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安院校实行的警务化管理既与传统的军事化管理有所不同,也与当代公安机关的警务化管理存在差异。其本质是公安院校为培养学生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公安人才的养成教育模式。而公安院校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公安专业人才时,如何正确处理培养高学历公安人才与实行警务化管理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使两者达到平衡态,是公安高等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当前研究生教育与警务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入手,试图突破警察院校原有管理的局限性,探索适合警察院校高等学历学生情况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以实现警察院校培养高学历公安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公安院校实行的警务化管理既与传统的军事化管理有所不同,也与当代公安机关的警务化管理存在差异。其本质是公安院校为培养学生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公安人才的养成教育模式。而公安院校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公安专业人才时,如何正确的处理培养高学历公安人才与实行警务化管理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使两者达到平衡态,是公安高等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当前研究生教育与警务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入手,试图突破警察院校原有管理的局限性,探索适合警察院校高等学历学生情况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以实现警察院校培养高学历公安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公安院校都普遍实行警务化管理,研究生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公安院校研究生进行警务化管理时存在诸多问题,应着力构建适当宽松的研究生文化环境,给予研究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研究生警务化管理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是国家的暴力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安危的纪律性队伍。公安队伍建设需要的是人才。本文就公安院校对公安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重点和培养特点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公安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以及提出研究生的培养既应注重科学研究,也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利用警务化管理的优势高质量、高效率的为公安队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层次的实用型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为吸收和借鉴公安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培养我国高级公安专业人才,公安院校开设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警务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公安院校现有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课程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培养出的高级警务人才研究能力有余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相关专业了解较多,除此之外知之甚少。公安院校教育的跨学科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并不能很好的对接公安机关的相关岗位。本文提出对此类问题的一些建议,以便公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各公安院校都普遍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管理工作对于警务硕士前期的招生复试工作的创新开展起到反向指导作用。毋庸讳言,我国各公安院校研究生警务化管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创新警务硕士招生复试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综合考虑警务硕士入学后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关怀,高度重视复试环节,加强对警务硕士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考查,从而促进警务硕士警务化管理的可实施性,提高公安院校警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  相似文献   

7.
科研实践能力是公安基层工作和公安科研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通过对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研究生的调查,发现公安院校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研究生科研动机功力、理论实践机会少、与公安实践工作脱节、实验资源利用率低和学术氛围差等问题。应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课程安排、调整教学方法、建设新型实验室等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公安院校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警察院校研究生课程中实验课均为相关专业的实验课,这与警校研究生大多来自地方普通高校的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因此,为警察院校研究生开设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极为必要。这样不仅可提升他们作为预备警官的素养,还能培养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思维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笔者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实特点,提出以四项警察职业能力为标准对物理实验课的特点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得出最为科学的课程组合。  相似文献   

9.
培养全能性人才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公安部属院校的刑警学院也应该以培养出全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作为刑警学院最高学历的研究生们来讲,其大多是本科就读于文科院校,没有学习过物理实验课程。面对这种课程缺失的情况,刑警学院必须要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为研究生开设物理实验课程,增加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脱节,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评估方式过于简化,从而影响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化改革、学生评估多样化和就业订单化改革、教师培训岗位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相关的电力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责。针对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为培养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兼备的全面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是培养时代所需技能人才的摇篮,"订单式"教学模式是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教学模式之一,是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结合点.这种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导向,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主要载体,根据企业对经管类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法,使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要提高国家、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加大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通过构建创新平台,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培养创新基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环节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完善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和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加强和提高我国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为例,从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科交叉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对从事集设计、制造、管理、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生产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优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素质、技术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以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文章以机电类专业为例,对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为推动我国智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对高职机械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关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机械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双导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措施,旨在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农业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国家的公安机关培育公安专业人才,而公安院校老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渐渐显示出它的缺点和不足.所以就需要公安院校吸取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其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准,从而能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公安工作的需求.文章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做基点开始,说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诸多方面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1+X”证书是指一个学历证书和多个技能证书。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这类人才是教育机构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国家的政策制度下,教育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索、研究,并不断完善有关培养高学历、多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将这种新的教育体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培养出不仅拥有一定学历,而且擅长多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源动力.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要求,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浙江省余杭供电局积极引进高学历员工,给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然而,由于新进人员都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实现从"知识型"向"技术型"的转变需要一定的周期,技能型人才发展后继乏力,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