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探讨极北海带(Laminaria hyperborea)幼苗在不同光强下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获得适宜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光照范围,并揭示其对光照胁迫的生化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在40~80 μmol photons/(m2·s)光强下,极北海带幼苗的RGR较高,表明此光强范围对其生长较有利,而RGR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导致极北海带幼苗RGR降低的原因之一。极北海带幼苗中超氧阴离子(SA)含量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比活力与SA含量及MDA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CAT比活力与SA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且过氧化物酶(POD)与SOD的比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SOD、CAT及POD对于极北海带幼苗中活性氧的清除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SOD与POD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高光和弱光逆境均不利于极北海带幼苗中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且均造成藻体中MDA的积累,表明在光照胁迫下幼苗的总代谢水平降低,而活性氧水平升高。在高光下,幼苗可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显著提高SOD及POD的比活力来降低藻体内活性氧水平,从而减轻光氧化伤害。在弱光下,幼苗可通过增加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以高效地捕获有限光能,但藻体的抗氧化酶比活力显著下降,从而造成其活性氧代谢发生了严重失衡,进而导致其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重。上述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海上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极北海带(Laminaria hyperborea)分布于大西洋东北海域,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有望成为我国海藻资源增值的对象。本研究通过分析极北海带在不同温度下对N、P营养盐的吸收,以及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其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1)温度为9℃~13℃时,极北海带对N、P的吸收率均最高,其中72 h后其对P的吸收率达到了95%~98%,对氨氮的吸收率为96%,对硝酸氮的吸收率约为42%,表明其对N、P有显著的去除作用。2)极北海带对As5+的富集量为168.33 mg/kg,藻体表面和内部As5+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占藻体As5+总量的55%和45%,As5+处理6 d后极北海带的相对生长速率为–0.92%/d,极北海带生长不正常。极北海带对Cd2+的吸附量为15 mg/kg,且91%的Cd2+位于藻体表面,仅9%的Cd2+位于藻体内部,相对生长速率为5.78%/d,说明其对极北海带生长有抑制。极北海带对Pb2+的吸附量为320 mg/kg,其中96.5%的Pb2+被吸附于藻体表面,3.5%的Pb2+位于藻体内部,其相对生长速率为6.73%/d,表明Pb2+对极北海带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亚硝态氮对于草鱼离体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分离得到的离体草鱼肝细胞在含0(空白),1,10和100 mg/L (浓度以氮计)的亚硝酸钠的M199生长培养基中,分别培养6、12、24、48和96 h后,检测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 )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显示:高浓度的亚硝酸钠会引起肝细胞内的SOD、 CAT、 GST、γ-GCS活性显著升高;除100 mg/L实验组外,各实验组的 G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AC则随着亚硝酸钠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且当亚硝酸钠浓度为10 mg/L时, TAC达最高水平。结果表明,较低剂量的亚硝态氮急性暴露可激活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并促进其提高抗氧化能力,而高剂量亚硝态氮(100 mg/L)则显著降低了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河北抚宁海湾扇贝养殖海域营养盐、浮游植物变化特征,及两者相关性,2020年5—11月,每月监测离岸0、0.3、4.6、11.1 km的常规水质指标及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各站位水温变化趋势一致;0 km的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活性硅酸盐含量均高于其他站位,盐度、pH低于其他站位。5—11月,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0.260~3.460 mg/L;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均在7月出现峰值,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044 mg/L、7.174 mg/L;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1 mg/L、0.052~1.578 mg/L、0~0.096 mg/L。共鉴定浮游植物56属102种,包括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藻类,0、0.3 km站位浮游植物密度高于4.6、11.1 km,各站位密度变化为8.3×104~445.6×104个/L。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条纹小环藻、舟形藻、丹麦细柱藻等,调查海域中绿藻优势种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调查结果可为河北省海...  相似文献   

6.
