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海外渔业     
新型鱼饲料日本一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和幼鱼养殖。该饲料的特点是: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浮游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膨胀和腐败变质;4.幼鱼爱吃,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新型鱼饲料     
日本一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和幼鱼养殖。该饲料的特点是: 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浮游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膨胀和腐败变质;4、幼鱼爱吃,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3.
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幼鱼养殖。该饲料有下列特点: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游浮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崩坏、膨润;4、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会熔解引水中;5、鱼类喜食;6、饲料散布在水中不会腐败;7、幼鱼摄饵后的充分消化吸收。 该饲料是在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混入鱼类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使其微粒化后,再与氯化钙水溶接触硬化而成的 制造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算日饲料需求量,将孵化后12~22d的幼条纹鲈(Morone saxatilis)的氧吸收量转化的为焦耳。通过对比处理(有光-无光,给食-不给食),对条纹鲈基础代谢(无光)、常规代谢(有光无食)及活动代谢(给食)进行了测定。幼鱼在给食和不给食时的代谢明显不同,但不给食的幼鱼在有光和无光时的代谢没有区别。较小的幼鲈在活动下静止时的重量代谢比率分别为1.8和1.9,低于一般引用的比率。幼鱼每天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均全长2.56cm的点带石斑鱼稚鱼及平均全长3.74cm幼鱼驯食不同饵料的试验。结果是:采用鱼糜、虾浆较配合饲料易驯食;幼鱼比稚鱼容易驯食。稚鱼驯食鱼糜、虾浆需2d时间,驯食配合饲料,需3-4d的时间;幼鱼驯食鱼糜、虾浆需时1d,驯食配合饲料需2~3d的时间。驯食鱼糜、虾浆水面容易产生油膜和水质较易恶化。驯食配合饲料组的水质明显优于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生长速度则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快于驯食配合饲料组的。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5±2)℃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硬葡聚糖(0.2%,G1组;0.4%,G2组)绿原酸(0.04%,G3组;0.08%,G4组)和金丝桃素(0.066%,G5组;0.132%,G6组),连续投喂放在1.0m×0.5m×1.0m网箱内、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35d,以未添加者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济对草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影响不显著,当饲料中添加0.08%的绿原酸时,草鱼幼鱼末体质量和肝体比显著增加(P〈0.05);三种添加剂都可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添加0.08%的绿原酸效果最好,添加剂各组间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0.132%金丝桃素组的草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0.2%硬葡聚糖可显著提高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含量(P〈0.05);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黑鲷幼鱼饲料蛋白源氨基酸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黑鲷幼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作为幼鱼饲料中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标准模式,通过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和生物饲养试验结果相结合,对黑钱财幼鱼的9种不同蛋白源酸比的饲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对黑钱财幼鱼配合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估,筛选出个高效饲料蛋白源配方;表明EAAI是鱼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和氨基酸平衡研究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达氏鳇幼鱼适宜的投饵率,选取同一种饲料设置的5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0.5%、1.0%、1.5%、2.0%、2.5%),在水温17℃~20℃,溶氧量在6.2mg/l以上的环境下对达氏鳇幼鱼体重的生长进行为期30天的试验。应用软件SPSS对各实验组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达氏鳇幼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随投饵率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而饲料转化率则逐渐下降。(2)达氏鳇幼鱼在该条件下的最适投饵率为1.0%。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20、40、60、80尾/1.5m3)讨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长吻■幼鱼的摄食强度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日摄食率3.86%-4.52%;密度愈大,幼鱼的生长、饲料及蛋白质转化率的下降趋势愈明显。中高密度条件下,长吻■幼鱼摄食强度、生长率及饲料转化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et Wu)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3 HUFA呈显著上升趋势。各组织中DHA/EPA不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鲷幼鱼[(8.08±0.09) g]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n-3 HUFA的需要量为0.87% DM;(2)黑鲷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在n-3 HUFA>0.92%时有显著下降(P<0.05);腹腔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随饲料中n-3 HUFA的添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高含量n-3 HUFA(0.94%)可使HSL活性增加近一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通过同步调控脂肪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影响黑鲷幼鱼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2.
