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茶树害虫诱控技术取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5~16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组织在浙江松阳举办了茶树害虫诱控技术现场会暨浙江省茶产业转化工程“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课题2014年工作会议,来自课题实施县市区的茶叶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重点茶叶生产企业及课题相关单位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的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成果转化工程”项目“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通过了专家验收。“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从2012年开始在浙江省18个主要产茶县市区实施,为期4年。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基地71个、面积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浙江省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介绍了"以花抑虫"、"以草制草"等茶园绿色防控新技术,以期为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广与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同时也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对推动茶叶绿色发展,质量兴茶、绿色兴茶、品牌强茶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主要以霞浦8个茶园基地为示范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充分分析霞浦茶园病虫害的基础上,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全面探究,为霞浦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诸暨市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实践应用了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茶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秦巴山区6个示范基地的主要害虫,项目集成现有的茶树害虫高效防控技术,形成绿色防控实施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示范基地茶园主要害虫的监测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秦巴山区的茶园害虫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浙江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业是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茶树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推广应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内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保障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从2006年起,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茶树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在多年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汲取了教学部门、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应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措施综合防控茶园有害生物,达到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植保技术。本文总结介绍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靖综合试验推广站2009~2011年示范推广的"土楼工夫"红茶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点、防控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春华 《茶叶》2002,28(2):64-65
“十五”期间,浙江省茶区将实施茶园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以减轻和控制茶树病虫害,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生产无农药污染茶叶。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今后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日照茶产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日照市今年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安排市、区两级46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主产区东港区后村镇,用于绿色防控的黄色粘虫板已经遍布多处有机茶园。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科学、有效防控虫害成为日照各茶叶产区的重要工作之一。日照市从今年开始,全面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为做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日照市制定了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16日,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东部病虫害防控岗位、宁德综合试验站主办,福鼎市茶业局承办的“福鼎市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会议暨技术培训班”在福鼎市召开。来自当地茶叶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茶农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茶树是典型的叶用植物,对养分元素需求较大,同时茶叶生长在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病虫害多发。为了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茶园中过量施肥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和危及生态环境安全,由此导致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受社会高度关注,也是我国茶叶出口中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大力发展茶园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茶园养分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迫在眉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联合多个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省级农技推广部门实施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6月21日,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浙江省农业厅共同主办的“茶园替代农药示范现场会”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明山茶场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体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专家陈宗懋院士及无锡、南昌、泉州、黄山等综合试验站和浙江省茶叶主产县市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胡源乡地处浙江缙云县东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共有茶园面积3300余亩,茶产业一直是胡源乡农业的支柱型产业。自2012年起,乡农技站联合缙云县农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并辅以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胡源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经验及成效报告如下。一、绿色防控技术推广1.组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用县农业局、乡政府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现有茶园面积9200hm2,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0.7%。我市茶叶加工企业数千家,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多年栽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茶假眼小绿叶蝉等病虫害呈加重趋势,但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为此,本市积极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和示范,着重推广了以病虫害监测预报+杀虫灯+农业防治+害虫性诱防治+信息素粘虫板+植物源农药+冬季清园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不仅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危害,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16个茶叶主产省2 210份茶农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茶园经营特征和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大。具体来看,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和茶园规模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残限量标准认知、家庭年收入、组织化程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了解农残限量标准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约是不了解的2倍;家庭收入每增加1万元,技术采用发生比相对增加2%;加入合作社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是未加入的1.73倍;茶农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技术采用发生比提升为原来的150%。受教育程度、打工收入占比、农药价格敏感性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增强茶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培训,降低技术使用成本等手段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以便实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17.
正武义是浙江省首批生态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4万亩,2014年实现总产量1.75万吨,年产值达8.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几年来,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茶叶标准化建设,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加强茶叶疫情监测、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体系、质量诚信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等措施,有效提高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整体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主体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各产茶区正在大力推广,这对于进一步减少茶园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和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2009年起率先在浙江安吉县黄杜村组建"茶园用药专柜",2010年在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区开展以一村一名茶树植保员的茶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增强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余姚市区域品牌"余姚瀑布仙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质量安全保障,近日,余姚市举办了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肖强研究员,对余姚市相关部门的茶叶业务管理者、病虫害技术指导员、乡镇干部和茶农及有关茶叶企业80余人进行了提问式培训,茶叶分管领导余姚市农林局纪检组长张焕钦委员主持培训。培训班上,肖强研究员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结合茶叶生产实际,从茶树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