静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亚硝态氮对体质量(0.636±0.09) g的中华鳑鲏急性毒性及短期胁迫下对其体内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5℃、溶解氧6.3 mg/L、pH 7.4时,测定亚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设置高、中、低3个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组[1.28、0.64、0.43 mg/L(1/1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1/2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1/3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于0、24、48、72 h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亚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2.76 mg/L。在亚硝态氮胁迫作用下,中华鳑鲏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显著上升,48 h后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则是先显著下降,在48 h恢复,然后再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4 h和72 h均受到明显抑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可以作为亚硝态氮毒性检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0、40、60、80 mg/L和100 mg/L)的抗坏血酸对5.0 mg/L镉胁迫下鼠尾藻的生长、体内镉的积累、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单一镉胁迫相比,随着外源抗坏血酸质量浓度的升高,藻体内镉的含量逐渐降低后又有所回升;藻体的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呈先增后略降的趋势;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除20 mg/L试验组略有下降外,其余均显著升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抗坏血酸质量浓度≥60 mg/L时开始显著下降,且在80 mg/L试验组中最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抗坏血酸质量浓度≤40 mg/L的试验组中显著升高,在≥60 mg/L的试验组中又逐渐下降;丙二醛的含量在抗坏血酸质量浓度≤60 mg/L的试验组中没有显著变化,在≥80 mg/L的试验组中显著下降。说明适当质量浓度的抗坏血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镉胁迫对藻体的毒害,从而增强鼠尾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耐受性,且以80 mg/L抗坏血酸的缓解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大型海藻对重金属耐受的生理机制和在重金属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对海藻的解毒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本蟳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态氮胁迫下,所测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1d,各试验组的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大于对照组,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随着亚硝态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和溶菌酶活力上升较快,而高质量浓度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上升较快。低质量浓度组的血细胞密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高质量浓度组的血蓝蛋白含量及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胁迫第10d,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第15d,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2.0mg/L组的血蓝蛋白含量、低质量浓度组和中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略大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胁迫后活力与亚硝态氮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10.0mg/L组的3种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5.41%、36.84%和77.78%。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 cm的斑节对虾,设置0 (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胰腺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发展而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先升高后下降,24 h,SOD和GSH-Px、NOS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的SOD、GSH-Px活性和15 mg/L胁迫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24 h胁迫组的MDA含量最小,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48 h,CAT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一氧化氮(N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72 h,NO含量最高,15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能量代谢指标中脂肪酶(LPS)活性先上升后下降,48 h,LPS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 mg/L...  相似文献   