摘要: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E)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5.43%、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I分别为0.922、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33、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但从A/E值来看,4种饵料中均有个别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亮氨酸)不能完全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营养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均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人工饲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的添加Lys、Leu和n3PUFA来满足中华鲟幼鱼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规范的生化方法首次测定了体长(21.67±1.53)cm、体质量(265.67±15.04)g的澜沧江水系特有的野生中国结鱼(Tor sinensis)幼鱼和体长(39.23±1.10)cm、体质量(25 55.33±50.84)g的成鱼背包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评价其营养品质,为其人工养殖生产及饲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结鱼幼鱼肌肉中蛋白、脂肪、水分含量与成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幼鱼肌肉中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成鱼(P<0.05)。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幼鱼和成鱼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0.50±0.63)%和(67.69±0.84)%;依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中国结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幼鱼肌肉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高于成鱼,中国结鱼幼鱼和成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11和78.49。在中国结鱼幼鱼和成鱼的肌肉中检测出30种脂肪酸,幼鱼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鱼阶段(P<0.05),幼鱼和成鱼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g...  相似文献   

15.
孙建明  张洪  赵慧慧  纪瑾 《水产科学》2007,26(3):134-137
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采用气/水混合溶解机调节虹鳟养殖水中的溶氧量。设置4种溶氧量,分别为7.05、8.82、11.84、15.80mg/L,其中8.82mg/L为对照组,充空气;试验30d,对虹鳟幼鱼(体长13.0—18.5em)的生长率、能量收支及机体的营养组成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05mg/L的低溶氧组鱼在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11.84mg/L和15.80mg/L的高氧组鱼食物转化效率高,生长率明显提高。由摄食能的分配结果可见,随着溶解氧的升高,虹鳟幼鱼的摄食能用于生长和代谢的比例提高。表明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高溶解氧对虹鳟幼鱼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室内水泥池养殖银鲳幼鱼的摄食偏好,比较了银鲳幼鱼对4种不同软颗粒饲料的摄食速率。采用2×2试验设计,在水温为28~30℃,盐度为20~22的条件下,分别于早、晚两个时间点给东海银鲳幼鱼投喂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F)、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马鲛鱼肉糜(FR)、"鱼宝"饲料(Y)、"鱼宝"饲料+马鲛鱼肉糜(YR)等4种软颗粒饲料,之后测定其摄食速率,同时测定饲料的溶失速率。试验结果: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P<0.05),而添加马鲛鱼肉糜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与添加马鲛鱼肉糜的交互作用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无论摄食何种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早、晚的摄食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的溶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用"鱼宝"饲料和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分别配制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摄食速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马鲛鱼肉糜后可改善银鲳的摄食,但不会显著加快其摄食速率;各种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稳定性的排序为Y>YR>FR>F。综合分析,用"鱼宝"饲料配制的软颗粒饲料效果优于用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配制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7.
用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投喂华鲮幼鱼153d,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6.1%上升到52.7%,平均日增重从0.08g/d上升到0.33g/d,3组之间的日增重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从4.82下降为2.18,3组之间的饲料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的成本分别为2.53元/kg、3.75元/kg、5.57元/kg;鱼体每kg增重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12.19元、10.39元、12,14元/。初步认为蛋白含量为38.3%的配合饲料更适合华鲮幼鱼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鲇鱼(Silurusasotus)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小鱼、虾等为食。鲇鱼原作为池塘养鱼的敌害加以清除,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对其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水域捕捞的鲇鱼苗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满足不了渔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在池塘养殖鲇鱼中以下两个生产环节成为制约池塘养殖鲇鱼发展的“瓶颈”:(1)池塘养殖的鲇鱼合成类固醇葡糖苷酸的种类和数量比野生鱼少得多,因而不能诱发生殖行为而自然产卵;(2)鲇鱼在幼鱼阶段,尤其在鱼苗至夏花鱼种阶段,同类自相残杀现象严重,成活…  相似文献   

19.
对丁鱥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索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鱥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著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著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史氏鲟仔鱼和幼鱼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B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一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鱼的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