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动扶梯外盖板装配结构设计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自动扶梯外盖板的装配效果,缩短安装时间,节约安装成本,提高安装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受外侧封板选项差异性的影响,自动扶梯外盖板装配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具体的安装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处理,对提升自动扶梯外盖板装配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车型第三代前地板座椅前横梁结构平台化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详细对比了整体式座椅横梁结构和座椅横粱上加安装支架结构的优缺点,从而选出最佳结构用于解决同平台不同车型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开发,工程分析结果也验证了该结构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车身其他零部件结构也可参照本文对比,寻求更适于平台化开发的结构,以缩短研发及验证时间,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3.
主要讲述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设计,以及防止雨水进入车体的一些结构及工艺,分析了流水槽结构设计需注意的方面和为了保证其外观配合等的一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讲述了两种不同的车身前部导水槽结构,封闭式导水槽和单板式导水槽结构,并分别对两种导水槽的导水性、安装要求、焊接工艺性以及和周边零件搭接关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说明。并以某款汽车的前舱导水槽结构为例,展开讲述了汽车前舱导水主板总成中导水槽的结构特点和种类,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且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导水槽结构,为导水槽设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车型后地板备胎安装结构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详细对比了双纵梁限位式备胎安装结构和单横梁加限位支架安装结构的优缺点,同时通过CAE分析来进一步验证二者的结构设计效果,从而选出最佳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车身轻量化的设计目标.此外,在后续的车身相关零部件结构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参照本文的设计思路,寻求更好的轻量化设计方案,用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市场反映某轿车前减振器更换时上安装螺母锈蚀无法拆卸,给售后维修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本文中从连杆表面镀层、前减振器内部设计结构、减振器安装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连杆端头未进行表面处理,易引起生锈,减振器连杆端头无防护罩结构,减振器回弹限位器是一个凹盆形结构,减振器上安装点附近设置了一条水槽经过,雨水在该处易聚集,引起连杆螺纹端锈蚀;提出增加防护罩的优化方案,连杆螺纹端形成干燥封闭空间,经路试及市场验证后锈蚀情况得到解决,为减振器上安装点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沿用原车型车身骨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某AO级两厢车改款车型后背门安装点处截面、结构、安装点强度和刚度分析,提出提升后背门安装点性能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通过CAE分析、实车路试验证及后盖耐久试验等手段对改进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轻型汽车前端牵引装置包括牵引钩及其安装固定装置。针对某SUV车型牵引装置,运用Abaqus等软件进行强度分析,并针对牵引钩及其防撞梁结构、位置特点,提出4种优化方案,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及其各组件对牵引装置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轻量化的研究趋势入手选定国内市场上某一车型的前车门进行设计。通过Pro/E软件对其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原来采用普通钢的车门内外板,根据部件功能需求分别采用不同的铝合金材料来代替,再对简化后的车门防撞梁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原有的结构对比,通过侧面刚性柱碰撞对车门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其结构设计不同改进方案,最后采用最优的防撞梁结构方案替换原防撞钢梁,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车门轻量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行李舱内的储物空间,增加汽车的运动感和造型时尚的风格,越野车和城市SUV等车型习惯将备胎布置在背门外板上,但是这种备胎布置方式,常常会导致背门出现下垂现象和备胎支架开裂问题。主要从车身结构设计方面入手,引入钣金件强度设计的理念,着重阐述备胎外置的上掀式背门与备胎支架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针对常见的备胎外置车型出现的背门周边间隙不均匀问题和备胎支架强度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天窗加强框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前侧天窗加强框与顶盖外板采用间隙设计,并通过隔震胶连接,既避免钣金产生的异响,又增加两板的连接强度,还能提高整车NVH性能。在前侧和左右侧加强框与顶盖外板垂直翻边处,采用台阶面设计,将密封胶条配合面和焊接面分开,与密封胶条配合面宽度缩短,使得密封胶条面磨损减少,消除摩擦异响,降低胶条磨破机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装配模型的车辆覆盖件拉延模结构变形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开发汽车新车型的“瓶颈”环节。介绍了产品装配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描述,然后应用基于特征的三维参数化建模技术,针对某一几何拓扑关系类似的系列覆盖件产品中的—典型件,建立其参数化模具结构装配模型并实现模具结构的变形设计,最后以汽车前框架下横梁零件为例进行相关拉延模结构变形设计。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以极大提高覆盖件模具结构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小流量工况下大型斜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利用J-Groove流动控制手段对泵装置进水流道进行结构改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J-Groove的厚度、长度、个数以及分布角等4个几何因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建立9组正交试验方案.结合滤波器湍流模型(FBM)的非定常雷诺方程,利用Ansys CFX软件对斜式轴流泵装置三维模型进行非定常计算,获得正交方案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扬程和效率.