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以 57个冬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 ,在稀植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关程度大小为旗叶面积>旗叶宽 >旗叶长 ;2旗叶长、宽和面积与千粒重均为正相关 ,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3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均为正相关 ,其中旗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旗叶长与穗粒重显著相关。由此可见 ,旗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 ,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 ,注意增加旗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粒叶比小麦的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节水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粒叶比类型小麦品种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粒叶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旗叶面积小,灌浆期叶面积衰亡慢,光合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在灌浆后期非叶器官光合速率甚至高于叶片.同时发现,穗面积、旗叶节以上非叶器官(穗、穗下节间、旗叶鞘)面积与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茎秆、叶鞘、穗颖贮藏物质的转移率与粒叶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育种或栽培技术提高粒叶比,充分利用并强化非叶器官光合机能,是实现节水高产、超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对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衍生的349个重组自交系,对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穗长、株高、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主要是结实率、全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产中正在推广使用的7个青稞良种的4个产量构成性状间及其与样段产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样段产量与样段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负相关;样段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样段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样段穗数对样段产量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穗粒数次之。提出了从选育株型紧凑型品种入手,创造高穗数群体,兼顾穗粒数,是川西高原青稞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48个大麦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芒长、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育种选择,生育期与株高、株高与穗长、穗实粒数与穗粒重及千粒重与穗粒重等13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收获指数、株高与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48个地方品种全部为多棱大麦,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稻高产育种的参考性状指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收获指数与产量形成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指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孕穗期功能叶片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总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稻高收获指数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杂交种后代材料选择中,需要同时兼顾各个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协同性,即选择适当的株高,适量控制单株有效穗数,选择长穗型植株,适当增加单株总粒数,保证合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塑造理想的水稻高产株型。  相似文献   

8.
1995年和1996年在长春种植8个冬小麦品种,对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穗数为69~678万穗/hm2,株高为56.90~117.20cm时,产量与穗数、越冬率、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当越冬率一定时,产量与株高、穗数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当株高、穗粒数、千粒重一定时,产量与越冬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越冬率经穗数对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大。因此,可以看出在长春种植冬小麦时穗数对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NCⅡ杂交设计,对六棱大麦9个性状进行遗传研究,估算了F2代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株粒数、株粒重、有效穗数F1代杂种优势较高,F2代优势衰退缓慢,而穗长、小穗排数、千粒重、穗粒重衰退较快。株粒数、株粒重、株高的亲子相关不显著,F2代的小穗排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与亲本和F1代相关均达显著和极显著,从而可根据后代的优势和相关表现来选配亲本。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进行丰产育种时,应着重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优质早籼水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优质早籼水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程度及其对产量的通径作用,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其他8个调查性状间除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穗长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每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和每株穗数。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明显地受到环境的影响。穗长和着粒密度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为效大的负值,但通过每穗粒数而对产量产生强大的间接正效应。在优质早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麦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以及施肥的调节效应,通过剪叶、包穗、包穗下节等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小麦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的影响以及对千粒重贡和穗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既影响叶器官也影响非叶器官对产量的效应,且氮磷钾配合方式对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之间增产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非叶光合器官中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主要是对千粒重影响明显,叶光合器官中旗叶对产量影响较大,叶主要是对穗粒数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4个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节间数、节间均值只受到生育前期干旱的影响,而茎粗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玉米的节间数在干旱条件下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产量、成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出籽率、千粒重严重受到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影响(秃尖长显著),与水分的供给时期和次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各性状在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受到水分变化的影响最明显;秃尖长、出籽率在不同干旱处理间显著差异幅度较小;穗行数不受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 30个品种 (系 )为材料 ,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对 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方差分析中 ,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 ,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 ,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 ,达显著水平 ;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 ,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行区法为 :穗粒数 >穗下节间 >总穗数 >穗长 >株高 >穗粒重>千粒重 >小穗数 ;穴区法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小穗数 >总穗数 >穗长 >穗下节间 >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 ,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4.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植株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穗粒重的影响及其补偿效应,用剪叶、包穗、包穗下节的方法对8个冬小麦品种在8种处理下的单穗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后,各部分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单穗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包穗使各品种穗粒重损失22.33%~53.11%,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包穗下节及同时剪上三叶片,各品种穗粒重损失4.44%~25.87%和10.08%~30.59%,品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剪旗叶各品种穗粒重损失5.23%~14.42%,品种间差异多不显著;各处理对粒重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在此条件下,不同品种其植株各部分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影响各有特点,并且植株个体对穗粒重、粒重的损失能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不同品种产生补偿效应的能力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补偿效应也不相同。参试各品种中,小偃6号在所有处理条件下的穗粒重损失率都较小,补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我国北方地区60年代~2000年有代表性的47个亲本自交系的穗部性状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自交系的单位面积产量、单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穗粗、千粒重呈持续增加趋势;穗粒数呈缓慢降低趋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秃尖度、出籽率自70年代以来没有得到正向改良;穗长、穗行数各年代间差异不显著,改良效果不明显。在主要穗部性状中,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的是穗粗,其次是行粒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审定的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蛋白、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对于高蛋白大豆育种,应考虑选择株高中等偏高、主茎节数多、单株粒重大,同时百粒重较大、生育期为中晚熟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改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在北京和新疆两个生态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9个农艺性状和不同年代的改良进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等不同年代农艺性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北京和新疆的产量改良进展结果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改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倒伏率、空秆率及病株率的改良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东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发掘特异基因资源,对75份来自24个国家的东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植株较高,平均株高达127.5cm;籽粒特长,平均粒长达1.03cm。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偏相关,说明株高增加可能导致千粒重增高,但千粒重高的材料其穗粒数相应会减少。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穗密度因子、穗粒重因子、粒数因子、株高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58%,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其遗传距离远近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选用2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父本,研究了各杂交组合F1及其父本的籼粳特性与F1部分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分蘖力强,植株高大,结实率好的父本,可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两系杂交水稻F1的株高、秆高和剑叶叶长优势与程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水稻F1穗长与父本叶毛密度和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父本穗节长和千粒重与父本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