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免耕抛秧栽培比无绿肥免耕抛秧增产237.0~307.5 kg/hm2,比绿肥还田常耕抛秧增产303.0~393.0 kg/h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绿肥还田免耕可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质,从而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湖北省红安县水田区适宜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小麦秸秆还田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研究出一套水田有机质提升的技术措施。[结果]在N、P、K(纯N 198 kg/hm2,纯P2O560 kg/hm2,纯K2O 60 kg/hm2)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适宜量为6 000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6 900 kg/hm2,土壤有机质提升贡献最大。[结论]研究结果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以提升土壤有机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青海、甘肃、陕西引进4个春油菜品种均适宜本区种植,比当地胡麻产量增加17.5%~31.3%,且有耐旱、耐瘠薄、抗倒伙、抗松鼠危害。通过异地引种品比、氮磷配比、地膜栽培、间作套种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当家品种为陇油2号,经济合理施肥是在施土杂肥30000kg/hm2的基础上施纯氮和五氧化二磷各60kg/hm2,地膜覆盖比露地油菜平均增产33.4%,蚕豆套作油菜优于春小麦套作油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印尼小豆又名印尼绿豆,是一种很好的茶园豆科绿肥作物,对土壤适应性强,能耐瘦,耐酸,病虫害少,生长强壮旺盛,植株高大,平均株高达120—130公分,株幅80—100公分,茎叶产量高,根部有根瘤菌,套种于幼龄茶园或台刈、重剪后的茶园,割菁翻埋,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作用较大,是适宜高山茶园种植的一种优良的夏季绿肥。经海拔八百多米的周宁县李墩公社黄埔大队茶场种植调  相似文献   

6.
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对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浙江嘉兴开展了油菜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晚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油菜秸秆还田量1 800,3 600,5 400,7 200 kg/hm2,产量分别为9 100,9 275,9 375,9 325 kg/hm2,比对照增加1.1%,3.1%,4.2%和3.6%。单季晚稻成秧率随着油菜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会小幅下降,而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比对照增加,有效穗数也有所下降。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适宜的油菜秸秆还田量为5 400 kg/hm2,即3/4的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7.
正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广大茶农提供优良的绿肥品种和种植技术,2011年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幼龄茶园中进行绿肥种植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绿肥品种及试验方法2011年选取大叶千斤拔、光萼猪屎豆、望江南三个绿肥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求水稻品种空育131在本地区栽培的最佳密度,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于2003年开展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5.7%、pH值为5.3的科技园区水稻田中,以行距26cm、穴距13~10cm的插秧密度种植空育131,水稻产量可达8550kg/hm2以上,比其他栽培密度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湘西烟地适宜绿肥种植模式,研究了箭舌豌豆、黑麦草、油菜在单作和混作条件下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箭舌豌豆的生物量明显高于黑麦草、油菜;(2)箭舌豌豆与其他绿肥混作模式的地下部分生物量要高于单作,但混作绿肥地上部分生物量不如单作;(3)箭舌豌豆以及箭舌豌豆与其他绿肥混作模式绿肥提供的全氮、全磷、全钾、全碳相对较高。因此,在湘西州烟区旱地,以推广种植箭舌豌豆或箭舌豌豆与其他绿肥混作模式为好。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湘西烟地翻压豆科绿肥后的适宜减施氮量,以箭舌豌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减施氮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绿肥箭舌豌豆后适量减施氮肥,可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物理性状,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翻压绿肥箭舌豌豆还田可减施氮量9~18 kg/hm2,以减施氮量9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油菜稀植栽培的产量形成及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27%、26.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5工/hm2、42.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55元/hm2、5 535.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江西红壤稻田三熟制条件下,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7号合理配施氮磷钾复混肥(纯N240kg/hm2 P2O5 60kg/hm2,K2O90kg/hm2和硼砂15kg/hm2),有利于提高植株养分含量,保持养分平均,增加生物学产量,菜籽产量达到2437.5kg/hm2,与NK,NP和N等施肥处理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岛儋州、屯昌和琼海3个地区的2、4和6龄桉树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为430.5~439.6 g/kg,氮含量为13.3~15.2 g/kg;枯落物碳含量为427.7~475.2 g/kg,氮含量为16.2~18.9 g/kg。0~100 cm土层碳含量为3.11~47.99 g/kg,氮含量为0.34~2.34 g/kg。土壤碳含量和氮含量均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0~10 cm土层的碳含量和氮含量最高。3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83.98、158.13和189.58 t/hm2,总氮储量分别为9.61、11.59、和13.08 t/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琼海地区碳、氮储量均高于儋州和屯昌。土壤层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的碳库和氮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的54.93%~98.54%和94.53%~99.65%,其次是乔木层。就3个地区林龄平均水平相比而言,土壤层碳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琼海>屯昌>儋州,而乔木层碳占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儋州>屯昌>琼海。土壤层氮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屯昌>琼海>儋州。  相似文献   

