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佛教禅宗对中国茶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所作的贡献是突出的.禅宗在推动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对植茶圃、建茶山;对中国茶化的向外传播等方面都起了推动作用.更使人不可忘怀的是,禅宗在饮茶意境的创造,把饮茶提高到悟道的宗教哲学高度,正所谓“茶禅一味”,其历史贡献在中国茶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本试图就“茶禅一味”谈谈笔的浅显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有南北朝梁代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一文,该文被有的学者视作赐茶礼仪之嚆矢。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第24页注①中说:“晋安王:宋武帝子刘子勋,封晋安王”,误!其实,这里的晋安王为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即皇帝前的封号。但由于这两个晋安王有几个共同点,如:都是南北朝南朝人,只不过刘子勋是南朝宋人,萧纲是南朝梁人;  相似文献   

3.
随心所欲的茶文化"考古"和"论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游修龄 《茶叶》2005,31(3):145-147
“根深流长的杭州茶文化之开发畅想”一文中,作者根据浙江省肖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颗炭化植物种子及一件残破陶釜内的植物茎叶残块,未举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论证,即断定前者是栽培茶子,后者是烹茶的茶釜,从而得出杭州湾地区在距今八千年前即已知种茶和饮茶的结论。为了把史前的考古“发现”同有史以后茶文化衔接起来.作者又从历史语言和文字的角度,指出占越语茶的音作“zo”.“zo”又和“杂”字相通,”杭为越人”等论点,把杭州茶文化之根深流长串通起来,成为作者持有的茶文化畅想新观点。本文指出茶子和茶釜的“考古”根本不能成立,所谓古越语是吴方言的张冠李戴等,因全文差错较多,本文只是重点加以驳正。  相似文献   

4.
浙江新昌长诏水库茶场研制开发的“绿岛春云”茶,是新昌县名茶中的后起之秀,该茶汤色绿、滋味鲜爽、口感好,但与同属卷曲形茶的“望海云雾”相比,由于茶周海拔要比“望海云雾”的产地雪溪茶场低三四百米,因此在色泽、香气与滋味品质上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6.
袁乐辉 《茶叶通讯》2021,48(3):573-577
日常的"茶颜器式"是我们饮茶事理的呈现方式,也是"美"细微地藏于其中,并反哺于饮茶之人.正是茶之美物,平凡而非凡之魅力,从其美则平易近人、日久生情、以小喻大、生生不息之感化方式,化清茶致远韵,来探究我们生活习茶活动中的"茶颜器式"物态形式所孕育出"美"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陈刚 《广东茶业》2001,(1):12-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名优茶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全面振兴我国茶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其发展态势良好,可谓方兴未艾,“后劲”十足。尤其是当前茶市,包装豪华精美的各类高档名特茶琳琅满目,好不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茶人欣慰,自豪!然而,高档名特茶的发展的前景如何?其豪华精美包装的背面是否又隐盖了什么?就此,本以反向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发表议论。  相似文献   

8.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4,26(2):33-34
陆羽<茶经·七之事>详细记载了传说中的神农氏到唐朝数千年的饮茶史事,其中有南北朝梁代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一条,全文如下:"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成,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 )似雪之驴;鮓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鮓颜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该段文字涉及到两个人,一是晋安王,二是刘孝绰.刘孝绰有名有姓,可核可查,惟晋安王何许人也?<中国茶文化经典>第24页注①中说:"晋安王:宋武帝子刘子勋,封晋安王".其实这里的晋安王应为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即位皇帝前的封号,受封时间是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即公元506年.而宋孝武帝刘骏子刘子勋,受封晋安王的具体时间是南朝宋大明四年,即公元460年.两人虽均受封过"晋安王",但受封时代不同,又非同一人,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茶文化经典>的注释者不但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把宋武帝与宋孝武帝混为一谈,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热、炒青茶热,若回到茶的机理,我倒是觉得红茶更适合中国人越来越油腻不堪的肠与胃.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叶》2005年第一期第48页《武夷茶史话二则》,尤以第二则《建茶改制话常衮》,疑窦不少,浅析如下,请多指正。1唐朝,建茶包括武夷茶,还是武夷茶包括建茶?武夷茶在六朝时就“颇有名气”,但不叫武夷茶,而是以其别称,如晚甘侯。而建茶,在唐朝“开元天宝”时,就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5年春节前后,广州市场掀起了一股“饼茶热”.全市稍具规模的茶叶商店或商场,都在其显眼位置陈列出“七子饼茶”或“普洱饼茶”.品质参差不齐,手法五花八门,宣传不遗余力,价格异常混乱.三五元、七八元一饼有之,三五十元、七八十元也有之,三五百元、七八百元也有之,甚至一二千元也有之.此风至今盛吹不衰.充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广东普洱茶之旺销,带动了与之有关的饼茶、沱茶、方砖,甚至包括了重庆小沱茶.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舆论的误导和人为的炒作因素在内.  相似文献   

12.
"兴大"茶叶专用肥系由莆田市兴达化肥有限公司制造,经我县农业局土肥站引进,在我所茶园中进行夏茶、秋茶两季的生产试验,施用该茶叶专用肥对促进茶芽生长,提高茶叶产量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茶园施用"肥力高"生物固氮菌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茶园面积1.66万hm2,茶叶产量1.3万t,近几年来,积极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建立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852hm2.为解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茶园施肥问题,我们积极引进肥力高生物固氮菌肥在茶树上施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坦洋,位于福安市北部,属社口镇辖下的一个村庄。这个村的村名最早见于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的《福宁府志》。坦洋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坦洋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在民国以前,载重量一吨多的小船可直抵坦洋村口,交通便利,是一个有着悠久种茶和制茶历史的村庄。  相似文献   

15.
秀丽的西子湖迎来了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这是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一大盛事,更是倡导"茶为国饮"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民推崇的与世界各国人民相处之道,是连接国际人文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被更好地宣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被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影响,既彰显中国追求"和而不同"的理想目标,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和谐相处之道,这与强调"和而不同"的中国茶文化不谋而合,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相似文献   

17.
巩志 《福建茶叶》2002,(3):49-49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是位不寻常的才子。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院。四年后,补放江南任县令。因父丧辞官,“年甫四十即告归”,致仕后居江宁小仓山,构筑随园“以书籍诗文为事,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他生性不喜酒,不学仙、不信佛,唯极喜饮茶,晚年厚爱武夷茶,他的武夷《赏茶》和(试茗》一文一诗与武夷茶结下不解之缘。袁枚辞官归里后,立意周游名山大川,饱览世界奇异风物,遍尝天下名茶。登临黄山、游历天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关于"唐代茶文化"期刊、报纸、学术论文的综合分析,试图从茶器、茶诗、茶史、茶法、地域茶文化和对外交流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逐步勾勒出中国大陆学者对唐代茶文化研究的全貌。并且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台湾地区茶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度比较,以此揭示出中国大陆茶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新品种"黄金芽"白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金芽"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新品种,三季新梢均呈黄白色,白化持期为2~3个季节,是生产特色名优茶和园林绿化的特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白化主因决定于光照,白化启动的光照阀值为1.1~1.5万lux,适宜范围为1.5~6万lux,温度、土质、嫁接等与白化的关系不明显;白化叶易受低温、高温干旱、强光影响而产生极限生理.  相似文献   

20.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