10.
将体长3~5 cm的极北海带幼苗充气饲养在过滤灭菌海水中,以NaNO_3和KH_2PO_4为氮源和磷源,氮、磷质量浓度[ρ(N)∶ρ(P)=10∶1]:NO_3~--N为0、0.5、2、4、6、8、10 mg/L,温度9℃,光周期为12L∶12D,12、24、36、48、60 h后,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最大荧光产量,F_v/F_m)及培养12、24、48 h后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以研究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营养盐质量浓度范围。另一试验中,以NaNO_3和NH_4Cl为氮源,KH_2PO_4为磷源,FeCl_3为铁源。NH_4~+-N(3 mg/L)组中Fe~(3+)质量浓度为0、1 mg/L。NO_3~--N(3 mg/L)组Fe~(3+)质量浓度为0、0.2、1、5 mg/L,0、4、10、24、48 h后测定幼苗培养液中的PO_4~(3-)-P、NO_3~--N、NH_4~+-N和Fe~(3+)质量浓度以及处理3 d后的极北海带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以探讨极北海带幼苗生长对铁与氮、磷的需求。试验结果显示,NO_3~--N:2~8 mg/L,PO_4~(3-)-P:0.2~0.8 mg/L[ρ(N)∶ρ(P)=10∶1,下同]内,极北海带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较高,表明该NO_3~--N、PO_4~(3-)-P质量浓度范围对其生长有利;NO_3~--N:2~4 mg/L,PO_4~(3-)-P:0.2~0.4 mg/L时,极北海带幼苗的F_v/F_m值和表观光合速率均较大,表明该NO_3~--N、PO_4~(3-)-P质量浓度范围对其光合作用较有利;铁(Fe~(3+),下同)质量浓度为0.2~1.0 mg/L时较有利于极北海带幼苗的生长,在铁质量浓度为1 mg/L时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添加适宜质量浓度的铁营养盐后,10 h内显著促进极北海带幼苗对NO_3~--N和PO_4~(3-)-P的吸收,24 h后促进效果不明显,同时幼苗对铁的吸收也在10 h内基本达到饱和;5 mg/L的高铁质量浓度对幼苗吸收NO_3~--N和PO_4~(3-)-P有抑制作用,添加铁与否对幼苗吸收NH_4~+-N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杂交品系“玉带1号”为研究对象,根据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将孢子囊形成与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系统观察了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孢子囊发育不同阶段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子体表面依次出现光滑、磨砂、突起、破皮和光滑等表观现象,伴随着表皮细胞的突起、隔丝的伸长、孢子母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以及游孢子的形成和释放等组织变化过程;另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海带孢子体对氮的积累持续增加,蛋白含量呈先显著增加到释放游孢子阶段又有所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孢子囊形成初期,其含量呈先上升到后期又有所下降;不同抗氧化酶在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存在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MDA)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形成过程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理解,可为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的人工诱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酶解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得到单细胞,培养于添加不同浓度H2PO4^-的0.7%琼胶培养基上。观察磷浓度变化对细胞分化发育速度、细胞团和幼苗的比例、幼苗生长和单孢子放散等的影响,探讨条斑紫菜单细胞固体培养的适宜磷浓度。结果显示,在磷质量浓度10mg/L、20mg/L时,细胞的发育速度和幼苗的生长速度都比较快,能够形成正常大苗。培育14d幼苗即大量放散单孢子。在添加4mg/L磷营养盐的培养基上,幼苗生长慢,培育22d能够形成少量大苗,未见放散单孢子。当磷质量浓度低于2mg/L或高于40mg/L均不能形成正常大苗。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带夹苗作业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海带夹苗机,以期实现苗绳破扣、后插送苗夹苗及苗绳复位等过程的自动化。介绍了新型海带夹苗机械结构组成、夹苗工艺及工作原理;设计了后插执行机构;利用仿真软件对海带夹苗机械装置进行操作过程的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苗绳破扣进给长度为60~80 mm较为理想;绳夹夹取苗绳扭矩应小于4.2 N·m;当破扣时,扭转角对破扣绳径的影响是转角越大则绳径越大;采用后插方式夹苗,可提高插苗成功率、降低伤苗率。新型海带夹苗机械系统设计可为海产植物种植装置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元素对海带幼体发病及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厚  于波 《齐鲁渔业》1997,14(4):10-12
