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对55份大豆品种的15项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5%~55.76%,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84 3,说明各地的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指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品种应着重考虑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4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7.29%,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55份大豆品种聚类成3类,其中茎秆粗壮、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期适中的第一类大豆品种比较适合在黄淮海地区与玉米进行带状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36份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2项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出适宜西南地区的夏大豆种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0%~47.06%,说明参试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通过对12项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和其他性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最低分枝高度可以解释89.9%的因变量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每荚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最低分枝高度的直接作用和综合作用均表现为负,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最低分枝高。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3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2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5.08%。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6份大豆品种聚类成4类,其中第Ⅰ类的8个大豆材料表现为株高较高、底荚较高、最低分枝高较低、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小,生育期较长,适宜作为西南地区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100份野生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为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变异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H)都大于1.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野生大豆可分为2大组群,第一组群主要为山西中部和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少,百粒重和单株粒重低,第二组群为山西中部和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长,株髙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明显髙于第一组群。本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以177份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利用豆芽机进行豆芽生产实验,采用SAS 9.2对大豆百粒重、大豆芽鲜产量、大豆芽干产量、大豆芽芽长、大豆芽根长、成芽率和维生素C含量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上7个性状变异广泛,各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芽维生素C含量与干产量和成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芽鲜产量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以大豆芽VC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份高VC含量的大豆芽芽用种质,为选育高VC含量的优良芽用大豆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的春小麦种质资源,明确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所收集该省育成的小麦品种(48份)以及从外省引进的部分种质资源(90份)为材料,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20.61%)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2.44)均高于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平均值(17.91%和1.95)。用离差平方和法将138份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材料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优,其株高在70 cm左右,不孕小穗数少,小穗密度大,多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粒重适中,是春小麦育种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燕麦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给燕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燕麦的11个生物学性状表现,对国内外7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最高的是单株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株高;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也是单株粒重,其次是主穗粒重和主穗小穗数.根据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71份燕麦材料在距离系数为5.6时可被划分为5类,其中41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30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⑴参试品种资源群体中,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⑵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90;⑶依据14个形态性状的鉴定数据,应用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三个类群,这三个类群的划分与生长习性、生育期、粒重、粒色等性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3份蚕豆资源的出花天数、株高等18项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和分级整理,利用NTSYSpc聚类分析软件对其形态表型的基本数椐进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过程中结合育种需要,优先选择花色、开花习性、粒色、脐色等性状特异性较大的种质.次要选择英粒数、百粒重等优质性状的种质.初步构建21份核心种质.占总体资源的13.73%。结果表明.初步构建的21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步构建的蚕豆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青海省蚕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LED光源在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保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以LED和日光灯为光源,以10份不同栽培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为试验材料,比较分别在两种光源下,不同栽培区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生长差异,确定LED光源下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是否能正常生长。通过对马铃薯试管苗7个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光源下,10份不同栽培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两种光源下,不同栽培区马铃薯种质资源7个数量性状t测验结果,除南中552的根条数差异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数量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说明在LED光源下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优异高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八五”、“九五”期间收集到的820份国内外高粱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筛选鉴定及综合评价。试验表明,有一批矮秆、大穗、大粒、抗或多抗性的资源,可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供资源创新、改良现有品种的品质、抗性等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外源DNA导入后性状变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刍草的DNA导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中,连续3年对其后代的部分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性状的变异和转化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大刍草DNA后,会降低黄早四的出苗率,使出苗时间延长,同时会使植株的株高、穗位高降低,并对果穗性状产生影响。处理后株系性状的变异范围均大于对照,证明导入大刍草的DNA会使自交系性状的变化范围增大,类型增多,扩大了育种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筛选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为鉴别与利用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以湛江地区栽培的2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验材料,调查研究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并对部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澳洲坚果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叶序、嫩叶颜色、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多少、叶面状态、嫩叶黄化、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其中,叶片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47%~25.19%,变异幅度以叶面积最大、叶片长度最小;各数量性状数据分布均为偏正态分布,偏度大小范围为-0.20~1.3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形指数均与叶片长度及其宽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叶柄长度与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叶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性状显示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数量性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澳洲坚果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测。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04%~24.06%之间,变异幅度以带壳果果形指数最小、带壳果单粒干重最大。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皮果纵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重和果仁横径等9个性状之间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纵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等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仅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类间平均法,基于果实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结合。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的性状变异深刻,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农艺性状上的优良变异较多,因而在多抗、高产、优质育种上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就国内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的供体、杂交方法、后代表现以及在育种上应用情况作了全面阐述。对外源基因导入的过程以及创制新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远缘杂交技术对引进外源基因,丰富水稻基因库,创造新资源行之有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在转基因方法上,认为复态导入法可以更好地保持供体DNA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多基因的转入。  相似文献   

18.
小扁豆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云霞 《杂粮作物》2003,23(6):331-332
对引进的87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17份,其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有8份,抗旱性较强的有11份,丰产性状较好的有6份。其它优良性状诸如株型好、硬秆的有5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两个地理种源镇沅(ZY)和墨江(MJ)豆腐渣果的果实特征规律,对72份豆腐渣果果实的若干外观和数量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同时,以豆腐渣果的幼苗为砧木,利用澳洲坚果3个品种的芽条进行嫁接,观察嫁接成活率,以初步探索山龙眼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在外观性状上,两种源豆腐渣果的果实均以绿色为主;但在果皮质地上有所差异,镇沅的果皮多较光滑,而墨江的全部为粗糙质地。两种源豆腐渣果除出苗率(镇沅75.39%和墨江83.26%)无显著差异外,墨江的其他数量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镇沅的;8个数量性状中,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对两种源样本累积贡献率分别为79.47%和96.23%。经各项指标代入综合评分模型,从72份样本中选出了15个果实综合性状优良的样本,可考虑进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澳洲坚果芽条与豆腐渣果幼苗砧木二者表现为嫁接不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