14.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江南丘陵地区双季稻田28年(1981-2008年)长期绿肥还田的田间定位试验和4年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分析比较了长期不同量绿肥还田对稻田系统生产力和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常量绿肥还田和高量绿肥还田处理下,早稻、晚稻和历年的全年平均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其变异系数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但由于绿肥还田处理施用绿肥替代部分化肥,平均每年的化肥N、P和K投入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减少90.0、9.9和72.0 kg/hm2。绿肥处理的双季稻全年产量呈上升趋势,而长期化肥处理则呈下降趋势,且前者的全年产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均略高于后者,常量绿肥还田下稻田系统的耐瘠能力也显著高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同量绿肥还田下稻田系统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但耐瘠能力常量还田处理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春茶、秋茶的茶叶产量及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pH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pH土壤种植下,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土壤pH为5.32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以2018年春茶和秋茶为例,茶叶产量为5876、6102 kg/hm2,茶多酚含量为273.42、281.57 mg/g,茶氨酸含量为13.41、10.89 mg/g,氨基酸含量为34.89、35.18 mg/g,咖啡碱含量为28.16、25.23 mg/g,儿茶素组分总量为98.30、100.84 mg/g。可见,随着茶园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上虞地区天香茶园设置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色诱虫板开展茶园绿色防控工作,并以当地无特殊管理措施的金家茶园作为自然条件下茶树虫害发生模式参照,调查2018年6月-2020年8月期间两处茶园的茶小绿叶蝉、螨类、茶尺蠖、蓟马、蚜虫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天香茶园和金家茶园茶小绿叶蝉、螨类、蓟马和蚜虫的虫口高峰期均出现在每年的8-10月,而螨类的小高峰还出现在4-5月,其中茶橙瘿螨和蓟马数量在绿色防控技术干预下明显减少。调查期间未见茶尺蠖爆发。可见,绿色防控能有效降低相关害虫的虫口数,但不改变其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3、6、25龄胶园中进行了间作海南本土桑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并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鸡桑(Morusaustralis Poiret)和海南本土桑种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M.australis Poiret]在胶园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度的耐荫性,在3个年龄段胶园中的产量分别为纯桑林的80.0%、72.2%和38.2%;(2)间作桑树可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使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均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胶树的茎粗生长遥但生产中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否则会因收获物带走养分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3)胶园间作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胶园年龄的增加,其服务功能价值呈逐渐减少趋势遥间作在3、6、25龄胶园中的桑树,在原材料供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收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等6大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53284.43、45062.46和16464.23元/hm2·a。其中,土壤保护价值为最高,占47.94%~64.49%;其次为吸收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分别占16.03%~23.45%、14.82%~21.53%。  相似文献   

18.
播种量对双季稻套播油菜群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稻田三熟制双季稻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筛选适宜的播种量,2016-2017年以丰油730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3.75kg /hm2、4.50kg /hm2、5.25kg /hm2、6.00kg /hm2和6.75kg/hm2 5个播种量处理,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不同播种量对双季稻套播油菜生育进程、密度、成苗率、成株率、个体生长发育、抗病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套播油菜密度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但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2)播种量显著影响套播油菜个体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最大叶片叶长和叶宽、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播种量5.25 kg /hm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最大。(3)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6.75kg/hm2处理比播种量3.75kg/hm2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加了19.83%和9.92%。(4)播种量与分枝高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5)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播种量5.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3.75和4.50kg /hm2的处理,分别增产16.72%和9.36%。可见播种量不足或过大均不利于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双季稻套播油菜适宜播种量为5.25~6.00 kg /hm2。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品种对施肥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不施N(PKB)、不施P(NKB)、不施K(NPB)及NPK全施(NPKB)处理下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为385、244、759和720k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8.1%、25.5%、16.4%和11.0%。氮、磷、钾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品种产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NPKB处理相比PKB、NKB及NPB处理分别增产1 101~2 012、1 681~2 459和293~1 567kg/hm2,N、P、K积累量分别增加63.0~113.2、17.2~23.8和94.1~166.3kg/hm2。不同品种氮、磷、钾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氮、磷、钾的响应一致,其中秦优11号对氮、磷、钾肥施用的敏感程度均大于其它品种,湘油17耐低氮、低磷和低钾的能力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20.
茶园滴灌施肥的增产提质及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设计3个不同氮素用量(450、300、150 kg/hm2),研究了茶园滴灌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3.4%~9.3%,施氮量与产量间呈明显正相关,以年施氮量300~450 kg/hm2产量较高,滴灌施肥对茶叶品质影响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成熟叶含氮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季节性差异明显,秋茶﹥夏茶﹥春茶,滴灌施肥可促进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土壤pH值影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明显高于对照,可能因其氮素利用率较高而有助于减弱无机氮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