进行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死亡率、幼孢子体畸形率及育苗效果的比较试验,发现含有氮、磷、铁、硼的完全营养液育苗效果较好,缺氮、缺磷、缺铁各组则受到没程度影响。营养条件是影响幼苗发病和出苗率的重要因素。海带育苗中应添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北方沿海大型藻类主要养殖品种海带、裙带菜,通过水流冲击法及拉力计测试法,测量两种藻类不同生长阶段根部附着力大小,并初步分析其附着能力。试验结果显示,海带、裙带菜苗绳上幼苗脱落率与水流速度有明显的对数关系,海带与裙带菜之间差异显著(P<0.05)。海带幼苗脱落率(y)与水流速度(x)关系式为y=0.2384lnx-0.5556,相对附着系数为0.0329;裙带菜苗绳上幼苗脱落率与水流速度关系式为y=0.2795lnx-0.769,相对附着系数为0.0419,同规格裙带菜幼苗附着能力强于海带。成体海带、裙带菜根部最大承受力与藻体本身全长及湿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海带、裙带菜根部附着力随着藻体规格的增长而增大,同规格裙带菜附着力显著高于海带(P<0.0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幼苗时期尽量减缓水流速度,流速<20cm/s,以避免幼苗大量死亡,当幼苗生长至一定规格后,适当增加水流速度,以保证藻体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8月对桑沟湾养殖海域18个站位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叶绿素a(Chl-a)数据,基于不同区域的养殖特点,分析了DOC和POC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POC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海域表层DOC的浓度范围为1.70~2.82mg/L,平均值为2.03mg/L,大致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0.04~1.33mg/L,平均值为0.55mg/L,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网箱养殖区表层DOC和POC含量最高,其次为桑沟湾近岸海域,而海带养殖区最低,这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养殖品种和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根据POC/Chl-a比值对POC来源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贝类养殖区、海带养殖区、贝藻混养区、桑沟湾近岸海域以及外海对照点的POC主要来自活的浮游植物,而网箱养殖区存在降解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形态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洞庭湖水体营养盐形态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4年8月(丰水期)和2015年1月(枯水期)在入湖河流、湖体、出湖口设置16个代表性断面采集水样,分析了氮、磷营养盐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为1.60~3.65 mg/L,平均值2.25 mg/L,总磷(TP)含量为0.060~0.359 mg/L,平均值0.138 mg/L;颗粒态总氮(TPN)含量为0.07~1.39 mg/L,平均值0.25 mg/L,颗粒态总磷(TPP)含量为0.003~0.172 mg/L,平均值0.05 mg/L;2时空分布上,水体中氮、磷含量整体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出湖口最高,东洞庭湖高于西、南洞庭湖,入湖河流差异大的特征,颗粒态氮磷呈现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悬浮物(SS)的空间分布一致;3形态组成上,洞庭湖水体中氮磷以溶解态为主(TDN/TN为88.0%、TDP/TP为66.7%),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前后,洞庭湖磷营养盐形态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由以颗粒态磷为主(TDP/TP 20.0%~35.6%)转变为以溶解态为主,而氮营养盐形态组成基本未变;4营养结构上,洞庭湖大多数断面TN/TP在10~22,且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富营养的限制阈值,比较适宜藻类生长。相关分析显示,洞庭湖TN、TP、TDN、TDP均与Chl-a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认为洞庭湖氮、磷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E(VE)在鱼类繁殖、生长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饲料VE添加量对云纹石斑鱼低盐度胁迫下抗氧化和渗透压调节功能的作用,本实验设计0、20、40、80和160 mg/kg等5个VE水平饵料添加量,依次为A、B、C、D、E组,饲喂云纹石斑鱼幼鱼56 d。然后进行6 h低盐度(12)胁迫实验,测试皮质醇(COR)、葡萄糖(GLU)、乳酸(LD)等血清生化指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以及鳃Na+/K+-ATP酶(NKA)、Ca2+-ATP酶活力等。结果显示,血清COR含量最高为盐度胁迫后A(32.74±1.53) ng/mL,最低为胁迫前E(19.06±3.88) ng/mL;GLU含量最高为盐度胁迫后A(16.46±0.99) mmol/L,最低为养殖前O(7.90±0.34) mmol/L;LD含量最高为低盐度胁迫前C(1.94±0.15) mmol/L,最低为胁迫后E组(1.30±0.06) mmol/L。说明VE的添加可以增强云纹石斑鱼抗应激的能力,且在47.524~134.566 mg/kg(B~D)的添加范围,效果较好。血清SOD、CAT、GSH-Px活力、T-AOC和MDA含量与投喂饲料中VE水平密切相关,SOD最高为胁迫前C(105.29±9.07) U/mL,最低为胁迫后A(11.23±2.30) U/mL;CAT最高为养殖前O(4.09±0.17) U/mL,最低为胁迫后A(0.35±0.10) U/mL;GSH-Px最高为胁迫前E(972.58±55.35) U,最低为胁迫后A(47.90±10.64) U;MDA最低为胁迫前D(33.48±2.34) nmol/mL,最高为胁迫后A(101.79±7.79) nmol/mL。饲料中添加91.378~178.924 mg/kg(C~E)水平VE对其抗氧化能力有增强作用。VE可增强NKA活力,当VE添加量为91.378 mg/kg(C)时,低盐度胁迫对NKA影响较小。而添加91.378~178.924 mg/kg(C~E)水平VE可增强云纹石斑鱼Ca2+-ATP酶活力。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91.378~134.566 mg/kg范围的维生素E,可以增强云纹石斑鱼的机体活力、抗应激及环境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