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抹茶的生产加工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去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多人对日本层出不穷的抹茶食品喜爱有加!在国内也特别受到了中国80、90后年轻一代的追捧。同时随着中国抹茶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抹茶的市场需求量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大家对"抹茶"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百度"上搜索来的碎片化认识阶段,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抹茶源自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及吃茶传统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  相似文献   

2.
正抹茶是由采摘自遮阴覆盖下的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制成茶片后,低温研磨而成的超细微可食粉体绿茶,是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优秀代表。抹茶源于我国隋朝,兴盛于唐宋,在明代后随着中国饮茶方式的变迁而渐渐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从而形成中国抹茶的历史断代。然而在唐朝传入日本的抹茶,却在日本发扬光大,除茶道及个人饮用外,更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冷食、烘焙、豆制品、饮料、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诸多行业,形成日本独具优势的抹茶产业。我国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9月6日,首届"中国抹茶应用"沙龙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会议由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无锡太阳绿宝科技有限公司和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旨在促进中国抹茶创新发展,深入探讨抹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增强抹茶生产和应用信息交流。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和多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制作指纹图谱,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抹茶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0.60%~2.58%,水解氨基酸总量在20.31%~25.75%,整体含量较日本抹茶偏低,个别品种接近日本抹茶,但茶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日本抹茶。不同来源的抹茶,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明显不同。说明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抹茶特征识别的依据之一,并为抹茶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抹茶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功能,被作为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等诸多行业。随着抹茶应用领域的扩大,现代抹茶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和应用技术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梳理和总结抹茶生产技术的演变、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等产业现状,对比不同的抹茶标准,提出抹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素,以期为抹茶产业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叶》2020,(1)
本文以中国国家标准为基础并参考日本国家食品标准对抹茶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抹茶的技术本质就是优质茶粉,并没有什么超脱出茶粉基本特性的殊异之处。"抹茶"一词源于日文,"抹茶"的实质是"末茶",但日语汉字"抹"却没有直接释为"末"的义项,日语"抹茶"一词的来源仍有待探讨。从魏晋士人对茶叶冲泡过程"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汤花之美的欣赏和认识看,将茶叶碾细后冲饮从汉魏早期即已成习,基于抹茶是一种茶粉或粉末茶的认识,可以认为抹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从唐人诗歌、茶器、生活纪事考察,点茶法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人饮茶基本以茶粉为型,茶粉冲泡击拂产生的汤花为文人所重。  相似文献   

7.
抹茶品质与鲜叶原料有密切关系,文章就茶树品种以及覆盖遮阴、施肥技术这3个影响抹茶原料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提升抹茶质量的研究方向,为我国抹茶园田间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讯     
正绍兴抹茶打开欧盟市场近日,浙江绍兴一批重600公斤、货值达1.5万美元的抹茶顺利出口西班牙,这也意味着作为茶叶深加工产品,今年以来绍兴抹茶开始全面打开欧盟市场。这家出口企业是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据了解,这批抹茶出口价格达到每公斤25美元,是绍兴市传统茶叶珠茶出口价格的10倍左右。今年以来,抹茶成为绍兴市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今年1至5月,绍兴共出口抹茶3.2吨,货值6.8万美  相似文献   

9.
抹茶及其在食品和日化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抹茶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诉求的增多,促进了抹茶产品的快速发展,抹茶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抹茶的工艺流程与感官、理化指标及其营养、保健方面的价值,简述了抹茶在食品、饮料及日化品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色泽是衡量抹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抹茶初制加工中的蒸汽、热风等杀青技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而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会导致色素氧化和叶绿素脱镁,从而使抹茶绿度损失,所以干燥方式的创新是提升抹茶绿度的关键。本试验选取3种茶树鲜叶,经蒸汽、热风杀青后随机取样作为冻干原料,取同品种用传统干燥方式加工的碾茶混样作为试验对照,采用冷冻干燥技术所得的冻干抹茶,较传统烘干加热干燥的抹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绿度值提升了13%~25%,且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审评发现冻干抹茶略带青味,但后续研究发现可通过再次短时烘干和拼配的方式加以改良。冻干抹茶无食品安全风险,而且于5℃保存1年后在绿度、内含物、微生物方面均基本保持稳定。所以,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抹茶产品绿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抹茶是一种纯天然超细微粉体绿茶,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茶的天然绿色以及营养、药理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抹茶的起源、现状及生产与加工技术,并从适制茶树品种创新、茶园管理模式创新、加工与制粉技术创新、品质安全与应用创新等方面展望我国抹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 Matcha was analysed for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fibre, vitamin C, caffein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Flavonoids and phenolics, phenolic profiles and antioxidant...  相似文献   

13.
碾茶是抹茶研磨前的原料,抹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碾茶品质的高低。碾茶是将杀青后的茶叶不经揉捻,直接进行干燥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茶片,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生产过程却非常复杂,稍许的鲜叶差异、蒸汽流量不同、温度变化,都会使碾茶品质产生较大的差异。文章介绍碾茶蒸汽杀青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的品质缺陷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物化特性为指标,利用生产型球磨机将碾茶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中值粒径为117.094、60.176、40.041、30.646、25.282、21.090、19.199、14.209μm的抹茶,探究不同粒径下抹茶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逐渐减小,细胞破碎程度显著增加,但茶粉主要成分的官能团结构并未见改变;当粒度细化到一定程度后,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大,颗粒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粘附及团聚现象;粉体的容重减小,这与粉体的孔隙率增大有关;由于茶样比表面积增大,粉体内部物质暴露,使得水分有所减少,总含水量降低;茶粉亮度逐渐升高,绿度增加;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样品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抗坏血酸和EGCG等物质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过程对抹茶的物化特性总体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 Matcha tea has been used as an adjunct in weight loss programs. The weight loss effects of matcha tea were evaluated in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open-label...  相似文献   

16.
丹玉旅系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大红骨类群是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类种质,对推动我国玉米行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阐述了丹玉旅系的遗传基础、选育方法和经过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猪屎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培肥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猪屎豆植物的价值,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其地下块茎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地上茎叶可作为畜禽优质饲草。作为一种原产于沙漠地区的多用途作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物产量大、高附加值等特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我国丰富的沙地等边际土地资源为油莎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油莎豆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基本具备,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油莎豆特性与用途、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油莎豆产业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莎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志娟  周腰华 《玉米科学》2022,30(3):135-142
为全面把握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发文量、机构、作者、期刊、学科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文整体趋于平稳,文章水平较高,秸秆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各类科研项目基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支持力度较大,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玉米秸秆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利用为辅,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构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推进工作体系、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模式和构建基于循环农业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几个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应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探索科研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强技术研发与集成,优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内核,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棕榈藤是菲律宾最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之一,在菲律宾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介绍菲律宾的棕榈藤资源状况及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基于菲律宾的林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棕榈藤材的生产及其产品开发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发展棕榈藤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