑似父本需要识别.利用3个微卫星引物及其组成的三重PCR技术对4个疑似父本进行了鉴别,准确的找到了相应的与雌虾交尾的雄虾.这为建立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定向交尾技术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中国对虾家系选育中所需的家系材料,本研究在200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室外和室内定向交尾实验。室外定向交尾实验采用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设计了5个交配组合,1尾雄虾搭配4尾雌虾,自然温度下让亲虾交尾,获得了5%的平均交尾率;室内定向交尾实验通过控制水温和密度,促使中国对虾交尾,获得了16.9%的平均交尾率。其中,室内交尾的温度实验设计了12、14、16、18℃4个梯度,雌、雄性别比例均为4∶1,x2检验分析表明,4个温度梯度的交尾率存在差异,其中14℃平均交尾率最高,为31.3%,12℃平均交尾率最低,为6.3%。实验结果表明,室外定向交尾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控制,很难满足建立大量家系的需要;室内定向交尾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雌、雄性别比例为4∶1,可获得较好的交尾效果。本实验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国对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对虾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罗氏沼虾育种项目,2006年利用罗氏沼虾3个群体,通过巢式交配设计,实现了大规模构建罗氏沼虾父系半同胞家系。实验中,每箱放置亲虾1雄5雌,按交配设计共布置100个交尾网箱;通过对培育条件及幼体数量的标准化,使每个家系在幼体培育的各个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于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结果显示,500尾雌虾抱卵虾为271尾,亲虾抱卵率平均为54.2%,且每个网箱出现两尾以上抱卵虾的网箱数为92个,占全部网箱数的92%;通过标准化培育,最终建立了123个家系,其中含有父系半同胞家系37个。本试验结果为建立罗氏沼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台湾省将天然的或人工养殖的雌斑节对虾切除一侧眼柄,诱导其卵巢成熟,然后将雄性斑节对虾的精(竹3夹)移植到蜕皮后尚处于柔软状态下的雌虾的纳精囊中。结果发现,当向雌虾纳精囊中移植两个精(竹夹)时,雌虾第一次产卵平均孵化率为82.35%,第二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39.11%。当向雌虾的纳精囊中移植一个精(竹夹)时,两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1.87%和13.17%。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产卵亲虾可多次产卵。另外对不移植精(竹夹)的雌虾在产卵前向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d (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性别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是其繁殖生物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进行性别调控的基础。经过2年的取样观察,研究了中国明对虾雌性纳精囊和雄性交接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早在仔虾后16 d(16 days post-larva,PL16)即开始雌雄分化,此时,雌虾第4与第5对步足间腹甲处的锥突出现明显下陷,而雄虾的没有下陷。PL54时,雌虾纳精囊瓣膜出现,然后继续发育,到PL124时形成纳精囊雏形;雄虾交接器发育较晚,到PL54时,雄虾第1泳足的内肢才出现分化,在PL106基本形成雄性交接器。  相似文献   

7.
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功 《水产学报》1999,23(3):223-228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都具有封闭式纳精囊,鹰爪虾纳精囊表面被前两片甲壳板所覆盖,两板中间为一开口,交配后被胶体物质堵塞,纳精囊中部为单一的囊腔,囊腔向后部两侧延伸形成两个袋状的囊,为贮存精子囊的部位,中国对虾的精囊内为单一的囊腔,外面覆盖有两片圆型,左右对称的甲壳质薄片,囊腔内部由前向后伸出三个锥状的甲壳质突起,交配的雌虾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高温对凡纳滨对虾幼虾遗传变异的影响,自2018年由国外引进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EGDB、PRMA、API、SIS)构建的育种群中随机选取40个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随机取100尾个体,分成2份放入指定的试验桶中,共计4000尾仔虾,采用水浴加热法,对试验桶进行升温并记录其相应的存活时间及温度,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对其耐高温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评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仔虾各家系的耐热性为782.64~2074.33℃?h,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家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间耐热性值的变异系数为10%~68%;当水温由28℃升至40℃时,各家系的累计存活率为58%~99%;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结合系谱信息,获得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0.22±0.05,属于中等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遗传改良的潜力较大。本试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夏季高温养殖和耐高温品系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交尾影响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室内条件下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精子形态、激活反应及外界环境对对虾交尾影响等的试验观察。雄性生殖系统被分为3部分:精巢(T)、输精管和精荚(TA);输精管又分为前、中、后3段,其中的前(AVD)、中(MVD)、后(PVD)3部分以及精巢和精荚被分别匀浆取样镜检,观察精子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及雌虾纳精囊内精子的形态、对卵水的激活反应能力有所差异,是一逐渐成熟过程;雄虾具有多次交尾能力,不同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的交尾影响明显;当雌虾比例较高时交尾率也高;不同对虾密度对交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开发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微卫星引物的基础上,利用3对微卫星引物,克隆编号分别为H081、RS0683和RS1101,构建中国明对虾的三重PCR稳定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引物的基因扫描技术(Genescan)对利用精荚移植技术建立的中国明对虾7个半同胞家系和16个全同胞家系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地把7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16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以及总的31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区别开,且能准确把这些家系产生的任意子代个体定位到各个家系。该技术可以满足大批量家系材料样本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5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