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方案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各几何因素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扬程指标的几何因素主次关系为厚度、长度、个数和分布角;影响效率指标的几何因素主次关系为厚度、个数、分布角和长度.最后,通过再设计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并与原始方案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J-Groove技术在小流量工况下抑制轴流泵叶轮进口非稳定流态并改善其水力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潜水贯流泵装置在低扬程泵站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动机前置的新型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基于某大型潜水贯流泵站的设计参数,分别设计了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2种型式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流场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预测泵装置的扬程和效率,并比较其水力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进水流道内水流收缩都平缓均匀、流线层次分明,电动机前置方案出水流道内水流扩散平缓且无旋涡或其他不良流态,电动机后置方案出水流道内主流偏向流道扩散段右下侧并在左上侧产生旋涡;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流道水头损失小、泵装置效率高,水力性能优于电动机后置方案;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潜水电动机密封更可靠、电动机支撑结构更合理、水泵导叶体的水力设计更成熟.潜水贯流泵装置应优先采用电动机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路况的特殊性,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UGNX构建农用三轮摩托车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静态条件下的车架的动刚度和弯曲刚度。同时构建了农用三轮摩托车后单边轮通过凸台、后双边轮通过凸台和前轮通过凸台3种特殊工况,分析了这3种特殊工况下三轮摩托车整车的动强度、变形量及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的车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工况下三轮摩托车整车结构有出现应力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在设计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射流脉冲喷头的径向水量分布,基于射流脉冲喷头的“双驼峰”式水量分布以及挡水板结构的特点,创新了一种“槽型”驱动板结构,并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一种新型结构的射流脉冲喷头.发现“槽型”驱动板的各结构因素对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及最优结构为内槽倾角13°、驱动板长度16 mm、槽宽3 mm、侧驱动板倾角17°、驱动板宽度11 mm.当进口压力为 0.15,0.20,0.25,0.30 MPa 时,开展了“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原射流脉冲喷头与摇臂式喷头水力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5~0.30 MPa的进口压力下,新喷头进口流量相比原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12~0.17 m3/h,相比摇臂式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07~0.16 m3/h.“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比原射流脉冲喷头提高 1.25%~7.43%,比摇臂式喷头高 7.84%~14.42%.综合分析表明“槽型”驱动板结构设计合理,对射流脉冲喷头的喷灌均匀性改善显著.研究可为该型国产喷头后续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直齿行星排的行星轮止推垫圈为对象,为了减小其与行星齿轮之间因轴向力而导致的磨损,通过对止推垫圈加工径向沟槽的方法,对其进行流体动压润滑设计,使止推垫圈与行星轮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流体动压承载力,从而使两者之间实现非接触而减小磨损.因结构的对称性,允许正反向旋转且加工容易而选择径向直线矩形槽.建立了定常雷诺方程的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求解.分析了槽数、槽宽比、槽深和径向宽度等结构参数对垫圈流体动压力承载性能、润滑油流量和温升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工程应用,着重对较少油槽数量(2~12)情况下的润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槽数约为20时,油膜具备最大的承载力;油槽数量介于10~60时具备较大的承载力;槽区角度与周期槽角度之比约为0.5时具有最佳承载力,径向宽度越大则承载力越大;槽数越多、槽深越大、径向宽度越大,流量越大,反之减小;槽宽比增大能使流量减小;降低润滑油温升的措施为增加垫圈槽数、增大径向宽度,使槽深处于10~40μm.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机构设计、夹紧力分析、液压系统设计和电气控制原理等方面,阐述了水泵试验台液压夹紧装置的设计构造过程.为了保证试验时不发生泄漏现象,在管道联接端面采用抠槽密封处理技术,并对液压夹紧力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在6.4 MPa的压力下,液压夹紧力约为88.238 kN,液压缸提供的最小工作压力为17.563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法兰联接方式相比,在规定试验压力下,该夹紧装置无泄漏现象,联接端面水力损失减小约0.156%,自动化程度高,水泵出厂检测台数增加约1.5倍,大幅度改善了水泵出厂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配流盘过渡区优化的传统轴向柱塞泵降噪方法是在过渡区配流结构已知的前提下进行反向参数优化,缺少普遍性的指导意义.首先对轴向柱塞泵流体噪声和结构噪声激振源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消除柱塞腔压力冲击和控制柱塞腔流量倒灌峰值及分布位置为设计目标,提出开式轴向柱塞泵孔槽结合配流方式正向设计理论;采用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仿真模型,对此设计理论设计的配流盘的降噪效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可以显著降低轴向柱塞泵出口流量脉动幅值,基本消除柱塞腔压力冲击.由于此设计方法是基于目标驱动的,可以指导不同型号国产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泵闸组合闸门结构。为避免新型闸门结构低阶自振频率落在水流脉动荷载高能区内而引发共振,建立水体-泵闸组合闸门结构耦合模型,采用ANSYS软件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闸门上、下游水位及门体结构上潜水泵布置方案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升高和闸门开度的减小,结构自振频率显著降低;闸门的第一阶振型由沿竖向的整体振动,逐渐转变为面板顺水流方向的弯曲振动;水泵安装个数越多,泵闸组合闸门结构自振频率越低,将水泵集中布置于门叶中部时有利于均衡结构各部位的振动特性,可为该新型泵闸组合闸门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